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古代玉器
1)  ancient Chinese jade articles
古代玉器
2)  Chinese archaic jade
中国古代玉器
1.
External-beam PIXE analysis of Chinese archaic jades and jade minerals
玉石及中国古代玉器的PIXE分析
3)  antique jadewares
古代玉石
4)  jade source of ancient China
中国古代玉器源头
5)  ancient jade
古玉器
1.
The ancient jades from Tomb of Marquis Yi of State Zeng are the most beautiful and valuable jades of the early stage of Warring States.
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古玉器是一批工艺精美、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战国早期玉器。
2.
A part of ancient jades could change their color after they are placed in the ground.
仿古玉器制造者按照玉器颜色变化的特点进行染玉,这一现象,宋、元、明、清的玉器研究者都非常重视,记录了一些当时的染玉情况,深入了解古代玉器在埋藏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及其与人工染色的区别,是鉴别传世玉器制造年代的重要内容。
3.
The surface microstructure,micro-morphology and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ancient jade samples G47,G36 and G21 are observed and tested by using the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ESEM) with EDS.
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配置能谱仪)对3件靖安古玉器样品的表面微结构及微形貌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观察与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均为透闪石质软玉,其外观特征与结构有一定关系。
6)  Chinese ancient jade artifacts
中国古玉器
1.
Based on the Raman spectroscopic study the 9 Chinese ancient jade artifacts,which were excavated from Yinxu Site of Anyang in Henan Province,Luoyang in Henan Province and Liangzhu Site of Zhejiang Province,are identified as the tremolite type nephrite jades.
最后利用拉曼(Raman)光谱技术结合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和X射线衍射(XRD)对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河南省洛阳地区和浙江良渚遗址出土的9件中国古代玉器进行透闪石型软玉的矿相标定,证明拉曼光谱在中国古玉器结构测试和材质鉴定中是一种很好的无损分析手段。
补充资料:玉器
玉器
jadeware

   用玉石琢治而成的器具或艺术品。
    沿革 玉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可分为7个时期。
   ①原始社会美石时期(前5000~前2000)  。这一时期玉器所用的玉石都是就地取材。属于蛇纹石、透闪石、阳起石等美石,因而称为美石时期。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器以不同深浅绿色和草黄色的蛇纹石琢治成龙、云、马蹄、龟、鸟等形状的器具,具有雄壮豪放的北方风格。良渚文化玉器大多以透闪石、阳起石等为原料,做成大型的琮、璧,另有冠饰、带钩以及鱼、龟、鸟等形状的器具。玉琮已有微微凹陷的弧面,并在上面浅刻细如发丝的云纹 、鸟纹和兽面纹,具有清秀的南方风格。这些玉器标志着美石玉器已经脱离了石器,成为独立的手工艺品。
   ②夏、商、西周时期。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用新疆和田玉琢治成的玉器,揭开了以和田玉为主要原料的中国玉器史的第一章。商代王室的玉作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玉器生产中心。商代玉器在继承红山、良渚文化传统玉器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它以象征性、装饰性的艺术手法琢治了大量的玉琮、玉璧等祭祀礼器,帝王和贵族们所执的玉圭、玉璋以及玉龙、玉象、玉虎、玉鱼、玉蚕、玉蝉和玉人等佩饰品。玉人在造型上,突出表现头部的眼、口、齿,并施用圆润婉转的阳线或双沟阴线加以刻画,有着浓厚的装饰趣味。玉鱼则施以简洁的阴线勾勒,形态生动。这些艺术手法对后世的玉器有着深远的影响。西周时期的玉器以片状为主,造型夸张,装饰简练,线条遒劲流畅,形成独特的风格。
   ③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在各诸侯国的都邑纷纷兴起。河南洛阳金村东周墓出土的玉器非常精美,代表当时的艺术水平。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安徽寿县蔡侯墓、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河南辉县固围村魏国墓、河北平山中山国王墓等出土的玉器,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玉器由繁缛趋向华丽。河南辉县魏国墓出土的大玉璜是由7片碧玉、两个鎏金饕餮头组成,中间连以铜片。玉片上琢治卧马、蟠螭、云纹等,并熟练地运用了镂空技法。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玉珮以5块大小不同的玉分别琢治为夔龙、夔凤等镂空的13块玉片和24个玉环,相互勾连成套环玉珮  ,这件玉器设计精心周密  ,制作巧妙,是战国初期的瑰宝。
   ④秦、汉、魏晋南北时期。秦汉玉器发展迅速,并以西汉河北满城刘胜墓、西汉昭帝平陵(陕西咸阳)、元帝渭陵(陕西咸阳)、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河北定州)、中山穆王刘畅墓(河北定州)和南越王墓(广州)等出土的玉器为代表,有镂空白玉仙人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龙螭乳丁纹玉璧、鸡心玉珮、玉人、角形玉环以及玉具剑等。这些玉器玉质莹润,琢制精巧,气韵生动,姿态自如,陪葬的玉器还有玉枕、玉衣、玉璜等。东汉时的玉器由西汉富有动势、立体感强的艺术手法逐渐转变为平面、线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魏晋南北时代的玉器基本上继承了东汉玉器的风格,制作较为简单。
   ⑤隋唐、五代和宋、辽、金时期。隋代玉器遗存甚少。西安李静训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盏,质地温润,金与玉互为衬托,显得富丽、典雅。唐代玉器大多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如出土的青玉人物椭圆杯、青玉云形杯以及玉双鹿寿带、玉双凤等都是优秀的作品。五代玉器很少,其中主要是成都王建墓出土的玉带板(体现官职的腰玉饰),为西蜀王室玉器作坊所制。宋代玉器在继承唐代风格上,又有所发展。北京房山石椁墓出土的玉双鹤衔草、玉镂竹节等饰件以及江西上饶南宋墓出土的人物玉带板,反映宋代玉器具有形神兼备的风格。辽金玉器多由汉族工匠制作,并以狩猎为主要题材,具有塞北的风格。
   ⑥元、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新疆的玉器大量销往内地 ,使玉器生产得到空前发展  。元代的代表性作品“渎山大玉海玉瓮”,成于蒙古至元二年(1265),瓮口为椭圆形,高70厘米,直径135厘米,壁厚22厘米,膛深55厘米,重约3500千克。玉瓮周身为浮雕的海浪和海龙、海马、海猪、海鹿、海犀牛等怪兽,海浪激起旋涡,怪兽神态生动,整个作品气势磅礴,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传世玉器,也是极其珍贵的文物,现陈列于北京团城玉瓮亭内。各种镂空、多层次的玉帽顶(元代流行大沿瓜顶帽,以玉器饰于帽顶)、玉押(玉制的签押符号)是元代玉器的新品种。明代初期的玉器风格同元代厚重古朴的风格相似。至永乐年间(1403~1424)迁都北京后,形成工整细致、一丝不苟的风格,尤以御用监制作的玉器更为典型。嘉靖、万历年间(1522~1619),玉器制作渐趋繁琐,帝王使用的玉器大多镶嵌金银、宝石,以显示豪华富贵。清代初期的玉器趋于严谨、精巧。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玉器制作进入繁荣时期 ,约持续半个世纪,成为中国玉器史上的鼎盛时期。清代玉器具有华丽、典雅的艺术风格。最典型的玉器是陈列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内的“大禹治水玉山”,高约3米,径围约2米,重约5000千克。宫廷陈设的玉器,如玉尊、玉鼎、玉瓶、玉屏以及各种玉山、玉兽等艺术品也比前期更为繁多。具有阿拉伯艺术风格的痕都斯坦玉器,风格独特,一是薄胎,二是镶嵌金银丝和宝石,在乾隆年间(1736~1795)进入宫廷后,得到清高宗的赞赏,并令工匠仿制。随之北京民间作坊也开始仿制,并广为流传。道光年间(1821~1850),玉器工艺开始走向衰落。
   
   

黄玉龙首四系方瓶(清)

黄玉龙首四系方瓶(清)


   
    ⑦现代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的玉器有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产地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主,并各具特色。北京玉器,风格浑厚、雅丽、端庄。著名的匠师有潘秉衡、何荣、刘德盈、王树森,被称为北京玉器四杰。潘秉衡首创有故事情节的人物作品,以风景或套环的链条作陪衬,并擅长制作薄胎玉器和镶嵌金银丝、宝石玉器。何荣擅长神佛、仕女,其作品在东南亚颇负声誉。刘德盈擅长花卉,尤其以珊瑚琢治的花卉更为独特。王树森技艺全面,如人物、花卉、鸟兽、神佛等作品都能巧用原料,使之小中见大,薄中见厚,平中见凸,充分发挥了玉器技艺的特长。上海玉器以仿青铜器为特色 ,造型端庄,风格古雅。广州玉器在传统的手镯、戒指、玉坠、耳环等品种基础上,借鉴象牙球的技艺,于1978年琢治成功18层的吊链双狮子母玉球,各层都能转动自如。江苏扬州玉器以玉山见长,而苏州玉器擅长运用镂空技法。此外,辽宁锦州、抚顺、岫岩等地除了岫岩玉外,也以当地的玛瑙、琥珀琢治为玉器。甘肃酒泉夜光杯、黑龙江玛瑙工艺品也都是著名的品种。
   除中国外,美国、新西兰、墨西哥等国也产玉器。美国1940年在怀俄明州发现浅绿色的玉石后,用以制作首饰。新西兰毛利族人有琢治玉器的悠久传统。他们将绿玉制成斧、刀、剑,用于执行死刑。小型的玉人是妇女们佩戴的装饰,作为生育、繁殖后代的象征。直到20世纪,小件的首饰和玉人仍然是新西兰的旅游纪念品。在墨西哥,特别是5世纪的玛雅文化和14世纪阿兹台克帝国时期的遗址中出土了一些翡翠、绿玉制成的玉珠、面具、饰板和服饰件等。
    制作工艺 中国玉器所用原料种类繁多,有新疆的和田玉,湖北的绿松石,云南的翡翠,东北的玛瑙、岫岩玉,海南的水晶,台湾和南海诸岛的珊瑚等。历来以新疆和田玉为上乘之品。和田玉产于新疆和田(旧称于阗),有白、碧、青白、黄、绿、墨等色,也有杂色和掺色玉,一般以白色(尤其是羊脂白玉)为最佳。
   除中国外,玉石产地还有印度、缅甸、前苏联、美国、新西兰、德国等国家。
   玉器的工艺过程主要有相玉设计、画活、琢碾、光亮等。相玉设计就是断定玉石的内部质地、外形的优劣,然后因材施艺,进行构思。画活就是根据构思,在玉石上用墨线画出初步的造型,并且在琢碾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修改。琢碾就是以铁制的圆盘或钉头制成的碾砣为工具,以水和金刚砂为介质,用双脚踩踏,带动碾砣转动,运用铡、錾、冲、压、勾、镂空等技法,缓慢而谨慎地琢碾。这种琢碾的工具设备称为水凳。光亮,俗称抛光,是以紫胶(洋干漆)、木材、葫芦瓢、牛皮、铜等制成碾砣,并以粉剂为介质,将琢碾后的玉器碾磨平整,使玉器显露出温润、晶莹的质地。
   
   

龙首玉如意钩

龙首玉如意钩


   
    品种 中国玉器按用途一般分为6类。①装饰类。有玉坠、玉珥(耳环)、玉带、步摇、簪花、帽冠玉饰、玉珮、笄珈等。②祭祀类。有玉璧、玉琮、玉圭等。③殉葬类。有玉衣以金丝缀连无数玉片而成)、玉蝉、玉枕等。④礼仪类。有镇圭、玉笏等,其中镇圭长约40厘米,上尖下方,以山为纹饰,为帝王所执。寓意镇安天下。⑤陈设类。有人物、神佛、龙凤、鸟兽等题材的艺术欣赏品,以及炉、鼎、熏等仿古器皿。⑥生活用品类。有乐器(玉箫、玉磬、玉笛)、文房用具(笔架、水洗、砚、镇尺、玉函)、碗、钵、梳、钩、帘、筷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