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戴璟
1)  Daijin
戴璟
1.
On the Reform of Relay System by Daijin in the Time of Jiajin in Guangdong;
论嘉靖年间戴璟在广东进行的驿递制度改革
2)  Shen Jing
沈璟
1.
A Critical Review of Shen Jing s Theory of Rhyming and Vocalization;
沈璟“合律依腔”理论述评
2.
Shen Jing s Ideas of Drama and His Creativity;
沈璟曲学理念及其创作实践
3)  Liu Jing
刘璟
1.
The Reflection of Liu Lian’s, Liu Jing’s and Liu Zhi’s Works
刘琏、刘璟、刘廌存世著作版本略考——兼论编校《刘琏、刘璟、刘廌集》的价值与意义
4)  Wanyan Jing
完颜璟
1.
On the Cultural Achievements and Hanization Policy of Wanyan Jing;
论完颜璟的汉文化成就及汉化政策
5)  Song Jing
宋璟(663~737)
6)  Shenjing and descendants
沈璟及其后裔
补充资料:沈璟(1553~1610)
      明代戏曲家。字伯英,号宁庵。江苏吴江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历任兵部、礼部、吏部各司的主事、员外郎。万历十四年(1586)以上疏要求从早设立皇太子并给皇长子的生母王恭妃以贵妃封号,触及宠妃,受降职处分,调为行人司正。万历十六年(1588)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升光禄寺丞。这次乡试,因考官舞弊,受朝臣弹劾,沈璟在次年被迫告病回乡。
  
  沈璟 37岁退出仕途,开始他 20年的戏曲创作生涯。自署词隐生,表明他的志趣。著有传奇17种,合称《属玉堂传奇》。《红蕖记》、《埋剑记》、《十孝记》、《分钱记》、《双鱼记》、《合衫记》等是沈璟的前期创作。其中《十孝记》、《分钱记》、《合衫记》已经失传。
  
  《红蕖记》是他的处女作,以唐人传奇小说《郑德璘传》为依据,写郑德璘、韦楚云和崔希周、曾丽玉的爱情故事,两条线索交错在一起,生发出"十无端巧合"的情节。剧情错综分散,主线不够突出,未能保持原小说的人情胜过天意的思想。
  
  《埋剑记》据唐人传奇小说《吴保安传》改编,以颂扬生死如一、坚贞不渝的友谊为主题。对郭仲翔被俘当奴隶的生活有较真实的描写。但剧本的立意在于维护封建伦常秩序,较原著增添出割股疗姑、忠仆义婢等情节和人物,带有浓厚的封建思想。
  
  《双鱼记》系改编元马致远杂剧《荐福碑》。主角改为刘皋,又根据宋王明清《摭青杂说》增加了刘皋和表妹邢春娘的爱情故事。新增情节关目都较平淡,又削弱了杂剧原有的不满社会现状,为贫寒士子鸣不平的思想。对于前期创作,沈璟承认《红蕖记》"字雕句镂"(吕天成《曲品》),是案头之作,不宜于上演。《埋剑记》、《双鱼记》情况相近。作者没有认识到这些戏的不足是缺乏新意,而把人物和情节的不够生动,归咎于文字不通俗。于是从《义侠记》之后戏曲语言为之一变。
  
  《义侠记》、《鸳衾记》、《桃符记》、《分柑记》、《四异记》、《凿井记》、《珠串记》、《奇节记》、《结发记》、《坠钗记》、《博笑记》等11种,是沈璟的后期创作。除《义侠记》、《桃符记》、《坠钗记》、《博笑记》4种外,都已失传。
  
  《义侠记》取材《水浒传》的武松故事。对西门庆、张都监、蒋门神等地方恶势力表现了不满。但是,武松人物形象被典雅化,冲淡了原小说武松性格中叛逆的一面。《义侠记》强调以招降代替镇压。作者身处农民大起义前夕,这是他为明统治者提出的救时方案。沈璟获悉吕天成要刊印《义侠记》时,曾去信说:"此非盛世事,秘勿传。"唯恐这个描写梁山英雄故事的剧作产生副作用。他对戏曲语言的通俗化作了努力,有利于小说名著的普及。《义侠记》中写得较好的《打虎》、《戏叔》、《别兄》、《挑帘》、《裁衣》、《捉奸》、《显魂》、《杀嫂》等散出,后世演唱不绝。
  
  《桃符记》据元代郑廷玉杂剧《包龙图智勘后庭花》编成。关目紧凑,得力于原作。但内容都是奸情、命案、清官、鬼神报应之类情节,格调不高。
  
  《坠钗记》又名《一种情》,据明初瞿佑《剪灯新话》中的《金凤钗记》改写,增补了卢二舅、炳灵公等人物和发生在周王庙的迷信果报情节,刻意摹拟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但何兴娘的情和杜丽娘的情不同,并未逾越封建礼教的规范,因此,《坠钗记》虽然形似《牡丹亭》,但实质上却大异其趣。
  
  《博笑记》是沈璟的最后创作。《曲品》说它取材于王蒸湘《耳谭》(已佚)的若干故事。28出,由10个独立的喜剧组成,都是当时的现代戏,甚至以真人真事为模特儿。每剧2~4出,短小精悍。10部短剧以《乜县丞》较好。它夸张地刻画了一个县的副长官低能无知,以得睡就睡、睡而难醒作为他的昏庸糊涂的性格特征。无独有偶,乡绅也和他一样嗜睡,以致彼此连一次拜会也未能如愿。这部短剧对统治阶级中的下层人物空虚、无聊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有所嘲讽。全剧不以才子佳人或历史传说人物为主,而以带有时代特点的新进士、起复官、僧道、流氓、商贩、小偷为主角。戒淫警盗,惩恶扬善,实际上都是以封建思想为依归。人物描写近于漫画化,形象不够生动,剧情过于简单,缺乏艺术感染力。
  
  
  
  沈璟的剧作思想倾向保守,而在艺术形式上却有志于革新。如《十孝记》、《博笑记》都是短剧。以 2~4 出戏表演一个故事,采用时调〔打枣竿〕,许多出戏只用一曲重复多次。这些可能是为了有意配合讽刺、笑乐的主题,以加强诙谐、滑稽的艺术效果。《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则以情节离奇、关目曲折取胜。
  
  沈璟有散曲集《情痴寱语》、《词隐新词》各 1卷,《曲海青冰》 2卷。原书失传。在《太霞新奏》、《吴骚二集》、《彩笔情词》等选本及《南词新谱》、《曲品》杨志鸿抄本附录中可辑得套数(包括杂宫调)42套、散曲16支。
  
  沈璟编有《南词韵选》,曲学著作有《遵制正吴编》、《论词六则》、《唱曲当知》(未见)和《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以后者最为重要。
  
  嘉靖二十八年(1549),常州蒋孝根据陈、白二氏《旧编南九宫目录》及《十三调南曲音节谱》编成《南九宫谱》。蒋氏为南九宫652曲补上曲文,十三调503曲却只存目录。沈璟以80多部古代南戏、传奇、当代文人作品以及部分唐宋词作为原始资料,考订了各曲的来历、句式、板拍、四声韵脚,使得652支曲牌成为作者、唱家可以遵循的典范。又在失传或行将失传的十三调 503支旧曲中辑补了67支曲文。
  
  沈璟是吴江派的领袖,在当时的剧坛上有一定影响,吴江派事实上成为昆曲的正宗。除沈璟外,著名作家有王骥德、吕天成、叶宪祖、冯梦龙、袁晋、范文若、卜世臣、沈自晋等。他们被称为吴江派,主要因为他们和沈璟关系密切,在重视曲律上意见大致相同。沈璟的主张不外两点:①格律重于一切;②戏曲语言崇尚本色。但他本人并未言行一致。冯梦龙在《太霞新奏》中曾多次指出他在曲律上的疏漏。沈璟致王骥德的信中说:"鄙意僻好本色,残恐不称先生意旨。"吴江派中见解也不完全一致。
  
  

参考书目
   凌敬言:《词隐先生年谱及其著述》,《文学年报》,1939年第5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