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公私现象
1)  the public-private phenomenon
公私现象
2)  phenomenon of compounding
私了现象
3)  public-spirited phenomenon
"公益"现象
4)  the phenomenon of Bao Zheng
包公现象
5)  axiomatic phenomena
公理性现象
6)  public and private
公私
1.
The simplicity and one-sidedness of traditional concept of public and private influence people s developing a practical and reasonable idea of public and private, thus bringing a negative effect on people s realistic social life.
传统公私观念简单化和片面化的特点,影响着人们形成适应现实需要的合情合理的公私观念,给人们现实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
At present, the distinction of public and private interests should precede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justice.
 当前,实现社会正义首先是要实现公私划界。
补充资料:《贞观公私画录》
      中国唐代绘画著录著作。又名《贞观公私画录》,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国绘画作品著录。裴孝源撰。裴孝源,初唐人,曾任中书舍人等官职,因受汉王李元昌赏识,得观宫廷所藏魏晋以来绘画遗迹,相与讨论。于是他就以宫廷收藏为基础,又记录了佛寺壁画与私家藏画,在贞观十三年(639)写成此书。
  
  该书第1部分记录当时皇家及私人收藏绘画290余卷,记录内容包括作者、画名、本别(是真迹抑或摹本,是梁宫本还是隋宫本)、件数,有的还注明了质地、款识、来源、曾否著录于《梁太清目》等。第 2部分记录47所佛寺的壁画,记录内容为寺名(包括佛寺所在地)及画家姓名。
  
  此书继已佚中国第 1部绘画著录《梁太清目》之后,发展了中国绘画著录的体例。它不但记录了初唐卷轴画的流传收藏情况,而且也记载了当时及其以前寺庙壁画的创作情况,同时还保存了已佚《梁太清目》的某些内容,在绘画史学和鉴定学上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在理论认识上,主张发挥绘画的"教化"与"劝戒"作用,以"六法"为批评标准,重视"风神"、"巧思"和"法度",均体现了当时艺术认识的主流。对于唐代画论和美学思想的研究,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