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thical thoughts of science
科学伦理思想
1.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evolution of Frankfurt School s ethical thoughts of science, there are three critical theoretical peaks, three changes in the direction of critical theory, thre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ree theoretical limitations.
法兰克福学派在科学伦理思想演进的理论逻辑上 ,呈现出三次批判的理论高峰、三次批判理论指向的转折和三大科学伦理理论的建构 ;同时也存在三大理论局限。
2)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deas
科学技术伦理思想
1.
It s very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deas in ancient China and to absorb the quintes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guide the pres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y .
探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古代科学技术伦理思想,吸取先哲智慧的精华来指导今天的科学技术活动,在古老文化的源头,寻找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新的生长点,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正所谓“鉴于往史,以资于未来。
4) thought about environmental ethics
环境伦理学思想
1.
Ancient Chinese travels are marvelous flowers growing in the Chinese philosophical soil and contain rich thought about environmental ethics, such as : human being should be natural conservators; man should coexist in harmony with nature; man and nature are born equally.
中国古代游记是中国哲学土壤中生发的一朵奇葩,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学思想,如人类应是自然保护者的思想、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人类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思想、人类与自然生而平等的思想等。
5) moral thought of law
律学伦理思想
1.
The moral thought of law is the base of Buddhist moral thought and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律学伦理思想是佛教伦理思想的基础及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含摄了定学与慧学的内容,而威仪则是律学伦理思想的外在表现。
6) ethics
[英]['eθiks] [美]['ɛθɪks]
伦理思想
1.
Chinese Ethics and Ancient Landscape Painting Scheme;
中国伦理思想与古代山水画图式
2.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Uygur s Ethics;
维吾尔族伦理思想概述(续)
3.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Uygur’s Ethics(Part One);
维吾尔族伦理思想概述(上)
补充资料:道家伦理思想
中国先秦时期的一种消极无为的人生哲学和"超善恶"的道德学说。主要代表是老子和庄周,主张"为我"的杨朱和主张"情欲寡浅"的稷下、黄老之学,属于这种伦理思想的支派。
老、庄认为,无为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根本法则,人应该以"道"为法,清静无为,朴素自然,保持无知、无欲、无争的状态,这是人性之"常然"。达到并保持这种境界,就是与"道"合一,也就做到了"体道"。世俗的所谓仁、义、孝、慈等道德法则和规范,不过是废弃"大道",丧失"素朴"的结果。因为这些道德原则和规范会"撄人之心","逆物之情",诱使人们追名逐利。尤其是礼这一规范,更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是人类道德蜕化的结果和表现。因此,老子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去利",每日减损知识和俗望,而"复归于婴儿"。庄周则把仁义之端、善恶之别、是非之辩以及生死利害等一切现实矛盾都看成是人生的桎梏,并用相对主义论证其虚幻性。他追求一种个性绝对自由的人生理想,主张通过"心斋"、"坐忘"等神秘的"体道"工夫,使人们坠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达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无是非好恶之情,忘利害之端,超出善恶之境,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神秘精神境界。
在道家的伦理思想中,还包含着保全自身的处世方法。老子主张懦弱谦下,提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认为"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庄周提出,人应该"无所可用"以成已之"大用"。他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道家伦理思想源远流长,法家曾受其影响,汉初黄老学和魏晋玄学中的伦理思想更是它的直接发展。后来,它又作为儒家思想的一种补充融入宋明理学中,成为封建地主阶级伦理思想的支柱之一。它对仁义等封建道德规范所作的批判,对"至德"之世的幻想,特别是庄周所阐发的那种追求个人自由的愿望等等内容,为后来各代不满现实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失意者所吸取,对人民群众起了思想上的腐蚀作用。
老、庄认为,无为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根本法则,人应该以"道"为法,清静无为,朴素自然,保持无知、无欲、无争的状态,这是人性之"常然"。达到并保持这种境界,就是与"道"合一,也就做到了"体道"。世俗的所谓仁、义、孝、慈等道德法则和规范,不过是废弃"大道",丧失"素朴"的结果。因为这些道德原则和规范会"撄人之心","逆物之情",诱使人们追名逐利。尤其是礼这一规范,更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是人类道德蜕化的结果和表现。因此,老子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去利",每日减损知识和俗望,而"复归于婴儿"。庄周则把仁义之端、善恶之别、是非之辩以及生死利害等一切现实矛盾都看成是人生的桎梏,并用相对主义论证其虚幻性。他追求一种个性绝对自由的人生理想,主张通过"心斋"、"坐忘"等神秘的"体道"工夫,使人们坠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达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无是非好恶之情,忘利害之端,超出善恶之境,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神秘精神境界。
在道家的伦理思想中,还包含着保全自身的处世方法。老子主张懦弱谦下,提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认为"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庄周提出,人应该"无所可用"以成已之"大用"。他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道家伦理思想源远流长,法家曾受其影响,汉初黄老学和魏晋玄学中的伦理思想更是它的直接发展。后来,它又作为儒家思想的一种补充融入宋明理学中,成为封建地主阶级伦理思想的支柱之一。它对仁义等封建道德规范所作的批判,对"至德"之世的幻想,特别是庄周所阐发的那种追求个人自由的愿望等等内容,为后来各代不满现实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失意者所吸取,对人民群众起了思想上的腐蚀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