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清河平原抗日根据地
1)  anti-Japanese base in the Qinghe plains
清河平原抗日根据地
2)  Hebei anti-Japanese base
河北抗日根据地
1.
In Hebei anti-Japanese bases, people made the education-developing policy, established the leading institution, made mighty advances in cadre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and attain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
河北抗日根据地制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建立了领导机构,大力发展干部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  Japanese resisting base in Henan (West of Henan)
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
4)  Anti-Japanese base
抗日根据地
1.
Creative Principles of Maoshan Anti-Japanese Base;
试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方针
2.
On the historical status of the Pingbei anti-Japanese base
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地位
3.
During the period of Anti-Japanese war, the democracy was promoted to a level higher than ever before by the CPC in the Anti-Japanese base areas.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使民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实现。
5)  Anti-Japanese Base Area
抗日根据地
1.
Brief Accou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Implemented in Anti-Japanese Base Areas in Shanxi;
山西抗日根据地广泛实施民主政治述略
2.
The Education on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Spirit in Anti-Japanese Base Area of Shandong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教育
3.
Facing the growing national crisis,the CPC stopped carrying out the policy of resisting the Kuomintang by arms and confiscating the landlord s land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and widen the National United Front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of Anti-Japanese base area.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而引起的中日民族矛盾尖锐化、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形势,为了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克服抗日根据地严重困难的局面,放弃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提出了“减租减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等适合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指引根据地军民开展了以大生产运动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为改善民生和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6)  the Anti-Japanese Base Areas
抗日根据地
1.
Discussing on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Winter Study Movement in the Anti-Japanese Base Areas;
论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的主要贡献
2.
Generally speaking, the anti-Japanese base areas were always situated in the several provincial border areas, where the natural conditions were bad, the traffic was isolated, an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was relatively backward.
抗日根据地所在区域一般都是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几省交界地区,交通闭塞,农业生产力相对落后;再加上战争的频繁,劳动力短缺和生产工具特别是耕牛的缺乏就成为根据地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性制约因素。
3.
This was particularly manifested in the anti-Japanese base areas that directly faced the war, such as the ones in the northwest, north, east and central areas of China.
然而,我国农村民众文化素质的低下与抗战的需求形成矛盾,这尤其表现在直面抗战的西北、华北、华东、华中等抗日根据地。
补充资料: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教育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战争。随着战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了广大的抗日根据地。 在根据地内,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 为了使一切文化教育工作适应抗日救亡的要求,毛泽东在芦沟桥事变的前两月以及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曾多次指出必须实行国防教育政策。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提出了关于"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的主张。他认为这是全民族的紧急任务之一。因此,"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他指出的抗战教育政策就是:
  
  "第一、 改订学制, 废除不急需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
  
  第二、创设并扩大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
  
  第三、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
  
  第四、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作了《实行国防教育政策,使教育为民族自卫战争服务》的决议。各抗日根据地都遵照这个决议实行国防教育政策。
  
  实施国防教育政策,就是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的教育内容,培养具有民族意识、有胜利信心、有战争与生产所直接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抗日国民和抗日干部。为此必须贯彻执行教育为抗日战争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必须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发动人民自己教育自己、实行以民教民的新方法。同时,还必须建立文教统一战线,广泛吸收一切赞成抗日的知识分子,参加抗战救亡工作,参加抗日根据地的文教建设工作。
  
  抗日战争和各抗日根据地建设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军政干部,故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党就着手开办了许多干部学校。如中央党校,马列学院、抗日军政大学、 陕北公学、 鲁迅艺术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延安大学、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以及华北联合大学、白求恩卫生学校等等。另外,还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开办了许多训练班。这些干部学校和干部训练班的培养目标虽然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具有下列一些共同特点:①教育工作密切为抗日战争服务,所有学校都实施国防教育,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抗战实际;②强调理论与实际联系,学生除学习外,还参加实际工作,参加群众工作,参加生产劳动;③教学采取讲授、自学、讨论、辅导、个别帮助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④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打成一片,共同参加生产劳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是完全新型的学校。这些学校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质量好、数量多的干部。为满足抗战和建设的需要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成人教育方面,各抗日根据地都广泛地开办民众学校和其他识字教学组织,大力消灭文盲,提高工农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使他们积极参加支援前线的工作。
  
  各抗日根据地在积极恢复、发展小学教育的同时,还进行了小学教育的改革工作:改革旧课程,减少不必要的科目,增设了军事训练、政治常识等抗战需要的科目,编印了适合抗战和生产需要的教材。同时,还组织青年儿童参加站岗、放哨、送信、募捐等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外的各种生产劳动。
  
  在抗日战争初期,党和根据地政府在恢复、改造和发展教育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1942年整风运动以前,由于受了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思想影响,教育工作曾经一度产生过旧型正规化的偏向。例如,小学教育因不考虑根据地农村分散和经济落后的特点,开始执行强迫义务教育,继而合并学校,实行"正规统一"的办法,反而限制了儿童入学。成人教育也因强调正规,强制青年成年人住校学习,因而引起了群众的不满。这些偏向后来在整风运动中得到了纠正。整风运动为改造根据地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好了思想准备。
  
  抗日根据地的教育改革发韧于干部教育。从1941年5月毛泽东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演讲, 同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1942年 2月毛泽东作 《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 的演讲,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以及1941年 9月11日《解放日报》的《打碎旧的一套》社论和1942年 1月13日《解放日报》社论《教育上的革命》相继发表后,干部教育就开始作彻底改革的动员和准备;到了1942年 4月以后的整风学习时期,这个改革就形成为一个巨大的群众运动。这时群众教育也开始酝酿进行全面的革新。
  
  为了突出干部教育的地位,中共中央提出了"干部教育重于群众教育, 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 的方针。"干部教育第一"成为各抗日根据地的口号。在干部教育中,中国共产党特别强调对在职干部教育的重要意义,要求各级组织加强对在职干部学习的领导。为了加速培养军事和建设需要的大批干部,除了继续办好各种专门的干部学校以外,还规定中等学校和高级小学为干部学校性质的学校,同时还大量设立地方干部训练班,以培养中级与基层干部。
  
  群众教育贯彻执行"民办公助"政策。"民办公助"政策,就是根据群众的需要与自愿原则,发动群众自己办学,实行以民教民。政府在方针上加以指导,在物质上给以一定的补助。"民办公助"政策的施行,提高了群众办学的积极性,推动了群众教育的迅速发展。
  
  成人教育主要是农民教育。群众根据当时农村分散的特点,结合当地斗争和生产的需要,照顾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切身利益,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如识字班、识字组、夜校、冬学、个别教学、炕头教学、"送字上门"、巡回教学等等。教学内容也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教材可以根据群众需要自行编写,教学方法也有所改进。
  
  儿童教育从贯彻"民办公助"政策后,民办小学有了迅速的发展。在这些小学里,群众还创造了适合当时抗战形势和农村特点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克服了旧型正规化的毛病。学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由群众自己来决定。它的形式很多,各有特色。以陕甘宁边区为例,大体有以下几种:①群众自己办,自己管,自己教的学校;②由群众中积极分子倡议,经政府积极支持和帮助而办起来的学校;③在识字班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学校; ④新式的巡回学校; ⑤旧式轮学和家庭学校等。其中有的是全村男女老幼分班学习的一揽子村庄学校。这种学校,不仅是教育儿童的场所,同时又是一个村宣传、推动、组织文教运动的中心。在文化教育运动中,教师和学生经常深入群众,帮助群众开展识字运动,出大众黑板报,成立读报组,既有力地推动了文化教育运动的发展,同时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提高自己。陶端予、桑文义就是在这个文化教育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的代表。
  
  敌后抗日根据地也实行"民办公助"政策,克服物质上的种种困难,采取多种多样形式,因时因地制宜坚持办学。在游击区,由于对敌斗争剧烈,群众还创办了抗日两面小学(抗日伪装小学)和抗日隐蔽小学(地下小学),教师根据形势的发展,采取各种办法,坚持对儿童进行反奴化教育。(见彩图)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在教育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内这些经验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充实和提高。
  
  

参考书目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北京,1964。
   教育科学研究所筹备处编:《解放区教育资料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59。
   陈元晖主编, 璩鑫圭编写: 《老解放区教育简史》,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