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郁孤台法帖辑刻
1)  Yugu tower calligraphy and handwriting copybook
郁孤台法帖辑刻
2)  Yugutai Park
郁孤台
1.
What can be done so as to not only continue its historical cultural expressions, but also show the modern spirit? Here with the example of Yugutai Park, the ideas and methods are demonstrated.
以赣州郁孤台公园为例,阐述相关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3)  books of rubbings
刻帖
1.
History since the Dynasty of Song has witnessed the never-ending and ever-increasingly enriched development of books of rubbings from stone inscriptions, which not only have provided the world with typical calligraphy models, but, in their protean technical forms to good advantage, have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st-Song calligraphy study and practice.
刻帖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曾经大量地出现在宋代、明代和清代。
4)  comments on books of rubbings
刻帖著述
5)  studies in comments on books of rubbings
刻帖研究
6)  writing scripts
法帖
1.
In this article, there are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tyle of these writing scripts and transference of the engraved steles.
《听雨楼法帖》为清代云南人周于礼撰集,金陵穆文、宛陵刘宏智等人镌刻。
补充资料:清代法帖
      中国清代的宫廷刻帖和民间刻帖。
  
  宫廷刻帖  清代刻帖前期以宫廷为盛,据《国朝宫史》和《续国朝宫史》记载,其镌刻法帖有百种之多,大都是乾隆时所刻。其中有集历代名家书法的丛帖,更多的则是康熙、乾隆个人的专帖,还有大量的是联句诗。
  
  康熙二十九年(1690)清宫廷刻了第1部丛帖,即《懋勤殿法帖》,这是从清宫早期所藏的墨迹和旧拓中选辑的。《渊鉴斋法帖》和《避暑山庄法帖》都是以康熙自己书写的字或临摹书家名迹刊刻而成。乾隆初年将雍正所书的训谕及各体诗文,以及临摹诸家的名迹,刻成《朗吟阁法帖》和《四宜堂法帖》。这些帖刻成后,都储藏在宫中,传拓很少,流传在民间更少,所以知者不多。故宫博物院藏有原石和初拓本。乾隆二十六年(1761)乾隆将自己所写的诗和经书,以及临摹古代书家名迹摹勒上名,刻成《敬胜斋法帖》,共40卷。原石现嵌在故宫乐寿堂、颐和轩两廊。乾隆还命内廷诸臣为张照所书御制诗文和临摹的名人墨迹,编次摹刻成《天瓶斋法帖》10卷;为汪由敦编次摹刻成《时晴斋法帖》10卷;为刘墉摹刻《清爱堂帖》等。乾隆时最著名的法帖为《三希堂法帖》。此外,以《墨妙轩法帖》、《兰亭八柱帖》、《重刻淳化阁帖》等为著名。乾隆以后宫廷刻帖逐渐减少。
  
  民间刻帖  清代民间刻帖的风气也很盛行。清代早期的民间刻帖大都是集历代名人书法的丛帖。如卞永誉的《式古堂法帖》、陈春永的《秀餐轩帖》,虽从明末开始刊刻,但都是到了清代才完成。《职思堂法帖》、《翰香馆法帖》、《秋碧堂帖》,都是康熙间刻成的法帖。卞永誉、梁清标都是清初著名收藏家,他们所刻的法帖,鉴别之精、刻工之优良,在当时法帖中是第一流的。清代初期集刻个人书法的法帖,以集王铎书法的《拟山园法帖》和集傅山书法的《太原段帖》最为著名。
  
  清代中期和后期刻帖之风更为盛行。曲阜孔继涑刻有《玉虹楼帖》、《玉虹鉴真帖》、《玉虹鉴真续帖》、《谷园摹古法帖》、《国朝名人法帖》等。其子孔广廉亦嗜刻帖,荟萃孔氏所刻各帖,有101卷,名为《孔氏百一帖》。嘉庆间金匮(今江苏省无锡市)钱泳以工书著名,亦嗜刻帖,一生刻帖数十部,还摹刻了大量的碑碣、墓志等。据《履园丛话》记载有《经训堂帖》、《诒晋斋法帖》、《清爱堂帖》、《惟清斋帖》、《写经堂帖》、《秦邮帖》、《问经堂帖》、《吴兴帖》等20余部。南海(今广东省佛山市)叶梦龙刻有《友石斋帖》、《风满楼帖》等。金石学家吴荣光刻有《筠清馆帖》、《岳麓书院法帖》等。歙县(今安徽省歙县)鲍漱芳有《安素轩帖》,叶应阳有《耕霞溪馆法帖》。这些都是当时比较著名的法帖。道光以后潘仕成刻有《海山仙馆帖》,潘正炜刻有《听楼集帖》,伍葆恒刻有《南雪斋藏真帖》。光绪(1875~1908)间孔广陶刻有《嶽雪楼鉴真法帖》、陆心源刻有《穰梨馆历代名人法书》、杨守敬刻有《邻苏园法帖》等。清代刻帖之风极为盛行,种类和数量之多都超过前代,以上都是其中比较著名和流行的法帖。
  
  
  
  有影响的法帖  清代法帖较有影响的有下列各种:
  
  《式古堂法书》  康熙二~六年,长白(今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卞永誉把家藏魏、晋至宋、元历代名家书迹选集,由黄元双钩,刘光旸镌刻,共10卷。帖名隶书,不列卷次。帖未刻成卞永誉卒,由黄元代为刻成。
  
  《翰香馆帖》  康熙十四年,宛陵(今安徽省定城县)刘光旸汇集魏、晋、元、明各家书法,编为10卷,又附虞世璎书 2卷。卷末刻"康熙十四年春正月宛陵刘氏翰香馆摹勒上石"隶书3行。附卷后有陈继儒题跋。
  
  《懋勤殿法帖》  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帝取内府收藏旧拓与名人墨迹,命臣下编次摹勒上石。自夏禹以来至明代米万钟,刻历代帝王和名人书法142家、534帖,编为24卷。每卷首题篆书帖名及次第,卷末刻"康熙二十九年庚午夏四月十六日奉圣旨模勒上石"隶书2行。
  
  
  
  《秋碧堂帖》  无镌刻年月,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南)梁清标以其家所藏墨迹选集而成。自西晋陆机至元赵孟頫,编为8册,皆名家作品。此帖为金陵(今南京市)尤永福摹刻。梁清标为清初收藏家,所藏法书极精,而摹刻亦非常精善,但帖未刻成梁氏先卒,石置覆廊下,后被金德瑛发现,洗拓行世。
  
  《三希堂法帖》 乾隆十二年,乾隆帝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兵部右侍郎汪由敦等,选择内府收藏一部分历代书法名家作品编成。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镌刻。因帖中有内府秘藏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3件稀世墨宝,这3件墨迹都珍藏在乾隆的养心殿三希堂内,故此帖取名为《三希堂法帖》。全部法帖共收集魏、晋至明末135人的300余件作品,并各家题跋200余条,分为32册,刻石500块。由于全部系墨迹上石,刻工精细,所以被后人所推重。原石嵌在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壁间。道光时进行了一次修剔,并增刻了花边。初拓本流传较少。
  
  
  
  
  
  
  《墨妙轩法帖》  《三希堂法帖》刻成后,乾隆二十年,乾隆又命蒋溥、汪由敦、嵇璜、裘曰修、于敏中等编次《墨妙轩法帖》 4卷,以为《三希堂法帖》之续,款式与《三希堂法帖》相同。收集自唐褚遂良以下诸家书法作品30余种,由焦国泰镌刻。帖石嵌在万寿山之惠山园墨妙轩两壁。原石现已佚。
  
  《兰亭八柱帖》  乾隆四十四年,乾隆将内府所藏唐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钩摹的王羲之《兰亭序》墨迹和柳公权《兰亭诗》及《戏鸿堂帖》刻柳公权《兰亭诗》原本,于敏中补《戏鸿堂帖》刻柳公权《兰亭诗》阙失部分,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乾隆临董其昌仿柳公权《兰亭诗》,命工摹刻在 8个石柱上,名为《兰亭八柱帖》。首刻乾隆题八柱册并序,分为8册,每册首题隶书帖名及次第。石原置圆明园,1917年从圆明园废墟中搬到今北京中山公园,又筑亭保护。初拓本流传很少。
  
  《玉虹鉴真帖》  乾隆中曲阜孔继涑汇集自晋王羲之至明董其昌历代名人21家,73帖,编成13卷。帖名篆书。又《玉虹鉴真续帖》13卷,汇集唐李白至清初王铎等各家书法。
  
  《谷园摹古法帖》  乾隆中孔继涑选集摹勒,自汉《华山碑》、《石经残碑》至宋《群玉堂法帖》,从锺繇至赵孟頫各家书法。因重刻前人碑帖,所以称为"摹古法帖",此帖共20卷。此外孔继涑摹勒的还有《玉虹楼帖零种》9卷,《国朝名人法帖》12卷。
  
  《玉虹楼法帖》等  《玉虹楼法帖》(张照书)12卷,《瀛海仙班帖》(张照书)10卷,《玉虹楼石刻》(张照、孔继涑书)4卷,《隐墨斋帖》(孔继涑书,其孙孔昭董勒石)8卷。
  
  《经训堂帖》  乾隆五十四年镇洋(今江苏省太仓县)毕沅把其松雪斋所藏墨迹由毕裕编次,自晋至明共12卷,金匮钱泳、孔千秋镌刻。帖名隶书,前有木板印目录。
  
  《小清秘阁帖》  嘉庆十七年(1812),钱泳编次并摹刻,自晋至元诸家书法11卷,日本、朝鲜等外国书迹1卷,共12卷。前无帖名,后归云间(今上海市松江县)沈氏,又名《吴兴书塾藏帖》。钱泳摹勒法帖还有《写经堂帖》8卷,嘉庆二十年刻,汇集锺繇至范成大等诸名家书法。
  
  《风满楼集帖》  道光十年(1830),南海叶梦龙取清代诸家法书,编集成6卷,高要(今广东省肇庆市)陈龢兆摹刻。帖名卷数篆书,前有隶书目录,后有叶梦龙跋。
  
  《筠清馆法帖》  道光十年,南海吴荣光以自藏宋拓及墨迹选编成。自晋至元分为 6卷。唐以前人书法多采自《绛帖》、《群玉堂帖》,宋以后人书法多取墨迹,由梁智斋、郭子尧镌刻。评论者认为此帖远胜广东所刻诸帖,影响较大。
  
  《海山仙馆藏真》  道光九年至二十七年,番禺(今广东省番禺县)潘仕成选集唐、宋以来诸家书法编成 16卷。帖名隶书。后潘仕成又有《海山仙馆藏真续刻》16卷,《海山仙馆藏真三刻》14卷,《海山仙馆摹古帖》12卷,《海山仙馆契叙帖》1卷,《宋四大家墨宝》6卷。
  
  
  
  
  
  《南雪斋藏真帖》 道光二十一年至咸丰二年(1852),广东南海伍葆恒编集,自西晋至明分12卷,郭子尧、区远祥、梁天锡镌刻,帖名篆书。
  
  《邻苏园法帖》  光绪十八年(1892),宜都(今湖北省宜都县)杨守敬编集。以晋、唐、宋各代著名书家书法编为8册(第8册为日本书法)。每册卷首篆书帖名,无次第,因是陆续上石,未分时代顺序。此帖多为重刻古代名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