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ovels by Emile Zola
左拉小说
1.
This article is to study theoretically the humanistic philosophy in the novels by Emile Zola in view of literary criticism, explaining how it came into being, how it developed and how greatly it had impact on the world.
以文学批评的观点对左拉小说的“人学”观进行理论探讨。
4) the Left-wring novel in the 1930s
30年代左翼小说
1.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Left-wring novel in the 1930s from the angle of subjectiv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ivity,in order to break the limit of the traditional studies focusing on the materials and styles and disclose the forming of conflict in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Left-wring writers and the character of the subjective construction of the Left-wring novel.
本论文以20世纪30年代左翼小说为研究对象,以文学主体性及主体建构作为文学史研究视角,力求突破过去左翼小说研究主要从题材和文体着眼而造成的限度,在梳理史实和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揭示左翼小说作家自身主体悖论的形成和左翼小说主体建构的特征。
5) On Transformation of Left-Wing Fiction
左翼小说的转型
6) Rabelais novel
拉伯雷小说
补充资料:左拉,.
左拉,.
mile Zola (1840~1902)
[] 法国小说家。1840年4月12日生于巴黎,父亲是意大利人,母亲是希腊人。7岁时,父亲病故,他和母亲在外祖父的接济下生活。在中学求学时已显露文学才华,试写了一部历史小说、一些诗歌和一出喜剧。1857年,随外祖父和母亲迁居巴黎,靠助学金读完中学。他怀着做一个诗人的理想坚持习作。1862年进阿谢特书局当打包工人,不久以诗作出众被擢升为广告部主任。这期间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最初几年,左拉先后发表了中短篇小说集《给妮侬的故事》(1864)和长篇小说《克洛德的忏悔》(1865)、《一个女人的遗志》(1866)、《马赛的神秘》(1867)。那时左拉对社会题材的浓厚兴趣及其民主的思想倾向已经相当鲜明。《克洛德的忏悔》描写一个女子的堕落和悔悟,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已见端倪警方认为此书“有伤风化”而进行调查,又发现左拉为第二帝国的反对派报纸撰稿,并与共和派进步人士交往甚密,迫使左拉于1865年辞去书局的职务。
左拉最崇拜《人间喜剧》的作者、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但他并不满足于模仿前人。他认为新时代需要创建新的文学,立志“自己摸索一条道路”。60年代,在法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形势下,文艺理论家泰纳在《艺术哲学》等著作中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文艺问题,指出种族、时代和环境对作家及其作品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生理学家贝尔纳在《实验医学研究导论》中力倡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上应用科学实验方法,做出了重要贡献;小说家龚古尔兄弟连续发表了几部以对人物进行病理分析为特色的小说。在他们的影响下,左拉参考了把社会看作生物学机体的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提出他的自然主义文学理论。
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认为,既然可以用实验方法认识物质世界,也可以认识“情感和精神的生活”;他主张小说家充当事实的收集者和根据事实进行实验的实验者,从而成为“人和人的情欲的审问官”;他重视搜集资料,做一个“科学家”,而不对所写事物作政治的、道德的和美学的评价;他尤其强调生物学的决定论,认为人的生物本能支配其社会行为。
左拉根据他的自然主义文学主张,写了《黛莱丝?拉甘》(1867)和《玛德莱纳?菲拉》(1868)两部长篇小说。前者被作者称作“对生理学一种病况的有趣的研究”,后者则是研究隔代遗传对人的影响。但这两部志在革新的小说遭到了冷遇。
左拉从1868年开始,准备写一部《人间喜剧》式的连续性的大型作品──《鲁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他先攻读生理学,研究了大量的病例和史料,还绘制出一幅鲁贡玛卡家族世系分支图表。按左拉的预想,这部巨著将是“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它将首先“研究一个家族中的血统和环境问题”,其次是“用事实和感觉描写出这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并且在各种风俗和事件的细微末节中刻画出这个时代”。
[《马赛的神秘》封面]
从28岁到53岁,左拉勤奋地写作了25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它包括20部长篇小说,出场人物达1,000余人,题材几乎涉及法兰西第二帝国和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法国社会的政治、军事、宗教、商业、科学、艺术各个方面,描写了上流社会和工人、农民等各种人物及其生活。这些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参差不齐。自然主义理论在不同程度上对这些作品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但在其中一些出色的作品里,无疑是病理研究让位给了社会研究,生物学的决定论让位给了社会环境的决定论,“家族史”让位给了“社会史”,现实主义终于取得了对自然主义的优势。
[左拉故居]
在全书第一部《鲁贡玛卡家族的命运》(1871)中,左拉原想表明精神病患者和酒精中毒者的后代从遗传中所受的重大影响,但实际上在小说中占主导地位的却是拿破仑第三政变时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这一富有社会意义的内容,有力地揭露了这次政变的不得人心及其拥护者的可憎面目。而鲁贡玛卡家族后裔中一些人在对立的两个阵营里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二帝国时期到处蠢动的投机家和冒险家的典型,在《俎上肉》(1871)中首先登场。鲁贡家族的第三代成员阿里斯第德依靠任帝国部长的弟弟的势力当上路政副专员,干起房地产投机的勾当,最后破产。此人在《金钱》(1891)中重又登场,从事股票投机。资产阶级投机家、冒险家的丑恶嘴脸,交易所大王们你死我活的角逐,在这些作品中得到生动的写照。
1877年问世的长篇小说《小酒店》,是左拉表现当代工人的第一次认真的尝试。他在写作计划中明确地指出,这是一部“关于工人的小说”,它“解释民众的风尚、罪过、堕落、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畸形”,这一切“是由于现代社会工人所处的环境和条件”而造成的。这部小说所描绘的劳动者非人的生活状况,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份诉状。
[《巴黎》插图]
在1880年大赦以后工人运动复兴的形势下所写成的《萌芽》(1885),表现了左拉对于社会政治问题的更强烈的兴趣。正如他在写作提纲中所说,这部作品写的是“雇佣劳动的崛起”和“资本与劳动的斗争”。小说以一个矿区为背景,描写了法国产业工人的生活和斗争,反映了少数工人的消沉和多数工人的奋进,而以一次大规模罢工和军警的血腥镇压作为高潮。它在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比较成功地在长篇小说中塑造了革命的无产者的形象。《萌芽》是左拉的现实主义达到最高成就的一部杰作。
[左拉去法院为德雷福斯申诉]
长篇小说《崩溃》(1892)描述普法战争中法军在色当之役的惨败,并把这一历史事实表现为以前各卷中所描写的社会恶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完成了整个第二帝国的社会史。
继这部巨著之后,左拉又写了长篇小说三部曲《三城市》。其中《卢尔德》(1894)写教士皮埃尔陪女友去圣迹洞求神治病,结果发现所谓圣母显灵纯系骗局《罗马》(1896)写皮埃尔著书以图改革基督教,遭到教皇拒绝。这两部小说是对教会的一次清算,揭穿了宗教的虚妄,并得出了只有摒弃宗教、提倡科学才能解救社会的结论。《巴黎》(1898)则通过皮埃尔的弟弟、无政府主义者吉约姆放弃炸毁圣心教堂的故事,阐明了作者关于以科学发明来改良社会的思想。
就在左拉动笔写《三城市》的1894年,发生了法国军方陷害犹太血统的军官德雷福斯的冤案。左拉很晚才得到有关材料,他立即投入为德雷福斯伸冤的斗争,为此发表了一系列演说、文章,特别是1898年1月发表了题为《我控诉》的致共和国总统的著名的公开信,有力地推动了这场斗争;但同时也招致反动势力的迫害,1898年7月他被无理判处一年徒刑和3,000法郎罚款。他在宣判的当天逃亡到英国,直到次年7月回国。
[《我控诉》(致法国总统的公开信)]
左拉在流亡英国期间开始写作四部曲《四福音书》,其中《繁殖》(1899)歌颂家庭和天伦之乐;《劳动》(1901)根据傅立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表达了通过劳动社会化达到人类和谐的理想;《真理》(1903)是德雷福斯事件的艺术的再现;计划中的《正义》的主题是宣扬各民族团结合作,让公平和正义主宰人类,但是他未及完成这部小说即于1902年9月29日去世。
除长篇小说和自然主义理论著作外,左拉的重要作品还有中、短篇小说集《给妮侬的新故事》(1874)、《布尔勒上尉》(1882)、《纳依斯?米库兰》(1884),其中的《磨坊之役》、《陪衬人》、《铁匠》等篇都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很高的作品;他还著有剧本《拉布丹家的继承人》(1874)、《爱的一页》(1892)、《狂风》(1901)等;批评著作《我的仇恨》(1866)、《文学文献》(1881)、《真理在前进》(1901)以及《杂文、序言、讲演集》(1929)和大量书简。
[左拉手迹]
左拉的成就在于通过描写各阶级、各领域的大量作品,相当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后半期法国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的社会场景,基本正确地反映了从拿破仑第三政变到色当战役乃至德雷福斯事件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矛盾。他接触到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恶劣的劳动与生活条件和工人运动等许多重大社会问题,并且一贯同情人民大众,谴责资产阶级。他的长篇小说的基本艺术风格是气势雄浑,笔力酣畅。
左拉的小说创作和自然主义理论深深地影响了19世纪后数十年的法国文学法朗士在左拉墓前的演说中,不但赞扬他的人格,称他在德雷福斯事件中的表现是“人类良心的一个关头”,而且高度推崇他的文学成就,认为在当时的世界文坛上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可以与之相比。恩格斯从现实主义小说应当提供经济生活的资料这一角度出发,认为左拉远远不如巴尔扎克。而列宁却深深地喜爱左拉的为人及其作品。左拉是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法国作家之一。他的重要作品如《小酒店》、《萌芽》、《娜娜》等都早有中译本。
参考书目
E.Toulouse,Emile Zola, Paris, 1896.
A.Lanoux,Bonjour, monsieur Zola, Paris, 1954.
张英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