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后殖民体系
1)  post-colonial system
后殖民体系
2)  Postcolonialism
后殖民
1.
This thesis is intended to approach the filmic texts of the sixth-generation from the postmodern within a broad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postcolonialism.
本文结合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文化语境———全球化/后现代/后殖民的多重交织,通过对"第六代"电影个案《苏州河》(娄烨,1997年)的文本解读,进而对"第六代"电影作品从整体上进行后现代性分析,以进一步阐释中国90年代的社会文化结构及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
2.
With the methods of poststructuralism, deconstruction, feminism, and postmodernism, postcolonialism argues that imperialism dominates the Third-world in knowledge, language and culture.
后殖民主义是一种多元文化理论,它吸收了人类学、社会学、文学批评、心理学、政治科学和哲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与当代西方许多流行的理论思潮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3)  Post-colonial
后殖民
1.
Diasporic writing in the post-colonial environment;
后殖民语境下的流散写作
2.
From the Memory of Colonial Period to the Post-colonial Imagination:the Change of Japan's Image in Taiwan's Films
从殖民记忆到后殖民想象——台湾电影中的“日本书写”
3.
Postmodern cultural philosophy of science, post-colonial cultural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feminist cultural philosophy of science are formed in 1950s to 1960s and cast their influence in the UK and the USA as well as in the Continental countries and China after 1990.
后现代科学文化哲学、后殖民科学文化哲学以及女性主义科学文化哲学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90年代以后不仅在英美国家而且也在欧洲大陆国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同时也在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postcolonial [英][,pəustkə'ləunjəl]  [美][,postkə'loniəl]
后殖民
1.
On the Writing Postcolonial Homestead of V.S. Naipaul;
论奈保尔的后殖民家园书写
2.
A Postcolonial Reading of Wide Sargasso Sea
“属下”的声音——《藻海无边》中的后殖民抵抗话语
3.
This essay approaches Pocahontas with a postcolonial glance, particularly over two major concepts accordingly: binary opposites, Euro-centris
迪斯尼影视《风中奇缘》记录了早期西方殖民者的探险史,剖析两个对立群体的心理特征,本文受后殖民理论和文化研究启发,提出《风中奇缘》不是一部爱情剧,而是具有凝重历史感的文化身份讨论,同时也探讨了不同文化身份引起的解读差
5)  post-colonialism
后殖民
1.
The Colonization Tendency in Education of China——a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ism";
中国教育领域的殖民化倾向——一种“后殖民”的视角
2.
"Other s" Resistance——The Role of Translation in the Dissolution of the " Oriental" Image under the Context of the Post-colonialism;
“他者”的抵抗——论后殖民语境下翻译对“东方”形象的消解
3.
Buck had obvious post-colonialism tendency in her Chinese-subject novels.
赛珍珠作为一个从小在中国长大,以创作中国题材的小说闻名于世的美国作家,其身上的后殖民倾向是显而易见的。
6)  Post-colony
后殖民
1.
On Mo Yan s post-colony tendency——taking Sandalwood Penalty for example;
论莫言小说的后殖民倾向——以《檀香刑》为例
2.
On the Marginality of Naipaul and His Works under the Post-colony Context;
论后殖民语境下奈保尔及其创作的边缘性
补充资料: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受帝国主义压迫、剥削和奴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总体。它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形成  英国是历史上占有殖民地最多的国家。但在自由贸易鼎盛时期的英国经济学家,却主张英国不要在经济上独占殖民地,而要在经济上"解放"殖民地。因为当时的英国是"世界工厂",其工业生产和航海贸易都没有竞争的对手,与其耗费巨额费用来独占殖民地,倒不如在经济上放弃这种独占,用自由贸易的方法来获得利润更为有利。
  
  上述情况,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变化,这时资本主义已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美国、法国、德国和比利时的工业生产开始赶上英国,英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直接受到挑战。因此,英国首先开始将早就受其剥削的殖民地,用政治力量同英国宗主国即大不列颠联系起来,以巩固英国对它们的统治。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虽不像英国那么多,同样也都以政治力量维持各自的殖民地。19世纪最后二三十年,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列强争夺和抢占殖民地的时期。到20世纪初,世界领土已分割完毕。帝国主义国家不仅直接占领许多殖民地,还控制了许多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被占领或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领土面积共达894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2/3,人口约9.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56%。这样就形成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殖民地对帝国主义的重要作用  帝国主义是极少数的"先进"国对世界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殖民体系就是这个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帝国主义时期,殖民地、半殖民地对宗主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①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掠夺廉价原料的来源地,当所有的原料来源都被霸占以后,垄断资本的统治才会巩固。因此,对于可能发现的原料资源,对于今天无用明天可能有用的土地,垄断组织都要尽力争夺。②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最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垄断资本集团在殖民地市场上,更容易用垄断手段排除竞争者,保证和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③在几个帝国主义强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殖民地、半殖民地还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殖民地是帝国主义赖以生存和维持统治的重要条件。帝国主义必然要争夺世界领土,疯狂掠夺殖民地,建立一个囊括全世界的殖民体系。
  
  社会后果 在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处于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地位。在农村,帝国主义势力同原有的封建势力相勾结,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榨。土地的掠夺,殖民地形式的租佃关系的广泛发展,种植园经济对小生产的挤压,高利贷的空前猖獗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畸形的单一经济,附属于帝国主义的垄断资本,使农民群众难于发展生产,甚至不能实现简单再生产。在城市中,垄断资本的剥削使初步发展的民族资本的积累受到破坏,民族市场日益狭小,民族资本的竞争条件和投资条件大大恶化,因而在发展上受到严重阻碍和限制。与此同时,外国资本的控制日益加强,并且垄断了当地的工矿业、交通运输和金融贸易,这样就加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在经济上的依赖性,长期陷于落后的境地。
  
  帝国主义建立殖民体系带来的社会后果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帝国主义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从属于垄断资本的利益,使经济上的独立发展受到扼制。另一方面,帝国主义通过资本输出,在殖民地兴建铁路、矿山和工厂,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历史发展上看,在特定的国际政治经济条件下(如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危机时期),一些殖民地和落后国家有可能争得民族经济独立发展的机会。
  
  瓦解  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必然会激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终于促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的斗争结成一条反帝统一战线,造成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阵地,极大地鼓舞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一个又一个国家从殖民主义的枷锁中挣脱出来。到80年代中期,已有一百多个新独立的国家出现,帝国主义的旧殖民体系已经瓦解。第三世界各国在发展民族经济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经济控制、渗透、侵略,使帝国主义国家再也不能用旧的办法继续统治原来的殖民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便实行新殖民主义,力图控制已经独立的新兴国家。但是,在第三世界国家声势浩大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一切新老殖民主义者最终必然要遭到彻底的失败。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