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新丝绸之路
1)  New Silk Road
新丝绸之路
1.
The Recent Aim in Developing "A New Silk Road" --Feasibie Report on Establishing "Xi an Branch of Lian yun Port;
新丝绸之路”开发的近期目标——关于建立“连云港西安港务区”的可行性研究
2.
Today,the opening of new European -Asian Continental Bridge has led to the buildup of the New Silk Road.
今天,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铺就了现代“新丝绸之路”,它对建立21世纪新型的亚欧关系,推动沿桥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合作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New northern branch of Silk Road
丝绸之路新北道
3)  Silk Road
丝绸之路
1.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Planning of Silk Road (China Section) Remains;
“丝绸之路”(中国段)遗址环境监测规划
2.
On construction of the"Silk Road sports tourism promenade"in Gansu;
构建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旅游长廊”的研究
3.
A Study on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Tourism Central Cities along the Ancient Silk Road in China;
丝绸之路中国段旅游中心城市体系构建研究
4)  the Silk Road
丝绸之路
1.
Researches and application of geo-spatial Technology to the history of the Silk Road;
空间信息技术在丝绸之路历史变迁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ultural Route and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of the Silk Road;
“文化线路”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探析
3.
To Reviw Naixian s Poetical Works of the Silk Road;
论葛逻禄诗人廼贤的丝绸之路诗歌
5)  ancient Silk Road
古丝绸之路
1.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on the ancient Silk Road;
在今天开发西部的热潮中 ,古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 (现代文明 )中将焕发生
6)  Silk Route;Silk Road
丝路;丝绸之路
补充资料:甘肃敦煌石窟(东晋)-丝绸之路上融贯东西的画廊
甘肃敦煌石窟(东晋)-丝绸之路上融贯东西的画廊

  公元前2世纪左右,佛教已传到了中亚阿富汗一带。公元前1世纪时,佛教传入了我国的于阗一带。大约在公元前后,佛教正式传入了中国内地,实际上在此之前,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佛教已经在民间流传了。

莫高窟

  敦煌地接西域,是我国最早接触佛教的地方。
敦煌石窟在甘肃省敦煌县东南的鸣沙山东端,有窟六百多个,其中469个都有壁画和塑像。

  石窟始凿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或说是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根据莫高窟唐朝的碑文记载,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一叫乐 的和尚和一个叫法良的禅师来到这里,在这里开窟修行,称莫高窟(莫高窟一名,最早见于敦编423窟隋代洞窟之《莫高窟记》)。随后在短短的30多年间,竟建造了70多个洞窟,而且很多洞窟从窟型到造像都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盛唐时开凿的洞窟已达1000多个。

石窟形式

  在敦煌城东南三危山与鸣沙山之间,有一条河由南向北流下,名叫宕泉。宕泉西岸。经千百年冲刷而形成高高的崖壁,石窟就开凿在这绵亘1000多米的崖壁上。崖壁由砾石构成,不宜雕刻,所以用泥塑及壁画代替。敦煌人稀地僻,且气候干燥,上述作品因能长期保存,对研究古代历史和艺术,有着极大的价值。

  敦煌石窟现存的禅窟很少,北魏至西魏窟22个,隋窟96个,唐窟202个,五代窟31个,北宋窟96个,西夏窟4个,元窟9个,清窟4个,年代不明5个。第267—271这一组洞窟就是最早的禅窟,最初是没有绘制壁画的,直到北凉以后,才开始绘制壁画。这组窟中间是一处较大的长方形主室,正面塑佛像以供观像之用,两侧各开两个仅能容身的小洞,僧人就坐在里面修行。

  但凿建石窟的目的并不都是为了坐禅,佛教寺院为了更好地宣传教义,吸引更多的信众,便也开凿石窟以供人们观瞻礼拜;另外,越来越多的信众为了表明自己对佛的崇信,往往不惜出巨资开凿石窟,在里面雕塑佛像,绘出壁画,作为自己的功德。
除禅窟外,主要流行两种窟形:

  一是中心塔柱式。来源于印度的支提窟,即塔庙的形式。把佛塔供奉在寺庙的中央。主室平面是一个长方形,中心靠后部的地方,有一个直通窟顶的方柱,方柱四面开龛,塑出佛像,以供信徒绕塔柱观像和礼拜。隋以后,对中心塔柱作了很多改进。

  二是覆斗顶殿堂式。这是仿照中国古代殿堂建筑的内部形式设计的,主室平面呈方形,正面开佛龛,龛内塑像,佛居于中央,两侧依次排列佛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群像,反映了中国人对佛教的理解。洞窟顶部呈倒斗形,倒斗的中心画出藻井图案。
早期魏窟仍有塔柱,且前廊如敞口厅。唐窟多是盛期以后的做法或凿10米以上的大佛像,窟前或设木廊(现有的仅几处宋窟)。

敦煌艺术

  敦煌艺术,主要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石窟的建筑、彩塑和壁画组成的综合艺术。

  建筑,主要是石窟。

  塑像,最早是北魏时期的,其表现手段比较简单,有佛、菩萨、交脚弥勒等。唐代塑像在造型技巧上达到了高度娴熟的程度,造型洗练,比例适度,此后总的趋向逐渐衰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