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Sufi sect of Islam
伊斯兰教苏非派
1.
Mohammed Sharif was a notable figure of the Sufi sect of Islam during the Yarkant Khanate period in the south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穆罕默德·谢里甫是我国天山南路叶尔羌汗朝时期伊斯兰教苏非派著名人物。
2) Islamic branches
伊斯兰教教派
4) Islamic denominations in China
中国伊斯兰教教派
5) sunni
[英]['sʊni] [美]['sunɪ]
(伊斯兰教)逊尼派(的)
6) hard-line Islamist
强硬派伊斯兰教徒
补充资料:苏非派
伊斯兰教派别之一。"苏非"(▄ūfī)一词最早出现于 8世纪下半叶。其来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源自阿拉伯文safa("清净"),意指虔诚教徒内心的纯洁无为;有的认为因该派教徒礼拜时,常站在队伍的前列(saf); 有的认为他们是生活于先知清真寺的苦行者(Ahl as-Suffa);近代某些西方学者认为,它与希腊文sophist ("智慧")有关;目前一般学者都认为它源自阿拉伯文 suf(意为"羊毛"),因该派信徒常穿粗织毛衣,以示俭朴。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约570~632)去世后,有些虔诚教徒对宗教上层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特别是对倭马亚王朝(661~750)宫廷的骄奢淫侈表示不满,认为是渎神的行为,因此以苦行主义和寂静主义作为消极抗议的方式,过着守贫、独身、禁欲、冥思的苦修生活,以此求得内心清静。 其著名代表有哈桑·巴士里(?~728)、拉比亚(女,717~801)等。拉比亚提出的神秘的对真主热烈的爱的主张,被认为是苏非派神秘主义的基础。
苏非派以《古兰经》和"圣训"为其学说的根据。随着哈里发帝国推行伊斯兰化的进展,它还吸取了波斯、中亚等地居民的一些民间信仰和习俗。与此同时,在翻译希腊古籍的过程中,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也渗入苏非派。埃及人祖奴(一译左农,?~860)使用了fan勨("寂灭")和márīfa("神智")等外来词语,主张通过冥想与真主交接,并与真主合一。他的思想后来由巴格达的犹纳德(?~910)加以系统化;波斯人比斯塔米(?~874)宣称人在真主中"寂灭",他和波斯人哈拉智(874~922)把自身比作神灵,自称"我即他(真主)"、"我即真理"。这种泛神论的思想,为该派后来神秘主义思想的发展铺平了道路。12世纪后,苏非派又吸收了印度教的瑜伽思想,使它的思想体系日益系统化。以后,被奉为"伊斯兰教权威"的安萨里将苏非派纳入伊斯兰教正统信仰,其学说体系成为伊斯兰教的神学 -哲学的最终形式和某些国家或地区正统的官方信仰;伊本·阿拉比最终完成了该派的泛神论思想,它对后来的苏非派有着重要影响。鲁米(1207~1273)和其他苏非派思想家的神秘诗在该派中享有盛誉,以后的苏非派思想家大多是在新的词汇下重述先辈的思想。
苏非派没有统一的教义或学说。它主张,除了真主外,没有其他的存在,真主的本质是它的唯一和泛在;真主只有通过自显或外化为宇宙万物才得以表明它自身的绝对与存在;真主是自然界的内在本质,而非超验的彼岸世界的实在;宇宙("大世界")和人("小世界")犹如映于镜中之像,本唯实有,显为虚幻;幻象世界是真主的外显,万物殊异,源自真主的独一,终将归返于真主,与真主合一。该派否认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只有借助直觉才能获得真知;人的种种知识原是真主的赐予,人应通过不同道路的身心修炼回归于真主,即通过入迷、神智和狂喜迷醉的爱与真主合一。该派成员在其著述或诗歌中,往往以爱情、美酒、乐园、客旅等隐喻表述其神秘奥义与哲理。在其学说观点中,常夹杂着厌世、宿命、反科学等等悲观消极思想;在实践上采用咒术、巫术、魔法等。
12世纪以后,该派形成许多教团,如兄弟会或互济会。教团中有称作谢赫(长老,shaikh)、辟尔(长者,pir)或穆尔希德(精神导师,murshid)的导师,这些导师向穆里德(学生, murid)传授神秘奥义并指导其日常的宗教功修即"齐克尔"(zikr,意为"赞念")。苏非教团的活动曾遍及整个伊斯兰世界,迄今在某些伊斯兰国家和地区中仍有活动;其神秘主义思想在文学、诗歌、哲学著作以及教徒的宗教生活中仍有一定影响。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约570~632)去世后,有些虔诚教徒对宗教上层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特别是对倭马亚王朝(661~750)宫廷的骄奢淫侈表示不满,认为是渎神的行为,因此以苦行主义和寂静主义作为消极抗议的方式,过着守贫、独身、禁欲、冥思的苦修生活,以此求得内心清静。 其著名代表有哈桑·巴士里(?~728)、拉比亚(女,717~801)等。拉比亚提出的神秘的对真主热烈的爱的主张,被认为是苏非派神秘主义的基础。
苏非派以《古兰经》和"圣训"为其学说的根据。随着哈里发帝国推行伊斯兰化的进展,它还吸取了波斯、中亚等地居民的一些民间信仰和习俗。与此同时,在翻译希腊古籍的过程中,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也渗入苏非派。埃及人祖奴(一译左农,?~860)使用了fan勨("寂灭")和márīfa("神智")等外来词语,主张通过冥想与真主交接,并与真主合一。他的思想后来由巴格达的犹纳德(?~910)加以系统化;波斯人比斯塔米(?~874)宣称人在真主中"寂灭",他和波斯人哈拉智(874~922)把自身比作神灵,自称"我即他(真主)"、"我即真理"。这种泛神论的思想,为该派后来神秘主义思想的发展铺平了道路。12世纪后,苏非派又吸收了印度教的瑜伽思想,使它的思想体系日益系统化。以后,被奉为"伊斯兰教权威"的安萨里将苏非派纳入伊斯兰教正统信仰,其学说体系成为伊斯兰教的神学 -哲学的最终形式和某些国家或地区正统的官方信仰;伊本·阿拉比最终完成了该派的泛神论思想,它对后来的苏非派有着重要影响。鲁米(1207~1273)和其他苏非派思想家的神秘诗在该派中享有盛誉,以后的苏非派思想家大多是在新的词汇下重述先辈的思想。
苏非派没有统一的教义或学说。它主张,除了真主外,没有其他的存在,真主的本质是它的唯一和泛在;真主只有通过自显或外化为宇宙万物才得以表明它自身的绝对与存在;真主是自然界的内在本质,而非超验的彼岸世界的实在;宇宙("大世界")和人("小世界")犹如映于镜中之像,本唯实有,显为虚幻;幻象世界是真主的外显,万物殊异,源自真主的独一,终将归返于真主,与真主合一。该派否认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只有借助直觉才能获得真知;人的种种知识原是真主的赐予,人应通过不同道路的身心修炼回归于真主,即通过入迷、神智和狂喜迷醉的爱与真主合一。该派成员在其著述或诗歌中,往往以爱情、美酒、乐园、客旅等隐喻表述其神秘奥义与哲理。在其学说观点中,常夹杂着厌世、宿命、反科学等等悲观消极思想;在实践上采用咒术、巫术、魔法等。
12世纪以后,该派形成许多教团,如兄弟会或互济会。教团中有称作谢赫(长老,shaikh)、辟尔(长者,pir)或穆尔希德(精神导师,murshid)的导师,这些导师向穆里德(学生, murid)传授神秘奥义并指导其日常的宗教功修即"齐克尔"(zikr,意为"赞念")。苏非教团的活动曾遍及整个伊斯兰世界,迄今在某些伊斯兰国家和地区中仍有活动;其神秘主义思想在文学、诗歌、哲学著作以及教徒的宗教生活中仍有一定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