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unbalanced return
不均衡收益
2) unbalance in income
收入不均衡
3) equilibrium expected revenue
均衡期望收益
4) non-equilibrium revenue pattern
非均衡收益格局
1.
To analyze the motivation of America s implementing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against China in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motives lie economically in non-equilibrium revenue pattern in international trade,and politically in achieving the maximal political benefits.
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美国对华实施反补贴措施的动机和原因,结果表明,国际贸易中的非均衡收益格局是美国对华实施反补贴的经济动因,而谋求政治利益最大化是其政治动因。
5) balance between risk and profit
风险-收益均衡
6) return tradeoff factor
收益均衡因子
1.
Applying the thought of value function of prospect theory in behavior economics,w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ion of value deviation and introduce the return tradeoff factor,setup the minimizing combined absolute value deviation model and the maximizing value deviation model under the expected return.
应用行为经济学展望理论的价值函数思想,提出“价值离差”概念和引入“收益均衡因子”概念,建立了在给定的期望收益条件下,组合绝对价值离差最小化模型和最大化组合价值离差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定性和定量上的有效优势。
2.
A return tradeoff factor was introduced in decision-making theory,and some modifies were made to accord with man s intuition.
基于这一心理研究结论和极大极小决策准则 ,建立了证券资产选择的极大极小价值离差模型 ( MMVD) ;进一步把决策理论中的收益均衡因子 ( return tradeoff factor)概念引入资产选择领域 ,对 MMVD模型进行了更加符合直觉的修正 ;最后以“上证 30指数”的实际数据对 MMVD模型的投资绩效进行了实证比较分
补充资料:《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动态一般均衡分析】帕廷金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货币数量增长的动态效应。货币数量的增长对于均衡价格和均衡利率究竟具有何种影响,一直是新古典货币理论与凯恩斯货币理论的重要分歧点。帕廷金关于货币数量增长的动态的考察试图通过实际余额效应的分析,重新肯定货币数量说的传统结论。他假定,政府增发的新货币是一次性的,它通过两条途径进人经济体系:(l)政府直接把印发的新货币投放商品市场以增加政府的购买力;(2)通过银行系统把新货币注人经济体系。 帕廷金认为,当第一种情况出现时,在商品市场上将有两种力量对商品需求产生上涨的压力:第一,总需求中的政府需求将增长;第二,由于总实际余额的增长,在实际余额效应的作用下,投资和消费需求也将增长。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将使总需求曲线偏离原有的均衡位置,导致通货膨胀缺口的出现。但是他认为,商品市场通货膨胀缺口的存在将会引起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商品市场出现超额需求时,价格将开始上涨;从而在负的实际余额效应的作用下,减缓商品超额需求的压力。当价格的上涨比例小于货币数量增长的比例时,实际余额将继续大于货币量增长以前的水平,从而通货膨胀缺口继续存在;反之,将会导致衰退缺口。而只有在价格与货币作同比例上涨,即“经济中的实际财富恢复到原有的水平时”,商品市场才会处于一种均衡状态。 在帕廷金看来,新货币注人商品市场,也会引起债券市场的波动,由于实际余额的增长,债券的供求曲线都会向上偏移,从而使利率下降,并引起所有市场的进一步调整;刺激投资品的需求增长,加剧价格上涨,引起利率回升。“当价格的上涨完全吸收了增长的货币数量时”,利率重新回到原有的均衡水平。当新增的货币量通过第二条途径注人经济体系时,虽然银行本身不作为买者或卖者出现在商品市场上,但新货币的注人使银行存款增加,从而导致债券需求增长,利率下降。因此,会产生和第一种情况类似的动态调整过程。 帕廷金的结论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增长都将引起“均衡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上涨”,“但使均衡利率的水平保持不变”。换言之,由于货币量的增长不影响经济体系的“实际状态”,货币数量增长的效应是“中性的”。但是,他强调,利率的不变性是作为动态过程的结果来看的。在动态调整的过程中,利率不仅是可变的,而且这种变动构成了动态调整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帕廷金关于货币数量增长效应的分析,可以看成是一种重新表述的“动态”货币数量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