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白雨斋词话
1)  Baiyuzai Cihua
白雨斋词话
1.
The reecho of Baiyuzai Cihua in 20th century;
白雨斋词话》在二十世纪的回响
2)  Baiyuzhai Cihua
《白雨斋词话》
1.
On “Profundity” in Baiyuzhai Cihua of Chen Ting-zhuo;
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的“厚”
2.
On the Poetic Criticism Character of Baiyuzhai Cihua
论《白雨斋词话》的诗评化特征
3)  Words on An Ode to Yuhua Nunnery
《雨花庵词话》
4)  Zhai Ci
斋词
1.
A Study of Cui Zhiyuan's San Yuan,Huanglu Zhai Ci
崔致远三元、黄箓斋词研究
5)  vernacular poems
白话词
1.
Redden the Cherry and Green the Plantain——Analysis of Jiang Jie s vernacular poems;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白话词浅说
6)  vernacular words
白话词语
1.
This paper studies five vernacular words of Yuan(元) and Ming(明).
本文考释了“惯熟”等5条元明清白话词语。
2.
This paper studies two vernacular words of the Yuan(元) and Ming(明) Dynasty based on the writer s native ton gue — Jianshi(建始) [Guandian(官店)] Dialect.
本文以官店方言考释了元明白话词语“茶”、“熟分”。
补充资料:《白雨斋词话》
      词话。著者近代陈廷焯(1853~1892),字亦峰。江苏丹徒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少好为诗,宗奉杜甫。30岁左右,始专心治词10年。他的词作传世不广,但感情沉厚,不背风骚之旨。著有《白雨斋词话》、《白雨斋词存》、《白雨斋诗抄》等。又曾选《词则》24卷,2360首。
  
  《白雨斋词话》共8卷,690余则,是近代词话中篇幅较大的一部重要著作。
  
  本书作者自称撰述的宗旨是"本诸风骚,正其情性,温厚以为体,沉郁以为用,引以千端,衷诸壹是。非好与古人为难,独成一家言,亦有所大不得已于中,为斯诣绵延一线"(《词话自序》),是有意识的针对词坛风尚提出和阐述自成体系的论词主张。
  
  本书基本上持常州派主张,但在一些具体论断上并不拘泥于常州词派创始人张惠言、周济等的意见。其论词强调"感兴"、"寄托",认为"寄托不厚,感人不深"(同前),"托喻不深,树义不厚,不足以言兴"(《词话》卷六);突出阐发情意忠厚和风格沉郁,主张"诚能本诸忠厚,而出以沉郁,豪放亦可,婉约亦可"(卷一)。所谓"忠厚",即词"以温厚和平为本"(卷八);所谓"沉郁",即措语"以沉郁顿挫为正"(卷八),使之"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卷一)。而比兴寄托、忠厚、沉郁三者是贯串为一的,"感慨时事,发为诗歌,便已力据上游。特不宜说破,只可用比兴体,即比兴中亦须含蓄不露,斯为沉郁,斯为忠厚"(卷二)。同时,强调"入门之始,先辨雅俗"(卷七),力避"俚俗"(卷六)。全书通过具体评论历代词人和词论,较详尽地阐述了上述基本观点。
  
  本书虽然不反对豪放派词,对苏(轼)辛(弃疾)亦有推崇,但过于强调风格沉郁,所以仍以温(庭筠)韦(庄)为宗,称赞温庭筠的〔菩萨蛮〕14章为"古今之极轨"(卷一);韦庄词"最为词中胜境"(卷一);尤其推崇王沂孙,认为"词有碧山(王沂孙),而词乃尊"(卷二)。所以不能认识苏辛词中较直接反映现实的词作的价值。而对民间文学也表现了鄙夷态度,认为"山歌樵唱","难登大雅之堂"(卷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