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地理总志。编纂者王象之﹐字仪父﹐婺州金华人。父师古﹐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及第﹐歷任州县官。象之青少年时期﹐随父遍歷江﹑淮﹑荆﹑闽等地。庆元二年(1196)登进士第﹐宝庆元年(1225)前後﹐任潼川府(今四川三台)文学﹐又曾任知县等职﹐以博学多识著称。仕宦之馀﹐收集地理书及诸郡县地志﹑图经﹐随时编集﹐於嘉定十四年(1221)开始综合编纂﹐州县沿革一般亦以此时为限﹐约於宝庆三年成书。该书以南宋统治区为限﹐起行在所临安府﹐迄剑门军﹐共计府﹑州﹑军﹑监一百六十六﹐有些府﹑州分为上下两卷﹐合计二百卷。每一府﹑州﹐一般分为府州沿革(为监司等机构驻地﹐另叙有关沿革於後)﹑县沿革﹑风俗形胜﹑景物上﹑景物下﹑古蹟﹑官吏﹑人物﹑仙释﹑碑记﹑诗﹑四六等十二门﹐间亦变通而有所分合。《舆地纪胜》主要是节录当时数以百计的各地的方志﹑图经编纂而成﹐对各种方志﹑图经中的山川﹑景物﹑碑刻﹑诗咏﹐一概收录﹐而略於沿革﹐以符合“纪胜”的要求﹐受到南宋史学家李﹑目录学家陈振孙的赞赏。王象之对各书记载的异同﹐加案语进行考订﹐“收拾之富﹐考究之精”﹐为当时所称。另有《舆地图》十六卷﹐逐路为卷﹐尤详於四川各州。《舆地纪胜》宋时有刻本传世﹐明代曾将其中的《碑记》﹐辑为《舆地碑记》四卷刻印﹐其时《舆地纪胜》全书已缺七卷。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刻时﹐全书已缺三十一卷﹐另十七卷亦有缺页。刘文淇(1789~1854)及其子刘毓松﹐依据清张鑑﹑吴兰修的校记﹑按语﹐车持谦﹑许瀚的《舆地碑记》校记﹐以及史书﹑文集等﹐於道光二十七年撰《舆地纪胜校勘记》五十二卷﹔岑建功(?~1848)於次年撰成的《舆地纪胜补缺》十卷﹐基本上是据各书所引《舆地纪胜》的原文辑录而成﹐两书对《舆地纪胜》的整理﹐甚为有益。《舆地纪胜》引用的大量方志﹑图经﹐绝大部分早已散佚﹐所引《高宗圣政》﹑《孝宗圣政》﹑《中兴遗史》等﹐亦已早佚。该书保存了不少史料﹐对研究宋史﹐尤其宋代地理﹐颇有裨益。该书有清道光岑氏刊本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