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subjecting of the object
对象的主体化
2) The objectifying of the subject
主体的对象化
1.
The objectifying of the subject and the subjecting of the object are two interactive , mutually complementary dynamic processes .
主体的对象化与对象的主体化是两个互动、互补的动态化过程 ,前者强调历史主体性和实践基础 ,其理论渊源于马克思《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后者则强调主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在此基础上还深入研究了一种“主体间性”理论。
4) objective subject
对象主体
1.
He named characters as "objective subject".
刘再复将人物命名为“对象主体” ,但他们仍然是作家的对立面 ,原因在于刘再复将主体性框架作为其理论基础。
5) subjective-objective relationship
主体-对象
6) take human being as the center
以人为主体对象
补充资料:对象化
标志人类有目的的对象性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哲学范畴。马克思用这个范畴揭示劳动的实现、劳动物化为对象的事实。劳动的实现意味着创造一定的产品,而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对象化表明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本质的力量由活动(运动)的形式转化为物质存在形式,创造出一定的客体。与对象化相对立的反向转化是非对象化。非对象化不是对象的丧失,而是对象转化为主体的活动能力,使对象由它自身存在的形式进入主体活动的形式。对象化是主体向客体的转化,非对象化是客体向主体的转化。对象化和非对象化通过对象性的活动达到具体的同一。
G.W.F.黑格尔曾经用对象化的概念来揭示劳动的本质,但他把劳动仅仅看作是抽象的精神活动。他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自我意识是主体,它外化为客体,这是自我意识的对象化,即自我意识的异化,从而把对象化和异化非历史地等同起来。L.费尔巴哈也曾经把对象化和异化当作同义词来使用。不过,他认为对象化的主体不是自我意识,而是有血有肉的、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他把对象化运用于宗教批判,认为人在宗教中将自己的隐蔽的本质对象化,因而上帝跟人的对立、分裂不过是人跟自己本质的分裂。马克思把对象化和异化区分开来,认为异化是同雇佣劳动相联系的一种历史性的暂时现象,而对象化则是社会的人的对象性活动的必要因素,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的必然性基础。同时,马克思强调作为对象性活动(劳动)的对象化的客体的创造,是作为主体的人通过对象性活动对自然界、外部世界的占有和改造。"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2页)。人在生产中只能象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只能改变自然物的形式。人在改变自然物的形式的时候,就在其中实现自己的目的。对象化就是人的有目的的对象性活动的实现。马克思关于对象化的解释揭示了人类通过对象性活动有目的地改造和利用客观世界以满足自己需要的事实,指出了人类生产自己的社会生活、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对象性活动的特征。同时,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唯物辩证地研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深刻地解决认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G.W.F.黑格尔曾经用对象化的概念来揭示劳动的本质,但他把劳动仅仅看作是抽象的精神活动。他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自我意识是主体,它外化为客体,这是自我意识的对象化,即自我意识的异化,从而把对象化和异化非历史地等同起来。L.费尔巴哈也曾经把对象化和异化当作同义词来使用。不过,他认为对象化的主体不是自我意识,而是有血有肉的、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他把对象化运用于宗教批判,认为人在宗教中将自己的隐蔽的本质对象化,因而上帝跟人的对立、分裂不过是人跟自己本质的分裂。马克思把对象化和异化区分开来,认为异化是同雇佣劳动相联系的一种历史性的暂时现象,而对象化则是社会的人的对象性活动的必要因素,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的必然性基础。同时,马克思强调作为对象性活动(劳动)的对象化的客体的创造,是作为主体的人通过对象性活动对自然界、外部世界的占有和改造。"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2页)。人在生产中只能象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只能改变自然物的形式。人在改变自然物的形式的时候,就在其中实现自己的目的。对象化就是人的有目的的对象性活动的实现。马克思关于对象化的解释揭示了人类通过对象性活动有目的地改造和利用客观世界以满足自己需要的事实,指出了人类生产自己的社会生活、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对象性活动的特征。同时,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唯物辩证地研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深刻地解决认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