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1) imagination of remote places
远方想象
2) Pan-Eastern Imagination
泛东方想象
1.
Pan-Eastern Imagination:Constructing "a Brave New World" in Puccini s Opera;
“泛东方想象”:建构普契尼歌剧中的“美丽新世界”
3) Poetics of Southern Imagination
南方想象的诗学
4) Imagings of Shanghai
想象上海的方式
5) imagination
[英][ɪ,mædʒɪ'neɪʃn] [美][ɪ'mædʒə'neʃən]
想象
1.
The Function of Imagin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rth Scientific Theory;
想象在地球科学理论发展中的作用
2.
The Fundamental Approach towards the 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 Utopia——on Herbert Marcuse s Imagination;
构筑审美乌托邦的根本途径——论马尔库塞的“想象”
6) imagine
[英][ɪ'mædʒɪn] [美][ɪ'mædʒɪn]
想象
1.
Beginn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tography teaching and thinking in images paper discussee how to train the abihty of thinking in images in cartography teaching from four aspects of increasing the accumulation of images,making clear the mode of thinking,developing the ability to imagine and learning the basic knowleege well.
从制图教学与形象思维的关系入手太丰富表象储备、明确思维模式、发展想象能力及学好基本知识等4个方面论述了制因教学中如何发展形象思想能力。
2.
The history that he relates is "a person s history",which is what he experiences,imagines and makes up,and which is also a history of life for each hero.
他笔下的历史是"一个人的历史",是苏童个人体验到的、重组的、想象的、虚构的历史,也是故事中每个人的生命史。
3.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se conditions,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procreative process of ethnic groups consciousness,mostly starting from cognition means of ethnic groups consciousness imagined being possible,and the state manufacture.
安德森认为,时间认知的转变、认知手段的产生与社会条件的具备是族群作为一种想象共同体得以产生的基本条件。
补充资料:《远方的诗神》
伍厚恺先生的作品,主要内容:如何面对文学经典,这是一个问题。 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筑成了一座巍峨的方城,但是这座城不设“九门提督”,没有兵卫和弓弩手盘查和射杀过往人等,阅读者自可进出两便,去留自由。 于是,有纵马入城而又旋即飞马杀出的“草寇”——他们一个晚上可以吞下100万经典文字,像电影的快镜头一般迅速而模糊地经历漫长的“战争与和平”,然后挂一漏万或者全部排出;有进城之后终身对着一座小阁楼缠绵悱恻的“情种”——在他们眼里,所有的城市高楼永远都是木质的“红楼”,所有的现实人生从来就是前朝的旧“梦”。 有进城之后就爬上中心广场那个演讲台的士大夫或者知识分子——他们以“日瓦戈医生”背后的人性问题为话由, 面对现实,振臂高呼;有对城内建筑的材料、质地、音响、色彩、光影、线条、结构等问题感兴趣的“形式主义者”——他们讲究趣味、品味,喜欢在秋天剔食螃蟹脚尖的肉,喝点醉人的液体,然后吟唐诗宋词。 有“心怀叵测”的偷师学艺者,主要考察技术和艺术,他们研究之后多半也要造一点楼阁什么的,或者造得更高,这叫“超越”,或者生怕人家有恐高症,造点平房,这叫 “平民化”,或者造得更怪以至不蔽风日,甚至根本不造,只在那里乱堆一些砖块任其日晒雨淋草长莺飞,这也有说法,叫“解构”——这类人里面总是会有大师拔地而起的,因为一切大师都有这么一个偷师学艺的神秘阶段;有手上拿着研究课题的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他们要进城去写一些规范的论文,参加城外的职称评定和社科评奖。 此外,还有受了世界的气而躲进城散心的人,有晃进城打发那些总也打发不完的时间的人;有离毕业还远或者马上毕业的大学生…… 以上就是进入或者逗留文学方城的各种方式。 但是,我们这套丛书将以何种方式入城呢? 这取决于我们编辑这套丛书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为多数喜好文学的人贡献尽可能好的有关文学的知识、观念和阅读路径,我们希望我们的表述被多数阅读者轻松而愉悦地接受。于是可以肯定,我们这套丛书采用的入城方式决不会是上述任何一种。 面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这套丛书既讲究专业性,提供专业性的把握方式和见地,又突破狭隘的论文路数,讲究清新、亲切、随意和文字趣味,视野宽广而又心细如发,重视感性、直指内心。 这套丛书既非生气索然的研究,亦非流于滥俗的鉴赏,我们奉行的是一种“中庸之道”,有历史有领悟,有文有质,力图“文质彬彬”。这套丛书包括三册, 即《古老的回声——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感性的归途——阅读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和《远方的诗神——阅读外国文学经典》。愿你开卷得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