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yth of virgin-martyrs
圣女神话
2) Sacred Feminine
神圣女性
1.
In the beginning,it gives out Dan Brown’s definition of feminism by citing other two famous feminism definitions,and then discusses the current feminism;at last it sums up the feminism of equality and wonderful combination of men and women through analyzing three aspects of "The Sacred Feminine","The Depressed Feminine" and "The.
布朗作品中的女权主义涵义,然后探讨了女权主义的现状,最后通过对书中"神圣女性","被压迫的女性"和"男女平等"三个方面分析总结出了作品中"男女平等"和"男女完美融合"的女权主义思想。
3) Polyhymnia
[英][,pɔli'himniə] [美][,pɑli'hɪmniə]
圣歌女神
4) polarized expression
神圣话语
5) goddess in Chinese myth
神话女神
1.
Especially in the period of Six Dynasties,the important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goddess in Chinese myth to the immortality of Taoism in the Taoist theology is not only the significant evolution of the worship of Hsi Wang Mu,but also the foundation on which Taoism builds the lineage of the female divinity.
从先秦到唐代,西王母信仰已随着人们崇奉她的方式而经历了多次转变,特别是六朝时期,在道教神学体系中,西王母从神话女神到道教女仙的重要转变,不仅是西王母信仰的重要发展,也是道教构建其女仙谱系的基础。
6) female myth
女性神话
1.
Subject Consciousness,Female Myth and Body Politics——A Cultural Analysis on the American Female TV Series
主体意识、女性神话与身体政治——近期美国女性电视剧的文化读解
2.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wo different women s kingdoms in《Journey to the west》《The Marriage of Flowers in the Mirror》from feminism perspectiv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y are dreamlands from male rights per-spective and female myth created by males having strong male rights consciousness.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西游记》、《镜花缘》这两个不同系统的女儿国,指出它们只是男性视角下的温柔之乡、理想之国,是男权意识主导下的男人们所建构的女性神话。
3.
Inhuman culture inheritance, the illusion of female myth devoured the nature of female as individual, and depressed female prominence and uniqueness.
女性神话是童年时代的人类对女性的审美理想。
补充资料:香港话考究—香港话和广州话到底在什么地方不同(一)
同义词多是方言的一个特点。在香港两代之间消失的词,多有仍使用的同义词,相信同义词之间的竞争是词汇消失的一个原因。下面是部分在香港消失的词:
表三:在香港消失的词
在香港消失的词
仍使用的同义词
词义
詏交、争交
嘈、嘈交、嗌交、嗌霎、闹交、詏颈
吵架
先先
最先、头先
j早先;最初k刚才
死鸡撑硬脚
死鸡撑饭盖
已遭失败而死撑到底
奸猫、诈奸、矛赖
奸赖、赖猫、矛
耍赖皮
老朋
老友、死党
老朋友;知心的朋友
放轻
放低二两、放低几两
俗称小便
老坑公
老坑
老年男性;老头。(略带贬义)
癪滞
滞
肠胃类疾病;消化不良
知微麻利
知微
心眼小;爱斤斤计较
出年时
出年
明年
搵路
搵窿路
比喻走门路;找关系(办事)
著理
著、啱
在理;有理
实稳
实
一定、肯定
恶恶脆%26#61142;
咯咯脆
非常松脆(常指食物)
长挠挠
长赖赖、长赖□kw‘ai%26#744;
很长(贬义)。
红轰轰
红当荡
红红的(贬义)
疏寥寥
疏□□le%26#331;%26#8969;le%26#331;%26#8969;
分布得很稀疏
轻寥寥
轻飘飘
很轻
咸唛唛
咸□□n%26#592;k%26#8969;n%26#592;k%26#8969;
太咸
褪肠头
生痔疮
脱肛,即直肠脱垂
立定心水
的起心肝
下定决心
红毛头
鬼佬、番鬼佬、老番、鬼
对西洋人的不友好的称呼
%26#62568;佬
耕田佬
对农民侮辱的称呼
手震
畀贴士
付小费(畀:给;贴士:英语tips的音译)
争
劝交
劝架
烂喊猫
喊包、大喊十
比喻爱哭的孩子
除了上述两类别外,尚有17个因彼此对事物命名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例如谈恋爱,穗叫“掹草”,港叫“晒月光”。坐牢,穗叫“踎格仔”,港叫“食皇家饭”。
在香港保留下来而广州中年人不说的词共16个:观音兵、十月火归天、霞气、八月十五(屁股)、作渴、生飞、朱屎喳、黄狗毛、米皇、房车、唐楼、扣布、白车、药饼、刮粗龙、苏州过後无艇搭。
词汇发展的快慢最能反映社会发展的速度。香港旧词语消失得快相信跟过去几十年间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有关。香港从战後到现在这五十年,人们的生活和意识形态的确经历了很大的转变,这都能从词语的消长得到旁证。消失的词以詈词最多,例如:
打靶鬼 (对人辱骂的称呼)削仔 (模样清瘦的男青年)
大眼贼 (大眼睛的人)四眼狗(辱骂戴眼镜的人)
亏柴 (身体孱弱的人)翻头婆(对再婚妇女的贬称)
本地状元(麻疯病人)乌头 (精神委靡的人)
老水鸭 (老成世故的人)多事古(麻烦很多的人)
大底现在不少香港的中年人还记得小时候在家裏或在路旁常听到老人家动辄用“死、衰、臭、贱、婆、乸、龟、柴、佬、蛋、八”等构成的词语来骂人的情形,现在相对来说,这种现象已经很少见。粤语的詈词多,有人认为是承袭了清代的社会风气。清代的时候,人们对於有各种缺陷的人,常以嘲弄为乐,这种风气一直到辛亥革命之後,仍然如此(鲁金1991页112)。香港在60年代教育开始普及,通过学校教育,人生而平等、尊重别人,和整个社会共存共荣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普遍,人们对於有各种缺憾的人,多抱以同情和包容的态度,而不再是侮辱。70年代,一般家庭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从那时开始,举凡有甚麽天灾人祸或遭遇不幸,报界、电视、电台即呼吁市民捐助。电视台更制作大型的慈善筹款表演节目,家家户户从晚饭後一直看到深宵,慈善节目成为城中人们茶馀饭後津津乐道的盛事;不
表三:在香港消失的词
在香港消失的词
仍使用的同义词
词义
詏交、争交
嘈、嘈交、嗌交、嗌霎、闹交、詏颈
吵架
先先
最先、头先
j早先;最初k刚才
死鸡撑硬脚
死鸡撑饭盖
已遭失败而死撑到底
奸猫、诈奸、矛赖
奸赖、赖猫、矛
耍赖皮
老朋
老友、死党
老朋友;知心的朋友
放轻
放低二两、放低几两
俗称小便
老坑公
老坑
老年男性;老头。(略带贬义)
癪滞
滞
肠胃类疾病;消化不良
知微麻利
知微
心眼小;爱斤斤计较
出年时
出年
明年
搵路
搵窿路
比喻走门路;找关系(办事)
著理
著、啱
在理;有理
实稳
实
一定、肯定
恶恶脆%26#61142;
咯咯脆
非常松脆(常指食物)
长挠挠
长赖赖、长赖□kw‘ai%26#744;
很长(贬义)。
红轰轰
红当荡
红红的(贬义)
疏寥寥
疏□□le%26#331;%26#8969;le%26#331;%26#8969;
分布得很稀疏
轻寥寥
轻飘飘
很轻
咸唛唛
咸□□n%26#592;k%26#8969;n%26#592;k%26#8969;
太咸
褪肠头
生痔疮
脱肛,即直肠脱垂
立定心水
的起心肝
下定决心
红毛头
鬼佬、番鬼佬、老番、鬼
对西洋人的不友好的称呼
%26#62568;佬
耕田佬
对农民侮辱的称呼
手震
畀贴士
付小费(畀:给;贴士:英语tips的音译)
争
劝交
劝架
烂喊猫
喊包、大喊十
比喻爱哭的孩子
除了上述两类别外,尚有17个因彼此对事物命名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例如谈恋爱,穗叫“掹草”,港叫“晒月光”。坐牢,穗叫“踎格仔”,港叫“食皇家饭”。
在香港保留下来而广州中年人不说的词共16个:观音兵、十月火归天、霞气、八月十五(屁股)、作渴、生飞、朱屎喳、黄狗毛、米皇、房车、唐楼、扣布、白车、药饼、刮粗龙、苏州过後无艇搭。
词汇发展的快慢最能反映社会发展的速度。香港旧词语消失得快相信跟过去几十年间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有关。香港从战後到现在这五十年,人们的生活和意识形态的确经历了很大的转变,这都能从词语的消长得到旁证。消失的词以詈词最多,例如:
打靶鬼 (对人辱骂的称呼)削仔 (模样清瘦的男青年)
大眼贼 (大眼睛的人)四眼狗(辱骂戴眼镜的人)
亏柴 (身体孱弱的人)翻头婆(对再婚妇女的贬称)
本地状元(麻疯病人)乌头 (精神委靡的人)
老水鸭 (老成世故的人)多事古(麻烦很多的人)
大底现在不少香港的中年人还记得小时候在家裏或在路旁常听到老人家动辄用“死、衰、臭、贱、婆、乸、龟、柴、佬、蛋、八”等构成的词语来骂人的情形,现在相对来说,这种现象已经很少见。粤语的詈词多,有人认为是承袭了清代的社会风气。清代的时候,人们对於有各种缺陷的人,常以嘲弄为乐,这种风气一直到辛亥革命之後,仍然如此(鲁金1991页112)。香港在60年代教育开始普及,通过学校教育,人生而平等、尊重别人,和整个社会共存共荣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普遍,人们对於有各种缺憾的人,多抱以同情和包容的态度,而不再是侮辱。70年代,一般家庭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从那时开始,举凡有甚麽天灾人祸或遭遇不幸,报界、电视、电台即呼吁市民捐助。电视台更制作大型的慈善筹款表演节目,家家户户从晚饭後一直看到深宵,慈善节目成为城中人们茶馀饭後津津乐道的盛事;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