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literature of North Dynasties
北朝文学
1.
By imitating,the literature of North Dynasties graft onto the South.
北朝文学的发展,是通过模拟南朝文学,以北朝文学南方化的方式实现的。
2) the literature in the Northern Dynasty
北朝文学研究
1.
A exposition of the study on the literature in the Northern Dynasty in 20th century;
20世纪北朝文学研究综论
3) prose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北朝散文
1.
This paper takes the prose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general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why the functional writing is better and more flourishing than the literary writing.
通过对北朝散文总体发展状况的全面分析、阐释,并结合民族融合、文化融合以及北方士人秉持的儒家文化传统三个方面,探讨北朝士人在创作上普遍存在的重"笔"轻"文"的功利文学观,以及传统的经世致用观念在北朝士人中间形成的牢固的关注现实思想,归纳出北朝散文"笔"盛于"文"的总体特征。
2.
With the prose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dissertation makes a plausible and convincible explanation of form and evolvement of the prose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by ways of the“Aboriginal grasp way”put forward by Pro.
本文以北朝散文为研究对象;以业师王锺陵先生所提出的“原生态式”的文学史研究方法,作为本文的基本指导思想;以先生总结归纳的北朝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一是少数族的汉化,二是北方文学之南化,三是对于南方文风有意的矫正以至批判”1为基本线索。
5) Chronology of South-North Dynasty Lierature
《南北朝文学编年史》
1.
A Few Mistakes in Chronology of South-North Dynasty Lierature;
谈《南北朝文学编年史》中作品系年的问题
6) Nɑn-Beichɑo wenxue lilun piping
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
补充资料:北朝文学
指北魏、北齐、北周三代的文学。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政权的长期对峙和许多少数民族入居黄河流域,因此北朝的魏、齐、周三代,文学的发展不同于南方。大体上说,南朝文学以前期的成就为高,产生了谢灵运、鲍照、谢朓等作家;而北朝文学却是后期比较繁荣,出现了某些著名文人。从文体方面说,北朝的诗、赋和骈文,其成就比南朝小,而散文方面却出现了《水经注》和《洛阳伽蓝记》等名著。
北朝文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灭后燕、进兵中原开始,到孝文帝元宏即位为第一时期。从元宏即位逐步推行汉化起到北魏政权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为第二时期。从东魏与西魏对峙,到北周灭北齐,隋文帝杨坚又篡周自立为第三时期。
第一时期即北魏初年,由于鲜卑拓跋氏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较浅,因此对文学也不很重视。当时的黄河流域在长期战乱之后,文人大批南逃,很少有人从事文学创作,较有名的文人只有崔浩和高允。他们的文章大抵是一些质朴的应用文字。但崔浩写过一篇册封沮渠蒙逊为凉王的文章,则骈俪气息较重,说明他并非不能写骈文,只是当时朝廷中通用的文字,一般是散体。高允也会写诗,但缺乏文采。相对地说,从西凉、北凉入魏的一些人所作文章,倒较有艺术性,这是因为十六国初期,一些文人避乱来到张轨所建立的前凉政权,而前凉的张骏和西凉的李暠都提倡文学。所以凉州是北魏初年文学比较繁荣的地区,《魏书·胡叟传》也有"自张氏以来,号有华风"的记载。
这个时期的鲜卑族歌谣,据说在唐代还能见到,由于语言的隔阂,后来全部亡佚。至于鲜卑族人所作的公文,现在所存者也与汉人所写的类似,有的可能就出于汉人的手笔。《宋书·索虏传》所载拓跋焘给宋文帝刘义隆的两封信,质朴几同口语,当是拓跋焘用鲜卑语口授,由别人用汉文写成的。
第二时期,即元宏即位以后,大力提倡汉化,据说元宏中年以后所颁发的诏书,都是他亲自执笔的,其中有不少是骈体文。据《魏书》记载,元宏能诗,现在所能见到的,只有他和群臣联句中的四句。《魏书》对元宏的诗文歌颂备至,其实现存的文章,文学价值并不高。不过,元宏推行汉化和提倡文学,毕竟对北朝文学的兴起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因而在当时和以后,渐渐出现了一些文人如郑道昭、袁翻、祖莹、常景等,他们开始向南朝文人学习,写过一些比较讲究辞藻的诗和骈文。这些诗文虽然历来不大受重视,却是北朝文学开始兴起的标志。
这个时期北方的诗、赋和骈文,还很难和南朝相媲美,而散文却出现了郦道元的《水经注》,这部书虽为学术著作,但其中写景的一些片段,多为后人传诵。
第三时期即东西魏对立以及后来北齐和北周相对立的时期,是北朝文学比较繁荣的阶段。这个时期东魏和北齐的首都邺城,曾经是北方文化的中心。北魏分为东西两个政权以后,一些文人,大抵在邺城聚居。其中比较著名的温子昇、邢劭和魏收。他们都兼擅诗和骈文。温子昇的《寒陵山寺碑》等骈文,在当时颇负盛名。邢劭和魏收的诗及骈文,在辞藻、对仗各方面都已和南朝文人接近。北齐后期的一些文人如卢思道等。也有一些较好的作品,他们都活到了隋代。
东魏北齐散文名著有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两书虽不完全是文学作品,但有些部分,颇有文采,为人们所爱读。《颜氏家训》中还有不少文艺批评方面的议论。
北齐时代的少数民族作品今存者只有一首高车族将领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歌》,历来视为诗歌中的杰作。和北齐相对立的北周,由于有来自南方的王褒和庾信,所以文坛颇不寂寞。庾信和王褒都是著名的诗人和骈文家。庾信的辞赋尤多名作。但除他们以外,并没有产生什么重要的作家。因此《周书》不立《文苑传》,关于当时的文学状况都见于《王褒庾信传论》。北周的赵王宇文招,滕王宇文逌都曾受庾信影响,吟诗作文。现存的庾信集序是宇文逌所作,文风很接近庾信。北周的创始者宇文泰曾经命令苏绰作《六条诏书》和仿《尚书》作《大诰》,想纠正浮艳的文风,虽未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对后来隋代李谔的上疏请正文体和唐代的陈子昂、韩愈等人改革文体,则有一定的影响。除上述诗文作家以外,有一些少数民族人士所写的应用文字,则和文人们不同。例如《周书·晋荡公护传》所载宇文护的母亲阎氏给宇文护的信及他的复信,都比较接近口语。尤其是阎姬那封信中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如"阿摩敦"等,信中写家常琐事及离乱中的遭遇,颇为细致;两封信都颇有感情。这种文字,虽不是专门的文学作品,却是相当重要的语言文学史料。
北朝文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灭后燕、进兵中原开始,到孝文帝元宏即位为第一时期。从元宏即位逐步推行汉化起到北魏政权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为第二时期。从东魏与西魏对峙,到北周灭北齐,隋文帝杨坚又篡周自立为第三时期。
第一时期即北魏初年,由于鲜卑拓跋氏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较浅,因此对文学也不很重视。当时的黄河流域在长期战乱之后,文人大批南逃,很少有人从事文学创作,较有名的文人只有崔浩和高允。他们的文章大抵是一些质朴的应用文字。但崔浩写过一篇册封沮渠蒙逊为凉王的文章,则骈俪气息较重,说明他并非不能写骈文,只是当时朝廷中通用的文字,一般是散体。高允也会写诗,但缺乏文采。相对地说,从西凉、北凉入魏的一些人所作文章,倒较有艺术性,这是因为十六国初期,一些文人避乱来到张轨所建立的前凉政权,而前凉的张骏和西凉的李暠都提倡文学。所以凉州是北魏初年文学比较繁荣的地区,《魏书·胡叟传》也有"自张氏以来,号有华风"的记载。
这个时期的鲜卑族歌谣,据说在唐代还能见到,由于语言的隔阂,后来全部亡佚。至于鲜卑族人所作的公文,现在所存者也与汉人所写的类似,有的可能就出于汉人的手笔。《宋书·索虏传》所载拓跋焘给宋文帝刘义隆的两封信,质朴几同口语,当是拓跋焘用鲜卑语口授,由别人用汉文写成的。
第二时期,即元宏即位以后,大力提倡汉化,据说元宏中年以后所颁发的诏书,都是他亲自执笔的,其中有不少是骈体文。据《魏书》记载,元宏能诗,现在所能见到的,只有他和群臣联句中的四句。《魏书》对元宏的诗文歌颂备至,其实现存的文章,文学价值并不高。不过,元宏推行汉化和提倡文学,毕竟对北朝文学的兴起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因而在当时和以后,渐渐出现了一些文人如郑道昭、袁翻、祖莹、常景等,他们开始向南朝文人学习,写过一些比较讲究辞藻的诗和骈文。这些诗文虽然历来不大受重视,却是北朝文学开始兴起的标志。
这个时期北方的诗、赋和骈文,还很难和南朝相媲美,而散文却出现了郦道元的《水经注》,这部书虽为学术著作,但其中写景的一些片段,多为后人传诵。
第三时期即东西魏对立以及后来北齐和北周相对立的时期,是北朝文学比较繁荣的阶段。这个时期东魏和北齐的首都邺城,曾经是北方文化的中心。北魏分为东西两个政权以后,一些文人,大抵在邺城聚居。其中比较著名的温子昇、邢劭和魏收。他们都兼擅诗和骈文。温子昇的《寒陵山寺碑》等骈文,在当时颇负盛名。邢劭和魏收的诗及骈文,在辞藻、对仗各方面都已和南朝文人接近。北齐后期的一些文人如卢思道等。也有一些较好的作品,他们都活到了隋代。
东魏北齐散文名著有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两书虽不完全是文学作品,但有些部分,颇有文采,为人们所爱读。《颜氏家训》中还有不少文艺批评方面的议论。
北齐时代的少数民族作品今存者只有一首高车族将领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歌》,历来视为诗歌中的杰作。和北齐相对立的北周,由于有来自南方的王褒和庾信,所以文坛颇不寂寞。庾信和王褒都是著名的诗人和骈文家。庾信的辞赋尤多名作。但除他们以外,并没有产生什么重要的作家。因此《周书》不立《文苑传》,关于当时的文学状况都见于《王褒庾信传论》。北周的赵王宇文招,滕王宇文逌都曾受庾信影响,吟诗作文。现存的庾信集序是宇文逌所作,文风很接近庾信。北周的创始者宇文泰曾经命令苏绰作《六条诏书》和仿《尚书》作《大诰》,想纠正浮艳的文风,虽未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对后来隋代李谔的上疏请正文体和唐代的陈子昂、韩愈等人改革文体,则有一定的影响。除上述诗文作家以外,有一些少数民族人士所写的应用文字,则和文人们不同。例如《周书·晋荡公护传》所载宇文护的母亲阎氏给宇文护的信及他的复信,都比较接近口语。尤其是阎姬那封信中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如"阿摩敦"等,信中写家常琐事及离乱中的遭遇,颇为细致;两封信都颇有感情。这种文字,虽不是专门的文学作品,却是相当重要的语言文学史料。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