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he viewpoint about Parliament Petition Movement
国会请愿观
1.
But the viewpoint about Parliament Petition Movement that the gen.
而绅民在国会请愿中表达出来的国会请愿观,作为社会舆论的一部分,是这一重大事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3) Congressional Petition Movement
国会请愿运动
1.
Later, by support of Jiangsu Provincial Assembly, he zealously took part in the Constitutional Movement, advancing civil government,ploting and leading nation-wide Congressional Petition Movement.
20世纪初,张謇开始积极投身政治,主张君主立宪,并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宣传自己的主张;之后,他以江苏谘议局为依托积极参与清末立宪运动,推动地方自治,并规划领导全国性的国会请愿运动,斗争中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精神。
4) the Third Congress Petition
第三次国会请愿
1.
Shanqi was loyal to Qing Dynasty,promoted constitutional causes,and supported the Third Congress Petition.
善耆忠于清王朝,积极推动立宪事业,对一些重要立宪事宜进行了详细规划,并支持在北京进行的第三次国会请愿运动。
6) petition
[英][pə'tɪʃn] [美][pə'tɪʃən]
请愿,请愿书
补充资料:国会请愿运动
国会请愿运动 中国清末资产阶级立宪派发起的政治运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后,一味敷衍拖延,毫无立宪诚意。资产阶级立宪派认为,实行宪政的关键在于召开能够限制和削弱君主专制权力的国会。为了统一舆论、造成声势、对清政府施加压力,他们发起了国会请愿运动。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杨度、康有为、梁启超、张謇等人。 运动分为两个阶段。1907~1909年为第一阶段,立宪派通过规模较大的上书请愿活动,迫使清政府宣布定9年为预备立宪年限以事敷衍。1909~1910年为第二阶段。立宪派反对清政府以9年为立宪期限,主张一年之内召开国会。为此,他们在各省发起征集签名活动,并先后4次派代表进京请愿。4次请愿活动中,以第三次即1910年9月资政院开议前后的请愿运动为其高潮,直隶、山西等省先后举行数千人集会游行,18个督抚、将军、都统联名奏请立即组织内阁,开设国会。面对声势浩大的请愿运动,清政府震惊之余,宣布缩短预备立宪期限为5年。国会开设之前先设责任内阁(1911年组成以奕劻为首的“皇族内阁”)。第三次请愿后,立宪派内部出现分裂,从而使得请愿运动的势头减弱,加之清政府态度强硬,第四次请愿活动旋即流产。
国会请愿运动的主要锋芒是指向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立宪派不断揭露清政府预备立宪的虚伪和朝政的腐败,客观上有助于人民的革命觉醒。由于争了几年的结果只是缩短预备年限的空文搪塞和“皇族内阁”的成立,大多数立宪派从绝望而倾向革命,同时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激化,从而使少数满族贵族彻底孤立,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