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禹贡》
1)  Yugong
《禹贡》
1.
The Xu with the Inscriptions of "■公" and the Date of Yugong Written
■公盨与《禹贡》成书时代
2.
To according with Yugong, the oldest and most important book both in geography and administration, the number of Zhou changed from 14 to 9.
建安十八年,曹操把持下的汉廷进行了一次州制改革,即遵照《禹贡》"九州"之制,把原先的十四州合并为九州。
3.
As a famous book in pre-Qin literature in our country, Yugong has been put much emphasis by scholars of past generations.
《禹贡》是我国先秦文献中的名篇,自古以来受到历代学者的高度重视。
2)  Yugong
禹贡
1.
Comparison of Agrologic Knowledge in Diyuan and Yugong;
《地员》与《禹贡》的土壤学知识比较
3)  Shangshu . Yugong
《尚书·禹贡》
4)  Yugong River
禹贡河
1.
The earliest courses of the lower Yellow River are: the Yugong River and Shanjing River.
我国古籍所载黄河下游最早河道有禹贡河和山经河 ,它们在今郑州以北均沿太行山东麓北流。
5)  Liangzhou in Yugong
《禹贡》梁州
1.
Some Opinions on Liangzhou in Yugong;
《禹贡》梁州相关诸问题
6)  study of Yugong
《禹贡》研究
补充资料:《禹贡》
      《尚书》夏书中的一篇。中国最早专论贡赋制度的著作。篇中假托夏制,详述了夏禹时代的贡赋制度。作者已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无定论,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系战国时代的作品。
  
  《禹贡》论述了夏朝各类土地的区别,贡赋的等级,进贡物品的名称,以及进贡的路线等。将九州的田地按肥沃程度,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为上、中、下三级。其赋税也根据各州农作物的品种、自然资源及特产等,划分为三等九级。《禹贡》中关于征收贡赋的规定,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贡土所宜,二是负担均平。
  
  
  贡土所宜  根据各地区的土地和资源状况,贡纳当地生产的农产品及土特产品。这是经济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贡赋的基本形式。所谓土地状况,即根据各地区土壤情况和土地肥沃程度而加以区分。一般说来,土地肥沃,农作物产量高,其贡赋等级就高;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低,其贡赋等级就低。
  
  负担均平  考虑各州离帝都(今晋南一带)的远近、水陆交通的状况来确定所交贡赋的等级。这样规定的结果,使各州在交纳贡赋方面出现了三种情况:①赋税等级与土地等级大致接近。如青州地区,土地属一等三级,交纳二等一级的赋税;扬州地区,土地属三等九级,交纳三等七级或二等六级的赋税。②赋税等级高于土地的等级。如冀州地区,土地属二等五级,交纳一等一级的赋税;荆州地区,土地属三等八级,交纳一等三级的赋税。③赋税等级低于土地的等级。如兖州地区,土地属二等六级,交纳三等九级的赋税;徐州地区,土地属一等二级,交纳二等五级的赋税。
  
  《禹贡》这种按照土地肥沃程度、交通是否便利和距离帝都的远近来规定贡赋的等级,目的在于使各地区交纳的贡赋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负担。主要表现在:①一些离帝都较近、又有水运之便的地区,其赋税等级就高于其田地等级。②有的地区虽然土地等级较高,但距帝都较远,交通不便,所以,其赋税等级就低些。③有的地区贡纳的产品价值较高,因而其赋税等级也就相应提高。这样规定的结果,使各地区贡赋的负担大体趋于均平。这种贡土所宜、负担均平思想,反映了当时贡赋的特点。
  
  《禹贡》所记载的贡赋原则,后来就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思想家们所公认的必须遵循的贡赋原则。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