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金融资本输出
1)  financial capital exports
金融资本输出
2)  finance capital
金融资本
1.
Share Holding System: Is it Public Property or Private Property——The Reassessment of Hilferding′s Finance Capital;
股份制:究竟是社会财产,还是私有财产——重新评价希法亭的《金融资本》
2.
Spurred on by financialization,liber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the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capital is very rapidly.
在金融化、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金融资本得以快速扩张,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的过度扩展和积累,不仅造成其国内资本运动的矛盾累积和经济失衡,而且造成世界范围内货币资本与实体资本、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矛盾累积和失衡,造成世界范围的资本扩张和收缩运动,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3)  Financial Capital
金融资本
1.
A Case of China:Estimates of Financial Capital Inflow and Outflow;
国际金融资本流动规模研究——中国案例
2.
On Synchronous Accumulation of Moral Capital and Financial Capital;
论道德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同步积累
3.
Performance and Condition Analysis on Financial Capital Globalization;
金融资本国际化绩效与条件分析
4)  RMB's financial assets export
人民币金融资产输出
5)  capital output
资本输出
1.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 investment abroad and pointed out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China to pursue capital output based on analysis of its necessity and the optimal policy environment avaliable after China s entry into WTO.
文章分析了中国加入WTO后,对外投资的必要性及其可利用的更好的政策环境,探讨了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有助于我国资本输出所需的条件。
2.
Capital output is not the patent of rich countries.
资本输出并不是富国的专利 ,目前中国的各类企业已在 12 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合资、独资、合作等各种形式的跨国公司。
6)  capital export
资本输出
1.
Russia started to strength its capital export to Northeast China after Jiawu War.
以甲午战争为契机,沙俄开始强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的资本输出。
2.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banking far exceeded that of capital industrial, then caused enormous capital export.
同时 ,由于银行资本的发展远远超过工业资本的发展 ,导致了大量的资本输出。
补充资料:资本输出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资本家、资本家集团以及其他货币持有者,为获取高额利润、利息或其他利益对外国进行的投资和贷款。
  
  基本形式  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对外输出的资本叫国家资本输出。包括军事赠与、经济技术赠与、贷款、政府出口信贷等形式。由资本家、资本家集团以及其他货币持有者对外输出的资本叫私人资本输出,包括私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私人出口信贷以及国外银行存款等形式。
  
  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大类:①生产资本输出。又叫直接投资。指资本所有者在国外投资直接兴办工厂、开采矿山、修建基础设施、经营其他企业,或与当地政府和私人合营各种企业。②借贷资本输出。也称间接投资。主要由政府、银行或企业贷款给外国政府、银行、工商企业,坐收利息和红利。一般说来,对外直接投资大多为长期投资,而对外间接投资,有的属于长期投资,如购买外国政府和企业的长期债券,有的属于短期投资,如普通商业贷款。
  
  基础和目的  资本输出的物质基础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大量"过剩"资本。这种"过剩"资本,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是绝对的,马克思说:"如果资本输往国外,那末,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并不是因为它在国内已经绝对不能使用。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在国外能够按更高的利润率来使用。但是,这种资本对就业的工人人口和这整个国家来说,都是绝对的过剩资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85页)。马克思还说:"资本的这种过剩是由引起相对过剩人口的同一些情况产生的,因而是相对过剩人口的补充现象,虽然二者处在对立的两极上:一方面是失业的资本,另一方面是失业的工人人口"(同前,第25卷,第280页)。可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过剩、相对人口过剩和生产过剩是三位一体的难兄难弟。资本过剩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作用的必然产物,而这些规律,又是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因此,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一天,这些规律就要发生作用。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随着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混合生长为金融资本,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以空前的规模发展,生产的无限扩张同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更趋尖锐,经济危机频繁发生,过剩资本已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常存在的现象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也出现了空前规模的过剩资本。据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估计,由于"失业过多和资本闲置"。在1958~1965年,美国"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同"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差为2600亿美元;在1974~1978年,这个差额增为3028亿美元。这"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既大大小于"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足以反映美国的生产过剩、相对人口过剩和资本过剩的严重程度了。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输出资本的国际经济条件已经具备:一方面,许多落后的国家已经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流通的范围,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主要的铁路线已经建成或已经开始兴建,发展工业的起码条件已有保证,使"过剩"资本的输出在客观上有了可能。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在少数国家中已经"成熟过度了","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已经不够了,而在一些落后的国家里,由于资本少、地价贱、工资低,原料又便宜,资本家能够(也容易)得到比国内高得多的利润。于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大量"过剩"资本,就向落后国家源源输出。也可以说,国际贸易和生产的国际分工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许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已为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准备好条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既有了必要,又有了更大的可能。所以列宁说:"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成了"帝国主义最重要的经济基础之一"(《列宁选集》第2卷,第782、818页)。
  
  在经济方面,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从国外投资中稳定地获取尽可能高的利润率和尽可能多的利润量。就私人对外直接投资而论,一般要得到尽可能高而稳定的利润率,才能保证资本的迅速增殖。在1974~1977年,美国制造业纳税后的利润率为13.7%;在同一时期,美国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纳税后的平均利润率则为14.5%。这就反映出来:国外投资的利润率显然要高于国内投资的利润率。
  
  对于以间接投资形式来说,虽然利息率要低于产业资本所能提供的利润率,但这种形式的资本输出能为大量过剩资本找到使之增殖的市场,使利润率的下降能通过利润量的增长而得到补偿。马克思指出:"超过了一定的界限,利润率低的大资本比利润率高的小资本积累得更迅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 270页)。因此,在高利润率的投资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过剩资本也会涌向利润率较低但资本容纳量较大的投资场所,从而能够保证资本稳定地增殖。
  
  资本输出对于帝国主义国家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资本输出,不仅可以获得超过在国内投资所得的利润和利息,还能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更多的商品输出,并且使帝国主义进一步控制经济落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已经不能再按旧殖民主义的方式来统治世界了。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抵制社会主义的影响,为了尽可能把新兴国家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势力范围,资本输出就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对外经济扩张的重要工具之一。这就是说,资本输出使垄断资本集团的势力范围从国内扩张到国外,形成一个金融资本的剥削网,造成了金融资本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这就是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这就是极少数最富国家的资本主义寄生性的坚实基础"(《列宁选集》第2卷,第 784页)。
  
  发展过程  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随着商品输出的扩展,借贷资本的输出日益增多,在19世纪60年代,这种资本输出的规模还不大:1862年英国的国外投资总共折合只有36亿法郎,法国和德国此时几乎没有海外投资。据美国政府统计,1843年美国在海外还没有投资,外国在美国的投资也只有 2亿美元。1869年,外国在美国的投资增加到15亿美元,但没有直接投资。同年,美国对外投资只有 1亿美元。也没有直接投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有了长足的发展。在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总额为440~48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它在资本输出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例如,这一年的 6月,外国在美国的72亿美元投资中,直接投资占13亿美元;同时,美国对海外的50亿美元投资中,直接投资占27亿美元。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规模无明显的变化:1938年,资本输出总额为528亿美元,1945年则为510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输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资本输出的总量剧增。美国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在1945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总额为 510亿美元,1970年增至3000~3200亿美元。到1984年,仅美国一国的海外投资总额,就达9146.93亿美元。
  
  战后时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的对外私人直接投资一直居于首位,但在各发达国家全部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却逐渐下降。在196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私人直接投资累计总额约为 58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55.1%,西欧占37.1%,日本占0.5%;到1937年,总额增加到2069亿美元,其中美国的比重降为49.0%,西欧增加到41.0%,日本上升为5%;1981年时,总额增至5250亿美元,其中美国的比重再降为43.3%,西欧增加到42.7%,日本猛升到8.8%。战后40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速度,远高于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外贸增长的速度。
  
  第二,国家资本输出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战前,国家资本输出很少,战后,国家资本输出成了发达国家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战后初期,美国是唯一进行国家资本输出的国家,通过"马歇尔计划",提供了 14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其中124.7亿美元用于"欧洲复兴"。50年代初期,随着欧洲经济的恢复,美国国家资本输出的重点转向了发展中国家。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恢复以后,也开始输出国家资本,它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在60年代初约占60%,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约占1/2,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经济停滞不前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它所占的比重已下降到1/3左右。
  
  第三,资本输出的地区分布发生变化。在战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 2/3流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战后,这种情况逐步发生了变化,到70年代中期以后,资本输出的3/4左右输往工业发达国家,只有1/4 流向发展中国家。以美国为例,在1950~1984年间,对外私人直接投资从117.88亿美元增长到 2334.12亿美元,输往工业发达国家的比重从48%增长到75%,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比重则从49%下降到23%。其他发达国家资本输出的地区分布,也出现类似的变化。原因是:①由于垄断限制了资本在国内的自由流动,加上各国科技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从而加剧了结构性的部门资本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发达国家间在资本流动方面的相互渗透,既有必要,又有可能。②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容量有限,基础设施又不完备,而发达国家恰好在这方面拥有优势。③经济周期的非同步性和贸易壁垒的森严,也助长了资本在发达国家之间的流动。④在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及国有化运动的冲击下,投资者认为把资本投放到政局比较稳定的西欧和北美要安全得多。
  
  当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对流的趋势,不仅存在于美国同西欧各国和日本之间,还明显地表现在其他工业发达国家资本输出的过程中。以英国为例:进入70年代,英国很大部分的资本也是输往工业发达的国家,主要是流向西欧、澳大利亚和美国(约占英国海外直接投资的80%左右);同时,西欧各国和美国的资本也大量地流入英国。
  
  这一新情况的出现,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标志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进一步加深,意味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前程更加动荡和不稳定。
  
  美国原是战后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如今不仅大量输入资本,并且有增无已。在1970年,美国对外输出资本的总额为 1653.85亿美元,外国向美国输入资本总额为1069.12亿美元,占美国输出资本的64.6%;到1984年,美国对外输出资本的总额为 9146.93亿美元,而输入资本总额达8864.48亿美元,已占美国输出资本的96.9%,两者几乎相等。而到1985年上半年,外国对美国的投资已超过了美国对外国的投资。虽然就单个国家来讲,美国还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但实际上美国已成为资本的净输入国。这是从1914年以来的第一次。目前,西欧各国和日本在美国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在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投资总额。美国在资本输出领域里的霸主地位已经动摇,这表明战后发达国家自己的市场,也成了彼此激烈争夺的对象。
  
  第四,资本输出的部门结构同样发生了变化。在战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输出的资本中,对石油业和采矿业的投资比重较大,这一情况,从50年代起逐步发生了变化。以美国为例,从1950年到1984年,美国对外私人直接投资总额中,石油业和采矿业的比重已从39%下降到30%;制造业的比重则从32%上升到40%;交通、公共事业、贸易、银行保险等行业的比重也从29%上升到30%。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①由于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发达国家对矿产品、农业原料的需求增长有所减慢,这方面的投资比重也相应下降。②发达工业国家之间相互投资在资本输出中的比重明显上升,而这些国家在国际分工领域中的重点以制造业为主(特别是那些新兴工业部门和尖端技术部门),使制造业在全部投资中的比重上升最快。③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工业化建设,也鼓励外资流向制造业、加工业。而工业发达国家为了把一些污染严重、原材料消耗多或劳动密集型的工业转移到海外,也大大增加了这些制造业部门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第五,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成了资本输出的重要工具。战后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私人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进行的。1968~1969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共有跨国公司7276家,控制着 27300家以上的国外子公司。到1980年,全世界的跨国公司已增至11000家,拥有11.2万个子公司等分支机构,其产品和劳务约占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 1/3,其贸易额则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2。
  
  战后时期,巨额的国际借贷活动主要是通过跨国银行进行的。跨国公司对海外的直接投资及其在全球范围的各种经济活动,往往也要依靠跨国银行的参与才能实现。据联合国统计,仅世界上50家最大的银行,从1971~1976年,资产总额就从6030亿美元增加到 14480亿美元;它们在全世界拥有的支行,已从1819家增加到2912家。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在1983年底,跨国银行债权总额已达17539亿美元,净额达10850亿美元。跨国银行一方面在全世界吸收游资,同时又将吸收来的资金贷放到最有利的投资场所。到1985年,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已高达97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由跨国银行贷出的。
  
  跨国公司与跨国银行的对外扩张,往往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彼此交织在一起进行的,因此,许多跨国公司往往同时经营跨国银行,许多跨国银行往往也经营跨国公司。战后跨国公司与跨国银行的迅速发展,表明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溶合或混合生长的产物──金融资本,正在突破国界的约束,在全世界各地迅速扩张。
  
  后果  资本输出对当代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是:①资本输出使资本输出国攫取了巨额的利润和利息。1981年,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对外私人直接投资总额已达5250亿美元,估计可净得利润近 700亿美元。战后发达国家对外私人直接投资的年收入量,早已超过了海外资本的年输出量。以美国为例,从1950~1976年,美国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的净输出总量为 715亿美元,而同期从海外私人直接投资所得到的利润总额则高达1198亿美元(尚不包括用于利润再投资的收入),两者相抵,收入大于支出竟达 483亿美元。至于对外的间接投资,尽管利息率较低,由于投资总量很大,它仍然能为资本输出国带来巨额的收益。在1984年,美国对外投资总额为9146.93亿美元,扣除对外私人直接投资2334.12亿美元,各种间接投资为6812.81亿美元。如以平均利息率8~10%计算,美国每年就可得到五六百亿美元的收入。可见,资本输出在今天仍然是"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列宁选集》第2卷,第784页)。
  
  ②资本输出已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有海外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一方面,巨额的商业信贷往往成为推动商品输出的强大杠杆;另一方面,对外私人直接投资把工厂设在国外,可以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绕过关税壁垒,并可减少运费。因此,通过对外私人直接投资所占有的海外市场,对某些国家来说,甚至超过了正常情况下商品输出的总量。在1976年,美国拥有多数股权的海外子公司的销售额为5147亿美元,相当于同年美国出口总额1076亿美元的447%,约占当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0%。此外,对外私人直接投资也带动了资本输出国的商品输出。例如,对 298家美国跨国公司的调查表明:在1970年,这些公司对它们拥有多数股权的海外子公司的出口额为 86.23亿美元,约占该年美国出口总额433亿美元的1/5。
  
  ③资本输出加快了生产国际化的进程,同时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在1980年跨国公司雇佣了2550万人,约占资本主义各国制造业就业人数的1/4。该年跨国公司的净产值估计为8791亿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高达28%。这些数字虽然包括了母公司所在国所占的份额,但是由于跨国公司的业务是按照全球战略来经营的,其中必然包括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的部分,它在不同程度上也加快了生产国际化的进程:一方面,推动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技术发展上的互相依赖;另一方面,也使工业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得到迅速的发展,进一步加深了它同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战后经济危机的频频爆发。由于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空前加强,一个国家的危机每每会迅速波及其他国家,结果,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有增无已。加以发达国家是资本输出的主要受益者,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这些国家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也拉大了。因此,资本输出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各种矛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