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pirit of "seeking truth"
“实录”精神
2) recording real historical events
实录精神
1.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original spirit of recording real historical events and inner resentment between lines based on the integrating them and tries to probe into the opposite binary relation between them so that it can reveal the deepness,the beautifulness and the secrete of this kind of opposite culture itself.
文章以《史记》实录精神与托愤精神组合为突破口,阐述了实录精神、托愤精神的远源和在史文中的凸显,进一步挖掘二者之间相悖的二元性关系,从而揭示《史记》中所蕴含的这种文化悖论本身的深刻性、美感魅力以及难解的文化之谜。
3) solid
"实"
1.
Void and solid are two abstract and general concepts,whose relationship requires proper treatment.
"虚"与"实"是一对既抽象又概括的范畴,大凡艺术创作,都要讲求虚实关系的处理。
4) Solid
“实”
5) REAL
实
1.
It is synonymous, not antonymous with "real" in many cases.
目前在中国 (包括香港和台湾 )的译文中 ,“virtually”都被译为“实际上” ,而其借以派生的形容词“virtual”却多被误解误译成“虚”或“虚拟”。
6) Truth
实
1.
On one hand,the truth reveals the restlessness of the peasants in Shangzhou ,and on the other hand,the falsehood,inherited from SHEN Cong_wen ,carries on the sorrowful thinking of the ″Degenerating of the Species″.
“实”与“虚”两个层面所具有的意义是《高老庄》中所包蕴的主要思想内核。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实录
中国封建时代记载皇帝在位期间重要史实的资料性编年体史册名称。一般以所记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如唐《顺宗实录》或清《世祖章皇帝实录》。也有以某一王朝命名的合刊本,如《明实录》、《清实录》等。
实录为中国传统史籍之一,南北朝时期已有。《隋书·经籍志》卷二内著录有《梁皇帝实录》三卷,周兴嗣撰,记梁武帝时史事;另有《梁皇帝实录》五卷,梁中书郎谢吴(一作昊)撰,记梁元帝时史事,是为最早的有关实录的著录。唐以后,实录均由官修,每当某个皇帝去世,即由继位者指令史臣撰修先皇一朝的实录,历代相沿,成为定制。至清代最后一朝的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光绪帝)为止,共修撰过110多部实录。因他们的内容往往涉及时政机密,修成之后均藏于宫禁或有司,从不刊印流布,以致随封建王朝的兴衰交替,大都毁于兵火。南北朝至元代的实录,除唐《顺宗实录》及宋《太宗实录》残本20卷外,皆已佚失。明清两代的实录,较完整地保存至今。
明代实录 明代共16个皇帝,有13部实录存留,共2909卷,约1600余万字。第二个皇帝建文帝的实录附于《太祖实录》内;第七个皇帝代宗的实录附于《英宗实录》内;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的实录只存后人辑补的17卷。明代实录有多种抄本流传。1941年梁鸿志据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所藏明代实录传抄本影印,书名为《明实录》,通行全国。该影印本将《建文帝实录》附于《成祖实录》,并附印《崇祯实录》17卷,共2928卷,线装,分装500册。1961年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北京图书馆所藏红格本晒蓝之明代实录为底本,经校勘影印也称《明实录》,精装,共100册。此影印本附有校勘记及不著撰人《崇祯实录》17卷、清代明史馆编《崇祯长编》、《皇明宝训》40卷等,共3 183卷,为当今最全之影印本。
清代实录 清代12个皇帝中有11个撰修了实录,全部保存下来,共4355卷,另有总目、序、修纂凡例、目录、进实录表、修纂官等51卷,合计4406卷。此外尚有《满洲实录》8 卷(即带图本《太祖实录战绩图》)。其中太祖、太宗朝的实录,曾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朝多次重修和改修,有多种撰修本传世;世祖朝(顺治)的实录也经雍乾时重修,但未见其初修本留传。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帝溥仪即位未久即被推翻,无人为其修实录,原修《德宗景皇帝实录》的编修机构编有一部70卷的《宣统政纪》,另附目录1卷。
清代每朝实录缮抄多少部,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有5部:以黄绫为封面呈进皇帝的送审本一部,俗称小黄绫本;以满、蒙、汉三种文字缮抄,分别以大、小红绫为封面的大、小红绫本各二部。大红绫本为尊藏本,一存皇史宬,一存盛京(今沈阳)崇谟阁;小红绫本一为御览本,一为阁本(内阁收藏)。也有人认为乾隆朝以前有一部大黄绫本,虽见诸档案记载但目前未有实物发现。
清代实录收藏与出版概况 清代实录原本现在主要分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辽宁省档案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大都已有所残损与佚失,只有小黄绫本保存比较完整,但缺少光绪朝的实录。因为光绪帝的《德宗景皇帝实录》是在宣统年间开始修纂,修成时已入民国纪元,其各种文本均未能与清代其他各朝实录保存在一起,小黄绫及小红绫本至今未见传世,大红绫本原在沈阳崇谟阁保存有完整的一部,现已有所佚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有光绪二十一年至三十四年的《德宗实录》大红绫本,另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存有《德宗实录》定稿本一部。《宣统政纪》原存沈阳,北京大学图书馆亦存有其定稿本一部。
清代11朝实录及《宣统政纪》,曾于1934年由伪满"满日文化协会"根据原盛京崇谟阁所藏大红绫本影印出版,定名为《大清历朝实录》,分装122帙,每帙10册,共1220册,现通称伪满本,但印数甚少。其中《宣宗实录》(道光)及《德宗实录》的部分内容在影印时曾被挖补纂改。1964年台湾省华文书局又据伪满本缩印精装发行,仍名《大清历朝实录》,简称台湾本, 共93册。20世纪80年代,辽宁社会科学院又据台湾本影印出版。1985~1987年,中华书局另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原皇史宬尊藏本进行整理影印,其佚失部分,以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小红绫本及辽宁省档案馆所藏原崇谟阁大红绫本补齐。所缺《德宗景皇帝实录》及《宣统政纪》,则据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定稿本影印,合称《清实录》,为16开精装本,共60册。
实录的史料价值 实录所记载的内容,虽然并不像其书名那样,都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而是往往有一些不尽不实之处,但它毕竟是依据档册及起居注等原始资料修撰而成,所记载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姓名及主要情节等方面,大都有史实根据。所以历代修纂正史,多取材于实录。实录是记录一朝一代国政章制的重要典籍,具有档案性史料的作用。尤其在原始档案史料已经不存或所存不全的情况下,其重要的史料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实录为中国传统史籍之一,南北朝时期已有。《隋书·经籍志》卷二内著录有《梁皇帝实录》三卷,周兴嗣撰,记梁武帝时史事;另有《梁皇帝实录》五卷,梁中书郎谢吴(一作昊)撰,记梁元帝时史事,是为最早的有关实录的著录。唐以后,实录均由官修,每当某个皇帝去世,即由继位者指令史臣撰修先皇一朝的实录,历代相沿,成为定制。至清代最后一朝的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光绪帝)为止,共修撰过110多部实录。因他们的内容往往涉及时政机密,修成之后均藏于宫禁或有司,从不刊印流布,以致随封建王朝的兴衰交替,大都毁于兵火。南北朝至元代的实录,除唐《顺宗实录》及宋《太宗实录》残本20卷外,皆已佚失。明清两代的实录,较完整地保存至今。
明代实录 明代共16个皇帝,有13部实录存留,共2909卷,约1600余万字。第二个皇帝建文帝的实录附于《太祖实录》内;第七个皇帝代宗的实录附于《英宗实录》内;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的实录只存后人辑补的17卷。明代实录有多种抄本流传。1941年梁鸿志据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所藏明代实录传抄本影印,书名为《明实录》,通行全国。该影印本将《建文帝实录》附于《成祖实录》,并附印《崇祯实录》17卷,共2928卷,线装,分装500册。1961年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北京图书馆所藏红格本晒蓝之明代实录为底本,经校勘影印也称《明实录》,精装,共100册。此影印本附有校勘记及不著撰人《崇祯实录》17卷、清代明史馆编《崇祯长编》、《皇明宝训》40卷等,共3 183卷,为当今最全之影印本。
清代实录 清代12个皇帝中有11个撰修了实录,全部保存下来,共4355卷,另有总目、序、修纂凡例、目录、进实录表、修纂官等51卷,合计4406卷。此外尚有《满洲实录》8 卷(即带图本《太祖实录战绩图》)。其中太祖、太宗朝的实录,曾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朝多次重修和改修,有多种撰修本传世;世祖朝(顺治)的实录也经雍乾时重修,但未见其初修本留传。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帝溥仪即位未久即被推翻,无人为其修实录,原修《德宗景皇帝实录》的编修机构编有一部70卷的《宣统政纪》,另附目录1卷。
清代每朝实录缮抄多少部,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有5部:以黄绫为封面呈进皇帝的送审本一部,俗称小黄绫本;以满、蒙、汉三种文字缮抄,分别以大、小红绫为封面的大、小红绫本各二部。大红绫本为尊藏本,一存皇史宬,一存盛京(今沈阳)崇谟阁;小红绫本一为御览本,一为阁本(内阁收藏)。也有人认为乾隆朝以前有一部大黄绫本,虽见诸档案记载但目前未有实物发现。
清代实录收藏与出版概况 清代实录原本现在主要分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辽宁省档案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大都已有所残损与佚失,只有小黄绫本保存比较完整,但缺少光绪朝的实录。因为光绪帝的《德宗景皇帝实录》是在宣统年间开始修纂,修成时已入民国纪元,其各种文本均未能与清代其他各朝实录保存在一起,小黄绫及小红绫本至今未见传世,大红绫本原在沈阳崇谟阁保存有完整的一部,现已有所佚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有光绪二十一年至三十四年的《德宗实录》大红绫本,另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存有《德宗实录》定稿本一部。《宣统政纪》原存沈阳,北京大学图书馆亦存有其定稿本一部。
清代11朝实录及《宣统政纪》,曾于1934年由伪满"满日文化协会"根据原盛京崇谟阁所藏大红绫本影印出版,定名为《大清历朝实录》,分装122帙,每帙10册,共1220册,现通称伪满本,但印数甚少。其中《宣宗实录》(道光)及《德宗实录》的部分内容在影印时曾被挖补纂改。1964年台湾省华文书局又据伪满本缩印精装发行,仍名《大清历朝实录》,简称台湾本, 共93册。20世纪80年代,辽宁社会科学院又据台湾本影印出版。1985~1987年,中华书局另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原皇史宬尊藏本进行整理影印,其佚失部分,以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小红绫本及辽宁省档案馆所藏原崇谟阁大红绫本补齐。所缺《德宗景皇帝实录》及《宣统政纪》,则据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定稿本影印,合称《清实录》,为16开精装本,共60册。
实录的史料价值 实录所记载的内容,虽然并不像其书名那样,都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而是往往有一些不尽不实之处,但它毕竟是依据档册及起居注等原始资料修撰而成,所记载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姓名及主要情节等方面,大都有史实根据。所以历代修纂正史,多取材于实录。实录是记录一朝一代国政章制的重要典籍,具有档案性史料的作用。尤其在原始档案史料已经不存或所存不全的情况下,其重要的史料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