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精神分析引论》
1)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引论》
1.
Confronting the Truth of the Human Nature——On Sigmund Freud s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
直面人性的真实——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
2)  Introduction to the Analysis of National Mind
民族精神分析引论
3)  psychoanalytic theory
精神分析论
4)  theory of 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理论
1.
On the contribution of Freud s theory of psychoanalysis to moral psychology;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道德心理学的贡献
2.
Freud\'s theory of psychoanalysis claims to be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famous one of all the theories on personality.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是所有人格理论中最为全面的和著名的,其核心内容强调潜在意识动机的存在以及性和攻击本能的重要性。
5)  psychoanalytic theory
精神分析理论
1.
The relevant perspectives from psychoanalytic theory,behaviorism theory and cog- nitive development can be used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and clarify the motiv.
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等三大心理学流派的相关理论,可以比较系统地探究青少年偶像崇拜背后的心理形成机制,梳理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成因的脉络。
2.
Over the past century,the ideas set out in psychoanalytic theory have permeated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as well as literature,art,and culture.
100多年来,精神分析理论所阐述的观念已渗透到心理学、文学、艺术和文化等广泛领域。
6)  psychoanalysis [英][,saɪkəʊə'næləsɪs]  [美]['saɪkoə'næləsɪs]
精神分析理论
1.
There is quite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ud psychoanalysis and Literature.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文学领域内的诸多问题做出了独到的解释。
补充资料:《精神分析引论》
      S.弗洛伊德著。1917年在维也纳出版。英国伦敦乔治·艾伦和昂温公司1922年出版了一个较为标准的英文本,译为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高觉敷根据英文本译的《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1984年修订再版。
  
  本书的原始形式为弗洛伊德于1915~1916年和1916~1917年两个冬季学期在维也纳精神病院的演讲,成书后分为3个部分:过失心理学、梦、神经症通论,共28讲。弗洛伊德假定他的听众绝没有任何关于精神分析的专门知识,所以讲得浅显易懂,1917年出版后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教科书和入门读物,对精神分析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尽管全书基本上属于叙述的形式,简明而通俗,但仍不失为弗洛伊德系统表达其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作之一。它基本上概括了弗洛伊德三部经典著作:《梦的释义》、《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和《性欲三论》中的精华,其基本目的也正是为了把这些精神分析的思想传播给读者。因而本书并没有涉及多少新的理论发展,也未能对精神分析在正常人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作过多的解释。1933年弗洛伊德为本书写了一个续编,即《精神分析引论新编》 (Neue Folge der Verlesungen zur Einführung in die Psychoanalyse)。同年由纽约诺顿公司出版。高觉敷根据英译本译成中文(商务印书馆1936年初版,1987年修订版)。本书仍以叙述的形式并仍按原来的顺序分为7讲(29~35)。前两讲对梦的理论作了修正和发展。以后几讲分别谈"心理人格解剖"、"焦虑与本能生活"、"妇女心理学"、"解释、应用与展望"和"人生哲学"。最后两讲是作者对全书(包括《精神分析引论》)的总结,也是对其精神分析理论的总结。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