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城四面各有一座喇嘛增院,每座寺院落均有一座白塔,称为:护国镇方四塔四寺。南塔,取义“普安众庶”,名为“广慈寺”;北塔取义“流通正法”,名曰“法轮寺”;东塔取义“慧灯朗照”,名曰“永光寺”;西塔取义“虔祝圣寿”,名曰“延寿寺”。据说这是清太宗皇太极听信喇嘛大师之言“建四方白塔可使国家一统”,为此而建。
四塔建于崇德五年(1640年),顺治二年完工。乾隆皇帝曾为四寺题写匾额,悬挂在四寺的大殿之上。永光寺为“慈育群灵”,延寿寺为“金粟祥光”,广慈寺为“心宏彼岸”,法轮寺为“金镜周园”。
四塔四寺除名称和供奉的佛像不同之外,其建筑规模和造型几乎完全一致。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北塔法轮寺,其它三塔寺的历史风貌就可想而知了。
北塔法轮寺位于于洪区北塔街27号,占地约1 万多平方米,有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殿、晾经楼、僧房等各式建筑共计四十二间。大殿高悬乾隆御题“金镜周圆”匾额,殿内供“天地佛”一尊,左右佛两尊,菩萨八尊。“天地佛”俗称“欢喜佛”,为男女拥抱交接状,象征“天地交泰”。
天王殿内供奉弥勒佛、四大天王和韦驮。塔位于寺院的东北角,高21米左右,由基座、塔身、相轮三部分组成。基座为方形束腰须弥座,雕刻着西番莲等纹饰。基座及壶门两侧各立石柱,雕刻着俯仰莲、宝莲花等纹饰,每面中间都用两根石柱构成三个壶门。中间的壶门凸出,内置宝盆、火焰珠,两侧的壶门稍稍内收。基座之上是三层圆坛座,立着宝塔式的塔身,由砖砌成,共十三层,层层内收,塔身顶上为宝盖、塔刹。
清初在建造四塔时曾发生这样一件奇事:四塔一工第二年,有一位名叫瓦尔喀珠甲喇的甲喇章京(五甲为一旗),在领兵围攻锦州时衩明军大炮击中下颌,当场气绝而亡。
这时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皇太极闻知大将珠玛喇阵亡,十分痛惜,遂赐给珠玛喇“宋锦御褥、蟒被”等御物,准备将珠玛喇送回盛京安葬。可是三天以后,珠玛喇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皇太极认为这是神灵护佑的结果,也认为珠玛喇是有造化的人。于是在他伤好之后派他主持盛京四塔的修造工程。崇德八年,当四塔建成之日,皇太极赏给珠玛喇“貂褂、猞猁皮衣各一件、马一匹、银三百两”。
东、南、北三塔相继在八十年代得到修复,西塔由于过分残破,于1968年被折除。在拆除西塔时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包括佛像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
1998年,为恢复“盛京八景”之一的西塔和延寿寺,沈阳市建委筹措了3000万元专项资金,在原址上按照西塔原貌进行复建,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于11月13日竣工。复建后的西塔塔高26.33米,塔基座占地256平方米。延寿寺占地总面积4000平方米,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共占地800多平方米。殿内雕梁画栋,古朴壮观。
另外,从1985年开始,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在北轮寺内建立了碑林,现收集到石碑 100多通,其中最古老的是明代成化年间的石碑,最晚的是伪满时期的石碑。这些石碑经过修复,大多立在寺院当中,向游人们无声地述说古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