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发展经济学理论
1)  development economics theory
发展经济学理论
2)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heory
经济理论发展
3)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eography
经济地理学发展
4)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经济发展论
5)  theory of agricultural economy's development
农业经济发展理论
6)  ecol-econ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theory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1.
LIU applied the ecol-econ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theory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eld,and found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ics in China.
他作为我国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见证了中国生态经济学发展的全部历程。
补充资料:经济学
经济学
economics
    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各种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包括理论经济学、经济史、应用经济学、边缘经济学等分支学科。
    词源及其演变 经济一词源于希腊语oikonomia ,原意为家庭经济管理。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在《经济论》中最先使用这一术语,论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奴隶制经济的管理。英语economy(经济)一词即源于此。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者A.蒙克莱田在《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中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但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学只限于研究流通领域的个别经济现象,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17世纪~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逐渐被用作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理论科学的名称。马克思和恩格斯通常也沿用这个名称。但是,他们是在批判地吸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9世纪后半叶,日本学者把economics一词译作“经济学”,而中国严复等人则译为“计学”、“生计学”等。1903年以后 ,中国学者才逐渐采用“经济学”一词。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在《政治经济学理论》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确提出应该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强调单一词比复合词更为简明;舍去“政治”一词,更加符合学科研究的对象和宗旨。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一书问世,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名称,使经济学这一名称得到承认和应用。到20世纪,在西方国家,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既被用于理论经济学,也被用于应用经济学。在中国,大多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称为政治经济学,而把政治经济学以外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称为经济学。80年代以来,经济学已成为各门类经济学科的总称,具有了经济科学的含义。
    发展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最早出现的是奴隶时代的经济学,以古希腊、古罗马的经济学说最为典型。古希腊在经济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和货币的学说。古罗马的经济学说散见于大加图、瓦罗等思想家的著作中,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也是古罗马在经济学说方面的重要贡献。在西方,封建社会的经济学说主要是利用哲学形式,论述了贷款利息的正当性和交换价格的公正性等问题。尽管当时对这两个问题并未形成有说服力的观点,但为以后的经济学家提出了研究课题。
   封建社会末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而出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重商主义学派强调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②古典经济学的先驱W.配第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初步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P.布阿吉尔贝尔强调了农业和畜牧业是财富的源泉 ;A.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价值、分配、货币和国际贸易问题,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D.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发展了斯密的经济学说,成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③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等几乎同时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企图以此来代替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分析方法,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基础。④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一书,用折衷主义的方法把供求论、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  。⑤20世纪30年代 ,J.M.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抨击传统的经济理论,并加以修正,大大动摇了西方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经济学经历了一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的大小又取决于3个基本心理因素,即“消费倾向”、“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对货币的“流动偏好”及货币供应量。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存在失业和萧条,就是由于这些心理因素的作用所造成的有效需求的不足;而经济危机的爆发则主要是由于对投资未来收益缺乏信心而引起的“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因此,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财政金融政策,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世界“滞胀”弊病的产生,反对国家干预经济、鼓吹恢复经济自由主义的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合理预期学派、供应学派等,向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发起了挑战。⑦以J.K.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在反对凯恩斯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基础上,强调了社会经济的结构改革。
   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德等主要国家取得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化,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指导的时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劳动二重性为基础建立起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又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论,揭示了工资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从而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经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历史使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时期,列宁对帝国主义时期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作了科学的分析,对帝国主义时代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几个国家取得胜利的问题作了科学的分析,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中国共产党70多年来不断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毛泽东和中国其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和新民主主义所作的理论分析,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毛泽东和中国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把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区分了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不同性质,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具有重大的意义。1956年以后,毛泽东和中国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对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关系的分析,以及对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分析等,也都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改革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经济学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的经济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这些经济理论观点主要有:①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命题,并强调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③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论断,并指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利用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④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⑤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结构,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兼顾公平和效率,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经济学家,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所探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同时,也不断开拓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使经济科学向着广阔和纵深的方向发展。
    分类 随着近代社会科学的发展,经济学不断衍生出分支学科,逐步形成一个门类众多的学科体系。经济学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门类。
    理论经济学 研究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为其他经济学科提供理论基础。资产阶级理论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以资本主义国家整个国民经济的国民收入、就业量、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经济总量和总体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即单个厂商或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供求价格平衡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在不同市场类型下厂商成本分析与产量、价格决定理论、生产要素收入决定即分配理论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即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的科学,它以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生产方式,以及与这一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分为广义政治经济学和狭义政治经济学。广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各种社会生产关系,阐明人类各个社会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和消费的规律的科学;狭义政治经济学是仅仅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
    经济史 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发展演化的具体过程和特殊规律。它既为总结历史经验和预见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提供依据,也为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经济思想、学说、政策提供历史背景。经济史按地域范围分,有国别经济史,如英国经济史、美国经济史、法国经济史、德国经济史、日本经济史、中国经济史等;地区经济史,如欧洲经济史、拉丁美洲经济史、非洲经济史等;世界经济史,即以世界为整体,研究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史按历史阶段分,有古代经济史、近代经济史、现代经济史等。经济史按部门或专业分,有工业发展史、农业发展史、银行发展史等。
    经济思想史(经济学说史) 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经济观点、经济思想、经济学说、经济学派的演化及其社会历史地位,以及各个人物、各个学派之间的承袭、更替、对立的关系等。经济思想史按历史阶段,可分为古代经济思想史、中世纪经济思想史、近代经济思想史和现代经济思想史。按国别分,可分为英国经济思想史、美国经济思想史、日本经济思想史和中国经济思想史等。
    应用经济学 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门领域的经济活动、经济运行的规律的科学。应用经济学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可分为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建筑经济学、运输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应用经济学以国民经济中具有一定综合性的专门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可分为劳动经济学、财政学、货币学、银行学等。应用经济学以地域性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可分为城市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应用经济学以国际间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可分为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国际投资学等。应用经济学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可分为企业经济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等。
    经济数量分析和计量方法科学 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中的数量关系,主要有数理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数理经济学运用数学方法对经济现象及其相互依存关系进行表述、论证和推理;经济统计学是统计方法在经济数值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经济计量学是以理论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为基础研究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运动规律的经济学科,它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估算参数来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复杂的数量关系,验证经济理论,进行经济预测,规划有关政策。
    边缘经济学 研究同社会科学其他学科和自然科学有关学科相结合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科学。例如,有分析社会系统内部经济现象和非经济现象之间关系、研究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形式、内容和规律的经济社会学;有研究生态经济系统中各子系统和各要素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生态经济学;有研究如何通过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规划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探索合理调节人类经济活动和环境之间物质变换的基本规律,使环境的利用和保护获得最佳效果的环境经济学;有研究教育在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智力投资的经济效果的教育经济学;有揭示卫生领域内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形式和特点,探讨如何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正确处理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的卫生经济学;等等。
    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各种社会活动和各种社会关系的理论和历史的多种学科的总称。它的研究对象包括:阐明社会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本质,揭示社会各种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探求社会活动的特殊方式——文化、科学活动,研究社会中人的自身状况。因此,社会科学除了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外,还要研究政治、法律、军事、教育、道德、语言、艺术、民族、宗教、家庭等方面的活动和关系。在所有这些活动和关系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首先必须掌握的理论武器。
   经济学和哲学关系密切,任何阶级的经济学,都是以某种哲学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基础的;同时,经济学的各个门类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生动、具体的材料,以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研究,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经济学同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也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是决定一个社会结构的基础;而经济活动又以相互间结成一定经济关系的人作为生产的基本成员,以家庭为消费和生活的基本单位,由此结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活动网络。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既是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丰富了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的内容;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反过来也推动了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