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近代矿业
1)  modern mineral industry
近代矿业
1.
Tracing back the history of the modern mineral industry, we may find out that it developed faster than ever before in the 70s of the 19th century because of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to introduce the techniques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and set up the first modern mineral industry.
从分布上来看 ,近代矿业不甚均衡 ,主要在洋务派督抚所在地 ,说明它们明显的军事目的性。
2)  foreig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modern China
近代外国在华工矿企业
3)  modern coal mine
近代煤矿
1.
China s modern coal mining with steam as the driving force began in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in 1870s and the first modern coal mine in China is Badouzi Coal Mine in Taiwan in June 1876.
近代煤矿指以使用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采煤企业。
4)  Modern industry
近代工业
1.
On the National Weakness of Early Modern Industry in Suzhou——Comparison of Shanghai Industry Modernization;
论苏州早期近代工业的先天不足——以上海工业近代化为比较
2.
The Study on the Modern Industry Investment Environment of North Henan in the Early Days of 20 Centuries-from 1900 to 1936;
二十世纪前期豫北近代工业投资环境研究(1900—1936)
3.
West Europe modern industry began earliest in England who had succeeded in changing from autocratic monarchy into noble regime.
西欧近代工业产生于最早由君主专制向贵族政体成功转型的英国。
5)  Modern agriculture
近代农业
6)  modern newspaper industry
近代报业
1.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newspaper industry with a host of historical data, and holds that the development was lopsided.
本文考查了近代报业畸形发展的情形 ,以大量史实显明近代报业的高速发展及其畸形性 :时期、地域发展的失衡 ,报刊数量与报刊规模的不平衡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失衡 ,人才培养与报业发展的不适。
补充资料:中国近代矿业
      中国从清代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使用机械和机械动力开采的矿业。
  
  初创阶段  19世纪70年代中叶,清政府由于创办的军用工业亟需消耗大量煤炭,又有外国势力对中国煤矿资源的窥伺,迫于这种内外情势,清政府在1874年批准先在台湾和直隶磁州(今河北磁县)试办新式煤窑。这是中国近代矿业的开始。
  
  1875年,台湾基隆煤矿开始筹建,磁州因运输困难及其他原因未能开发,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20年间全国开办了规模不同的新式煤矿共16座,其中由清政府直接经营的即官办煤矿六座,官督商办九座和商办的一座。到80年代初,又开办金属矿24处,其中铜矿八处,金矿六处,银、铅矿各四处,铁矿二处,多数属于官督商办企业。
  
  早期煤矿和金属矿的开发,效果很差。多数矿未及投产,便因为资本不足或技术力量薄弱而告停顿;也有的因运输困难、经营不善而出现亏蚀,台湾基隆煤矿、江苏利国驿煤铁矿等,便是如此。基隆煤矿更因中法战争的破坏,到1883年便呈衰落,1892年完全停顿。早期煤矿中,经营比较得法的是直隶开平煤矿。它的主持者预见到运输问题对矿山开发的重要性,大力疏浚河道,修筑铁路。1881年开平投产后,产量递增,1882年产煤3.8万余吨,1889年产煤24.7万吨,1899年又增加到77.8万余吨,在天津市场上排除了外国来煤的侵占。甲午战争前,金属矿的开发,大多规模较小,资力薄弱,只能使用少量机器,收效甚微。其中唯一收到效益的是1887年筹建的黑龙江漠河金矿。它在主持人李金镛的经营下,历尽艰难,于1889年投产,当年产金1.8万余两,其后逐年上升,到1894年达2.8万余两。在铁矿的开发上,较早的是1886年筹办的贵州青谿铁厂,但无力克服运输困难,兼以筹办资金不足,于1893年停办。继之有张之洞在1890年为供应汉阳铁厂而开采的大冶铁矿。大冶铁矿藏量丰富,质量优良,是一个非常有开采价值的铁矿。这是中国近代矿业初创阶段的基本状况。
  
  
  外国资本的侵入和民族资本的进展 甲午战争后,对中国矿藏资源觊觎已久的外国资本通过各种方式侵占中国矿业资源。1898年和1899年,英国资本福公司假手贷款,获得河南煤矿和山西平定州煤矿的开采权。1900年,英国势力又乘八国联军入侵时机,用欺骗、讹诈的手段霸占了开平煤矿。1904年又以资本侵入安徽铜官山铁矿,1905年侵入四川江北厅煤铁矿。为了反对外国经济侵略,20世纪初,在中国发生了长达数年之久的利权收回运动,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收回被清政府断送的矿山开发权利。从而民族资本的矿冶业如山西保晋公司、安徽铜官山煤铁矿区、四川江北厅煤铁矿区等在这时期中通过各种斗争,广泛地从民间集掖资金,积极筹办开发,使初步兴起的近代矿冶业有了一定的进展。
  
  20世纪初,中国煤矿的开采,大体说来以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为最盛,其次为山西、热河、吉林、河南、四川、湖南、安徽及江苏等省。但在这些省份的矿区里,大多数煤矿的开采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国资本的渗透和控制。中华民国时期,1913年中国机械开采的煤产量为760余万吨,其中为外国资本控制下的煤产量达710余万吨,占全国产量的93%,而分属于英、日、德、俄、比资本控制的开滦、福公司、抚顺、本溪湖、华德、井陉、临城等七大煤矿的产量就超过 600万吨。民族资本对煤矿的开发虽然稍有进展,但长期以来未能政变大部分产量为外资控制的基本状况。一直到1937年,外资控制的煤炭产量仍占全国总产量的75%左右。
  
  中国铁矿的开发以东北辽宁及长江下游的安徽、湖北等省为主。主要的铁矿区分布在辽宁的鞍山及弓长岭、庙儿沟,河北龙烟矿区,湖北大冶,安徽繁昌桃冲,河南焦作等处,而以辽宁省的产量为最高。铁矿的开采数量进入20世纪以后,年有增加,1912年生产22.1万余吨,1918年增加到99.9万余吨,1919~1925年,年产量都超过100万吨以上。但长期以来,铁矿的开采全是在日本资本势力控制下进行的。大冶铁矿所产铁矿石一向是日本八幡制铁所冶炼原料的重要来源。从1900年到1937年,日本八幡制铁所从外国输入矿石3000余万吨,从中国输入的为1300余万吨,占42.9%,其中由汉冶萍公司提供的即达940余万吨,占八幡制铁所国外输入矿石的30.7%。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这一地区煤铁各矿的开采遂全部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日本帝国主义者疯狂地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因而东北地区煤、铁产量在30年代呈急剧上升的趋势。据统计,东北地区煤的产量从1931年的 895万余吨增加到1936年的1380万吨;同期,铁矿石的开采从67.3万吨增加到132.5万吨。
  
  抗日战争期间及战后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关内各大煤矿相继沦陷,仅处在后方的四川天府煤矿公司尚能继续开采。战时,后方各省虽然也开发了一些新的煤矿,但都因交通不便,机器设备购置十分困难,产量有限。铁矿情况也是如此。华北及长江沿岸各重要铁矿均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后方为了适应需要必须进行新的开发。1939年,在四川綦江和云南易门先后成立铁矿局进行开采,1942年綦江铁矿产量仅5万余吨,易门仅5000吨左右。其他如铜、铅、锌各矿都曾有所开发,但长期以来,成效不著,产量很低,远不能满足需要,赖国外输入补充。
  
  中国矿产资源中尚有钨、锑、锡、汞等矿,储藏量丰富,产量曾在世界上居重要地位。钨矿开采向以江西省为最盛,每年所产居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1936年,全国钨砂产量9763吨,江西一省便产6583吨,占67.4%;广东、湖南、河北、福建、广西等省也生产钨砂,但产量很低。锑矿则以湖南省储藏量最富,产量亦高;其他如贵州、广西、云南、广东各省亦有开采,但产量十分有限。锡矿向以云南个旧在储藏量和生产量上均负盛名,其次是广西贺县和钟山等处,这两省共占全国锡的年产量80%以上;此外,江西、广东、湖南等省也有锡矿的开采。汞的产地集中在贵州、湖南、四川等省,1937年产量达60吨。1936年,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垄断了钨、锑、锡、汞等矿产品的收购和外销,因执行对外国易货偿债,抑低矿产品收购价格,严重损害了矿区生产的积极性。1940年后,生产衰落。战后直到1949年,生产上均不见改观。
  
  中国近代矿业的开发历程表明:19世纪后半期煤矿生产发展较快,在80年代曾经一度出现了兴旺景象,但是清政府既未因势利导,地方封建势力又经常干扰,以致进一步开发遇到困难。90年代末,帝国主义势力在更大范围侵入,使一些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大矿先后为侵略者控制。进入20世纪,国内机械采煤的产量在形式上虽然一直上升,但绝大部分的产量牢牢地掌握在外国势力的手中。铁矿的开发量虽不及煤矿,可是受外国势力侵略程度之深,比煤矿更甚。而钨、锑、锡等属于战略物资的矿产品,又因国民党政府的易货偿债政策,几乎完全听从外国势力的摆布。所以,中国近代矿业的发展历程充分暴露了落后腐朽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事实。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