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and and tax policy
田制赋税
3) Taxes System
赋税制度
1.
From Western Han to the middle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status of properties tax in the national taxes system in the feudal society of China changes from a subordinate one to be a dominant one.
论文表明,汉魏六朝赀税的出现与大发展,既与农业产权私有化之扩大有关,又与劳动者社会地位的变化有关;汉魏六朝的赀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方性特点,东晋南朝时中央集权的弱化即为这一特点的根源与集中表现;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5) the land taxation burden
田赋正附税负担
1.
At the early days of 1930s, the peasant burden tended to be heavier because of the land taxation burden that was used to funds to carry out new measures of rural governance by county governments, and it was even heavier because of the other burden.
20世纪30年代初,县地方政府为给乡村治理各项新举措筹集经费,骤然加重了农民的田赋正附税负担,同时,其他负担的存在使得农民负担更趋沉重,农民承受了更大的效应损失。
6) land tax collect in kind
实物土地税;田赋征实
补充资料:占田课田制
占田课田制 中国西晋时期颁布的土地、赋税制度。战国、秦汉以来名田制度和限田政策的产物。名田,即以名占田,人民向国家登记户口并呈报所占田亩数。晋初社会经济和土地兼并有所发展,为加强对自耕农民的控制,限制土地兼并,保证国家赋税徭役的征发,太康元年(280)灭吴统一全国后,西晋政府颁布占田、课田令。 占田、课田令规定:男子一人占田70亩,女子30亩。丁男课田50亩,丁女20亩,次丁男减半,次丁女不课(男女年16~60岁为丁,13~15岁、61~65岁为次丁)。官吏以官品高卑贵贱占田,从第一品占50顷,至第九品占10顷,每品之间递减5顷。此外规定,依官品高低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世(自祖至孙),荫衣食客,第六品以上3人,第七、八品各2人,第九品1人,荫佃客,第一、二品不得超过50户(疑当作15户),第三品10户,第四品7户,第五品5户,第六品3户,第七品2户,第八、九品各1户。 占田制原则上任何男女都有权按此标准占有土地。但政府没有任何措施保证人民占有足够数量的土地。地主和农民所有的土地仍然得以保留,不足规定限额的还可以依限占垦。课田的意义,一是课税,二是课耕。在占田数内,课田租额每亩八升。政府不管人民是否占足限额土地,一律按照上述标准征收田租。只有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不课田者,交纳义米。占田、课田制的施行,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制颁布后,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安居乐业,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