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tra-national Coh esion
民族内聚力
1.
We address the former cohesion as“Pan-national Cohesion”and the latter“Intra-national Coh esion”for better distinction and comprehension.
为了便于区分和表述,前者称为“民族互聚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后者称为“民族内聚力”。
2) national cohesion
民族凝聚力
1.
Do our best at national front work in the new era and increase national cohesion;
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增强民族凝聚力
2.
To build a full well-off society, we need to advocate our national spirit and enhance our national cohesion diligently.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The most important value of national spirit is that it can generate and increase national cohesion.
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它能够产生和增强民族凝聚力。
3) national cohesive force
民族凝聚力
1.
His thoughts,especially the thoughts on the national cohesive force of unity,self-improvement,patriotism and love of one s family,have penetrated into people s heart,which give us deep enlightenment.
梁启超的思想启迪了一个时代,特别是他团结、自强、爱国的民族凝聚力思想更是深入人心,给人以深深的启示: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国家统一、民族富强是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基石,经济基础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坚强后盾,爱国团结、自尊自强是民族凝聚力不竭的力量源泉。
2.
For the need of studying national cohesive force from points of view,some research methods in sociology may provide experience for studying national cohesive force.
适应多角度研究民族凝聚力的需要,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些成熟的研究方法可为民族凝聚力研究提供借鉴。
3.
Only by this way can the undergraduate\'s national cohesive force be retained and raised.
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保有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
4) Pan-national Cohesion
民族互聚力
1.
We address the former cohesion as“Pan-national Cohesion”and the latter“Intra-national Coh esion”for better distinction and comprehension.
为了便于区分和表述,前者称为“民族互聚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后者称为“民族内聚力”。
5)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中华民族凝聚力
1.
Alonging with the change of the practical course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ve different topic.
文化建设只有紧扣时代发展主题,才能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华民族凝聚力随着文化建设实践进程的不同而发生主题变换。
2.
It s indispensable to reduce a complex theoretical problem to a handled system in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量化,需要将复杂的理论问题简单化为可操作的系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需要设计出测评指标和操作方法。
3.
Deng Xiaoping s economic thought is an important composition of Deng Xiaoping s Theories as well as a key factor in strengthening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邓小平经济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6) Chinese national cohesion
中华民族凝聚力
1.
The victory of Anti-Japanese War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rapid promo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hesion.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迅速提升是紧密联系的。
补充资料:保障一切散居少数民族成分的民族平等权利
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各少数民族除有一定聚居区外,有的民族还有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散居在全国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们长期忍受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有的为了谋求生存,故意隐瞒其民族成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剥削阶级被消灭,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已不存在,由于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长期和汉族居民生活在一起,在当地人口中所占比例又很小,其民族平等权利往往被忽视。而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散居的现象将越来越普遍,因此,切实保障一切散居少数民族成分的民族平等权利,对贯彻执行民族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成分的民族平等权利,1952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了《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对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参加各种人民团体和各种职业等权利,均予以法律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如遭受民族歧视、压迫或侮辱,有向人民政府控诉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对此种控告须负责予以处理;对于歧视、压迫或侮辱行为严重者,应依法予以惩治。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在享受民族平等权利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可提请当地人民政府予以适当帮助。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重申,必须认真做好散居少数民族工作,切实保障他们的民族平等权利。
散居少数民族除了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各项权利和义务以及民族平等权利之外,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中,都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和干部参加。为了保障散居少数民族都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参加所在地区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散居的少数民族应选当地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在凡是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应当建立民族乡,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还从散居少数民族的实际出发,大力帮助散居少数民族培养本民族出身的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在招工、征兵和招收各种工作人员时,对散居少数民族给予适当的照顾;扶持和发展散居少数民族的林、 牧、渔业和传统的工艺品生产; 帮助散居少数民族办好民族中小学、民族师范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尊重散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尽可能满足他们生产、生活上的特殊需要;对他们的节日所需物资的供应也给予适当照顾。
保障一切散居少数民族平等权利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散居地区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调动了少数民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积极性。
为了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成分的民族平等权利,1952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了《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对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参加各种人民团体和各种职业等权利,均予以法律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如遭受民族歧视、压迫或侮辱,有向人民政府控诉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对此种控告须负责予以处理;对于歧视、压迫或侮辱行为严重者,应依法予以惩治。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在享受民族平等权利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可提请当地人民政府予以适当帮助。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重申,必须认真做好散居少数民族工作,切实保障他们的民族平等权利。
散居少数民族除了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各项权利和义务以及民族平等权利之外,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中,都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和干部参加。为了保障散居少数民族都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参加所在地区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散居的少数民族应选当地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在凡是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应当建立民族乡,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还从散居少数民族的实际出发,大力帮助散居少数民族培养本民族出身的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在招工、征兵和招收各种工作人员时,对散居少数民族给予适当的照顾;扶持和发展散居少数民族的林、 牧、渔业和传统的工艺品生产; 帮助散居少数民族办好民族中小学、民族师范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尊重散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尽可能满足他们生产、生活上的特殊需要;对他们的节日所需物资的供应也给予适当照顾。
保障一切散居少数民族平等权利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散居地区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调动了少数民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积极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