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南洋大学 1896年3月,清政府邮传部大臣盛宣怀(杏荪)经奏准在上海设立[[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1897年颁布《南洋公学章程》,何嗣焜(梅生)先生任公学总理,延请美国传教士、波士顿大学毕业生福开森(john cferguson)博士任公学监院。南洋公学创办伊始,既缺乏能够接受新式中高等教育的现成生源,又缺少可从事新式教育的现成师资,故不得不先从举办师范教育与小学教育入手,组建四院:师范院、外院(即附属小学)、中院(相当于中学)、上院(相当于大学)。外院、中院、上院各习四年,三级衔接,依次递升。课程分为“中课”、“西课”两部分。毕业生择学习优异者,资送出洋就学于各国大学。《清史稿·学校》赞誉:“中国教育有系统之组织,此其见端焉。”1901年,鉴于国家急需经济人才,设经济特科,1903年,添设高等商务科,1904年改隶商部,1905年,学校易名为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学校设商务专科与铁路专科,复改隶邮传部,易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08年设国文科与电机专科,1909年设航海科,学校逐渐转为以发展理工科为重点。1910年设西文科。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我校学生组织义勇军,积极响应上海起义。1912年,学校归交通部直辖,改名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改铁路专科为土木专科、电机专科为电气机械专科,由三年制改为四年制本科,1916年,添设四年制铁路管理科,学校初具大学规模。1919年“五四”运动中,进步师生高举“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大旗,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列。1921年,学校与唐山工专、北京邮电学院等合并,成立交通大学。交通部任命叶恭绰(誉虎)先生为校长,任命张铸(剑心)先生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主任、凌鸿勋(竹铭)先生为副主任。定4月8日“为交通大学成立纪念日”。1922年,三校又分立,上海学校改称交通部南洋大学。1925年,本科毕业生第一次授予学士学位。1926年,创办工业研究所。1927年,上海学校改校名为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铁道管理科改称交通管理科。本科第一次招收女学生,设置专职女生指导员一人。1928年,将原来的三个专科,分别扩充为机械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院与交通管理学院。同年11月,上海学校改隶铁道部,以沪校(上海本部)为总校,唐、平二校为分校,易名铁道部交通大学。1929年改交通管理学院为铁道管理学院,重建土木工程学院。1930年,成立科学学院,下设数、理、化三系。原工业研究所扩建并更名为交通大学研究所,下设材料、机械、电机、物理、化学、社会经济、交通、实业经济、统计、管理、编译等组。1931年,铁道管理学院改称管理学院。自此,五院一所,齐头并进,优势互补,继承和弘扬了“求实学”、“务实业”的优良学风,使学校逐渐成为当时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
1937年,学校划归教育部管辖,改名国立交通大学。将原电机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降格为三个系;原科学院改为理学院;管理学院则停办。同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徐家汇校舍为日寇强占,我校迁入法租界,借震旦大学与中华学艺社部分房屋,继续办学。1940年,教育部批准设立交通大学重庆分校(渝校)。暂借重庆小龙坎无线电制造厂部分房屋办学,同时在九龙坡建立校舍,建电机与机械二系。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占领上海租界,不久交大沪校被汪伪政权强行接管,在法国租界坚持办学的大部分师生纷纷内迁渝校。1942年,教育部令渝校为国立交通大学本部,设土木、电机、机械、航空、管理五系,建成九龙坡校舍。1943年,增设造船、运输管理、财务管理、工业管理四系及轮船、驾驶两专科,筹建工科(电信)研究所。1944年,工科研究所首次招收研究生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