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经济法律专门人才
1)  professionals in economic law
经济法律专门人才
2)  legal expertise
法律专门人才
3)  Special talent
专门人才
1.
compared with other modeling methods,The model reinfarces ability of extrapolating and adaptive to large scale special talent forecasting systems,having reliabicity and exactitude much more.
开发了变结构动态相关模型来改变模型结构,在一定意义下具有程序适应性(相对于自适应而言),首次用该模型进行湖北省石化系统(厅)2000年专门人才总量宏观预测,获得满意的结果。
4)  economic legal branch
经济法律部门
1.
First, the meaning of economic law s emergence is economic legal branch s emergence, but economic legal branch, economic legal document and economic legal norm come into being at the .
因为经济法产生的含 义就是指经济法律部门的产生,但经济法律文件、经济法律规范与经济法律部门是同时产生的。
5)  economy talents
经济人才
1.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iz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knowledge economy, a force of high-quality economy talents is needed.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需要培养高素质经济人才队伍与之相适应。
6)  Brain economy
人才经济
1.
It is the right way and logical choice for us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and develop Two-oriented Society by regarding brain resource and non-material resource derived from it as the number one factor of productivity to develop brain economy.
必须充分认识和利用人才资源作为社会第一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将人才资源及其派生的其他非物质资源作为第一生产要素从而发展人才经济,不仅是解决经济发展悖论的方法,也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
补充资料:国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专门研究
日本中国经济史学者三本毅(旭川大学教授)主要研究中国的经济政策历史。其研究成果比较多,先后出版了《新中国的金融机构》、《中国恢复时期的经济政策》、《中国的经济政策》以及《中国经济政策史》。这里主要介绍他的《中国经济政策史》(注:三本毅:《中国经济政策史》(日文版)。)。三本首先依据中国经济政策制定的原则、方针及成果,将建国以来的中国经济划分为恢复时期(也称新民主主义完结期)、过渡时期(也称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大跃进和调整时期、1966~1975年的文革时期,以及1976年以后的四个现代化时期(也称第五、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恢复时期制定政策的大原则是统一、恢复和民主改革。在这个大原则下实施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过渡时期经济政策的原则主要体现在1954年9月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即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大跃进时期的经济政策的核心是"三面红旗",而六十年代初期的经济调整时期的经济政策主要体现在"八字"方针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政策是强调"自力更生",集中反映在1975年的宪法中;1976年以后的新时期,经济政策的重心在于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和经济高速发展,集中体现在1978年与1982年的宪法中。
日本学者本桥渥研究了中国过渡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1993年他出版《现代中国经济论--过渡时期经济与文革经济批判》(注:本桥渥:《现代中国经济论--过渡时期经济与文革经济批判》(日文版),1993年。)一书,全书分两大部分十章。第一部分是过渡时期经济的几个问题,包括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特征的认识,中国资本主义的逐渐消亡,中国工业化政策的发展和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实施。中国经济增长问题,如经济增长的速度、国民所得的成长率与工农业生产的成长率。最后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第二部分是文化大革命经济的批判,包括文革与中国的经济政策,分析了文革发生的经济条件、文革与中国经济的动向,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几个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工业化的方针,以及新工业体系的建设。他对批判刘少奇的经济理论作了探讨,比如刘少奇提出的"资本主义剥削有功论"、"新民主主义固定化论"、"阶级斗争消亡论"和"三自一包论"等。他研究了毛泽东经济理论形成的轨迹及其与文化大革命的关系。分析了文革后期的经济政策,包括现代化路线的展开以及对文革路线的否定等。

日本另一位中国问题学者夕百夕和研究了中国式社会经济体制的形成问题。他出版了《现代中国经济论--中国型社会经济体制的形成》(注:夕百夕和:《现代中国经济论--中国型社会经济体制的形成》(日文版)。)。全书共分9章,第一章分析中国式社会经济体制形成的基础,包括中国社会经济的自然与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等;第二章是毛泽东时期的社会经济体制,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第三章是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阶段,分析了华国峰时期的社会经济体制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设想;第四章是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五章中国式社会经济体制与经济计划,分析了"六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与发展战略、目标与实绩;第六章是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进展;第七章是中国式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阶段,包括"八五"计划的制定等;第八章是中国式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最新动向;第九章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加速化的成果与问题。

日本学者中兼和津次研究的重点是中国的农工关系,1992年他出版了《中国经济论--农工关系的政治经济学》(注:中兼和津次:《中国经济论--农工关系的政治经济学》(日文版),东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他在这本书中从国家与农民的角度来理解现代中国。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