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
1)  ancient Chinese economic thinking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
2)  Ancient Chinese economic thoughts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
3)  ancient economic ideology
古代经济思想
1.
Harmonious society,world and ideology have run a long course in Chinese ancient economic ideology,which has a great value of both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和谐理念或思想,在我国古代经济思想中源远流长,极有探索、研究的价值。
4)  Modern economic thought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
5)  ancient Chinese thinkers
中国古代思想家
1.
Theoretical explorations and debates of ancient Chinese thinkers centered on such issues as "righteousness vs.
中国古代思想家围绕义利之辩、理欲之争以及民本思想等所进行的理论探讨,包含着许多积极的成分,对于今天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6)  Chinese ancient ideological history
中国古代思想史
补充资料:中国古代城市经济
      指中国自先秦至明清的城市经济。
  
  城市  是城和附属于城的市的合称。中国古代城出现很早。据对山东章丘县城子崖、河南平凉台等古城的发掘和考证,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已开始营建城;古代有"夏作城"(《吕氏春秋·君守》)的传说。市是城内的交易场所,《管子·大匡》中有"工贾近市";但城外也有市,《周礼·地官·遗人》有"五十里有市"之说,指定期集市之类。
  
  先秦  古代城市主要是政治、军事中心,西周统治者率族众居城内,称国人,城外为郊,郊外为鄙或野。据说"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吕氏春秋·观世》),每国均有城市。不过西周的城市还很小,据称周制王城方九里,公国城方七里,侯伯城方五里,子男城方三里(《左传·隐公元年》孔颖达疏)。东周以后,列国兼并,大国的都城发展为较大的城市,据近代考古发掘,春秋时齐国的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为两个互相衔接的城,总面积达60平方公里,有11座城门,有比较规整的交通干线和排水系统,还有冶铁、炼铜、铸钱和骨器作坊,说明该城工商业已颇为发达。战国时,该城居民达七万户,苏秦称"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战国策·齐策》)。东周时,私人工商业者初步有所发展,城市也开始兼有工商中心的性质。
  
  秦汉至唐  秦汉领土扩展,人口迅增,城市也增多和扩大。汉建置103郡,1578个县,都有城市。长安(今陕西西安)、长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等城市人口都在20万左右。工商业称盛者有洛阳、临淄、邯郸、宛(今河南南阳)、成都五大都市。长安为最大的消费城市,城内设有九个市,商人有市籍,只准在市内按业设肆交易,所谓"九市开场,货别隧分"(班固:《西京赋》)。东汉末年,江南也得到开发,人口增多,经济日益发展。自三国时期的吴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到梁武帝时已有28万户,全城人口估计超过百万,成为当时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唐代经济续有发展,城市日益增多。当时,除长安外,以扬州、益州为最大城市,人称"扬一,益二"。小城市也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多。大运河的开通,也发展了一批城市。如徐州的府离县,元和四年(809)以其"为舳舻之会......防虞是资",乃置宿州(《元和郡县图志·宿州》)。又唐中叶后经济重心南移,江南41州的州治不少成为经济中心,逐渐发展成为较大的城市。这时工商业城市大体还是在政治、军事城市的基础上发展的。
  
  宋至明清  宋代国土虽蹙,商品经济却有较大发展,城市也发生较显著变化:①突破坊市制,城内随处可设店肆,成为名实相符的城市。②有些新兴城市的出现已不再以政治、军事因素为主,而以经济因素为主了。如泉州、汀州、温州、潮州、漳州等均因海外贸易发展而形成;苏州、真州(今江苏仪征)、建康(今江苏南京)、鄂州(今湖北武昌)、沙市、荆南(今湖北江陵)、潭州(今湖南长沙)等则由长江和其他内河贸易所形成。
  
  明清两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又有新的趋势。表现在:①重点已不是原有大城市的扩大,而是位于交通枢纽的城市的繁荣。作为两代首都的北京,人口从未超过百万;原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口反而下降。而江南的应天(今江苏南京)、京口(今江苏镇江)、扬州、苏州因丝绸等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人口日增,至19世纪中叶都已有数十万人口,城市人口总数大体上占州府总人口的 1/7至 1/4。汉中的经济地位逐渐跻于长安,重庆的经济地位逐渐超过成都,也属于这种情况。临清原为县治,永乐间重修会通河后升为府,勃兴"为挽漕之喉,为萃货之腹,舟车络绎,商贾辐辏"(乾隆《临清县志》序)。沿河淮安、济宁、德州、天津,沿江芜湖、九江、忠州,以及赣州、吉安、衡阳、永州等城市的发展,都是如此。②宋代以后,县以下的市镇兴起,到明清已形成市镇经济体系,成为大城市和农村集市之间的一级市场。其中如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实际已是工商业大城市了。
  
  古代城市经济的局限  宋代以后城市经济的发展虽已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所有这些城市仍属封建政府的建制,皇朝派官管理,或驻军镇守;城市在政治上统治乡村,在经济上剥削乡村。城市人口一般也不是以工商业者为主。工商业者处于被统治的地位。这和西欧中世纪的那种作为乡村的对立物、与领主争夺自治权的工商业城市是不同的。在中国古代城市中,城市经济密切地结合在封建统治体系之中,没有形成有力的市民等级,从而造成商品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也延缓着城市经济中资本主义成份的萌芽和发展。同时,城市商业长期停留在独立于生产的前资本主义阶段,明清以来虽有包买、预买等支配小生产者的形式出现,但城乡的经济联系并不密切,广大农村仍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一直到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还保存着封建城市经济的一切特征,它无力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反而使许多城市自身殖民地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