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arge Shanghai economic circle
大上海经济圈
2) Shanghai economy
上海经济
1.
On the Mutual -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nghai Economy and Regional Economic Belt of China;
上海经济的“龙头”地位与我国区域性经济带的互动关系
2.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hanghai economy, this paper put forewords some ideals about the labor force market section in Shanghai.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上海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业已对上海经济形成了负面的影响;在上海今后的发展中,提供制度的供给,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整合将是劳动力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
3.
The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mechanism, function of Shanghai economy,and fluctuation of its economy centre over 100 years,to provide some experiences for Shanghai economy development today.
论述这百余年中上海经济的机制、功能变迁及经济中心地位之消长的发展历程,可为今日上海之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取之鉴。
5)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环渤海经济圈
1.
Strategic thinking on Shandong peninsula participating i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
2.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is the concep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but also our country s development strategy.
环渤海经济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想,也是我国的发展战略。
3.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ctal study,the spatial structures and fractal characters of urban system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 measured and analyzed,using parameters including aggregation fractals,fractal structure factor and equilibrium degree.
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聚集分维、分形结构因子和均衡度计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维数,并分析其分形结构特征。
6) Economic Circle round the Huanghai Sea
环黄海经济圈
1.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xport Industry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the Regions of the Economic Circle round the Huanghai Sea;
环黄海经济圈各地区出口产业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补充资料:大上海经济圈
大上海经济圈
陈正书,上海经济史权威,当他把花白的头从书堆中抬起,发出的预言震动了记者:“上海从来就应该是个大上海的概念。上海在元朝以前包括了苏松太、杭嘉湖。历史将重演,2050年上海将以长江为内河,那时大上海也许根本就不叫上海了。”
陈先生所不知的是,在他安静的书斋外,他的预言似乎正在喧闹的世界中应验。
上海的雄心
早在600年前,上海已成为“全国一般棋”中的关键一子,而不是传说中的偏远渔村。
作为证据的是,元朝时,每年有几十万吨的黄豆渣饼从东北用沙船经海路运至上海码头,然后从长江水系到达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全境,然后倾倒在江南的土地上补充田力。黄豆渣让江南保有中国最肥沃的土地,养活了大江南北民众,而上海也因此获益,不仅出现随买卖黄豆渣而诞生的银庄,而且成为全国性的枢纽港。
历史证明,作为长江水系的龙头,上海一子下好了,全局皆活。
600年后的一天。上海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曾与上海某官员有一场激烈的争论。此官员说:“上海只要守住我们的1600万人口。”
诸大建教授力辩:“上海是中国的上海,我们不仅要带动整个三角洲,还要带动整个长江流域,我们不仅要把精英进来,还要把穷人圈进来。”
从地域上看,目前的上海大都市经济圈范围是逐步扩大的四个上圈:
第一个圈是上海市区600平方公里;
第二个圈是6300平方公里的上海市全境;
第三个圈是包括苏锡常嘉的1.5万平方公里;
第四个圈是9万平方公里长江三角洲全境。
在争论后,上海终于放弃了上海城计划而走向“大上海”,上海用1990年代整个10年练的是第一圈的内功,之后,上海想用四条道路辐射出大上海经济圈:
一条是南京到浦东机场的磁悬浮列车或高速轮轨,将南京纳入上海的一小时圈。
一条是杭州到浦东机场的磁悬浮或高速轮轨,将杭州纳入“一小时圈”。
一条是盐城经崇明至浦东大小洋山,过跨海大桥至宁波的沿海铁路。
加上大小羊山至上海市区的道路,以上海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将完成。
“目前说上海的辐射与集聚为时尚早,关键是把路修出去,人家才能接受你辐射,这需要7至10年,中央已批准了四条辐射线的建设。”
据悉仅这些基础投资即达一万亿,在未来五年上海每年支出2000亿。
诸大建说,上海的计划除了立意较高外,从小城镇战略转向特大城市竞争战略也得到中央认可。
并非上海“说故事能力”特别强,看似镜花水月的大上海战略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浙江心思”的改变
没人生来会对对手服气,浙江省也不例外。
1992年,南京至苏州至上海再从嘉兴到杭州再至宁波的高速公路开工。江苏省先修苏州至上海,再修南京至苏州。
浙江却先修杭州到宁波。上海已将高速公路修过枫泾省境15公里,浙江嘉兴却眼巴巴地等了5年,不能与上海接通。
此中奥妙何在?
在浙江理论界,当时占主导的是国际权威配鲁的“增长极”理论。此理论认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会有一个增长极,在十年里,这个增长极会源源不断地从周边吸收各种资源,造成周边经济弱化。
很明显这一地区增长极是上海。当时浙江省没有采纳有关专家重点发展浙北与上海接轨的建议,而将浙江省战略重点放在宁波。
浙江一位专家回忆说:“说实话,当时浙江省有关领导担心,怕上海这个‘黑洞’吸收了浙江资源。”
但结果是,那段时间浙江嘉兴眼睁睁地看着修通了直达上海高速路的苏州迅速发展起来。
很简单,在西方投资人眼中,知道上海的多,知道苏杭的少。投资者大多来到上海,路通之后,江苏昆山人通过设在上海小旅馆的各个昆山企业办事处了解外商动态,甚至在以放行者身份前来的外商还未与上海政府谈判时,就堵在外商站口,“先生,我们的环境和上海差不多,到上海一个小时不到,你来看看。”
一些小规模的外商就被守在门口的昆山政府拉走了。
苏州吸引外资总额超过浙江全省,是杭州的6倍。
陈正书,上海经济史权威,当他把花白的头从书堆中抬起,发出的预言震动了记者:“上海从来就应该是个大上海的概念。上海在元朝以前包括了苏松太、杭嘉湖。历史将重演,2050年上海将以长江为内河,那时大上海也许根本就不叫上海了。”
陈先生所不知的是,在他安静的书斋外,他的预言似乎正在喧闹的世界中应验。
上海的雄心
早在600年前,上海已成为“全国一般棋”中的关键一子,而不是传说中的偏远渔村。
作为证据的是,元朝时,每年有几十万吨的黄豆渣饼从东北用沙船经海路运至上海码头,然后从长江水系到达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全境,然后倾倒在江南的土地上补充田力。黄豆渣让江南保有中国最肥沃的土地,养活了大江南北民众,而上海也因此获益,不仅出现随买卖黄豆渣而诞生的银庄,而且成为全国性的枢纽港。
历史证明,作为长江水系的龙头,上海一子下好了,全局皆活。
600年后的一天。上海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曾与上海某官员有一场激烈的争论。此官员说:“上海只要守住我们的1600万人口。”
诸大建教授力辩:“上海是中国的上海,我们不仅要带动整个三角洲,还要带动整个长江流域,我们不仅要把精英进来,还要把穷人圈进来。”
从地域上看,目前的上海大都市经济圈范围是逐步扩大的四个上圈:
第一个圈是上海市区600平方公里;
第二个圈是6300平方公里的上海市全境;
第三个圈是包括苏锡常嘉的1.5万平方公里;
第四个圈是9万平方公里长江三角洲全境。
在争论后,上海终于放弃了上海城计划而走向“大上海”,上海用1990年代整个10年练的是第一圈的内功,之后,上海想用四条道路辐射出大上海经济圈:
一条是南京到浦东机场的磁悬浮列车或高速轮轨,将南京纳入上海的一小时圈。
一条是杭州到浦东机场的磁悬浮或高速轮轨,将杭州纳入“一小时圈”。
一条是盐城经崇明至浦东大小洋山,过跨海大桥至宁波的沿海铁路。
加上大小羊山至上海市区的道路,以上海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将完成。
“目前说上海的辐射与集聚为时尚早,关键是把路修出去,人家才能接受你辐射,这需要7至10年,中央已批准了四条辐射线的建设。”
据悉仅这些基础投资即达一万亿,在未来五年上海每年支出2000亿。
诸大建说,上海的计划除了立意较高外,从小城镇战略转向特大城市竞争战略也得到中央认可。
并非上海“说故事能力”特别强,看似镜花水月的大上海战略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浙江心思”的改变
没人生来会对对手服气,浙江省也不例外。
1992年,南京至苏州至上海再从嘉兴到杭州再至宁波的高速公路开工。江苏省先修苏州至上海,再修南京至苏州。
浙江却先修杭州到宁波。上海已将高速公路修过枫泾省境15公里,浙江嘉兴却眼巴巴地等了5年,不能与上海接通。
此中奥妙何在?
在浙江理论界,当时占主导的是国际权威配鲁的“增长极”理论。此理论认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会有一个增长极,在十年里,这个增长极会源源不断地从周边吸收各种资源,造成周边经济弱化。
很明显这一地区增长极是上海。当时浙江省没有采纳有关专家重点发展浙北与上海接轨的建议,而将浙江省战略重点放在宁波。
浙江一位专家回忆说:“说实话,当时浙江省有关领导担心,怕上海这个‘黑洞’吸收了浙江资源。”
但结果是,那段时间浙江嘉兴眼睁睁地看着修通了直达上海高速路的苏州迅速发展起来。
很简单,在西方投资人眼中,知道上海的多,知道苏杭的少。投资者大多来到上海,路通之后,江苏昆山人通过设在上海小旅馆的各个昆山企业办事处了解外商动态,甚至在以放行者身份前来的外商还未与上海政府谈判时,就堵在外商站口,“先生,我们的环境和上海差不多,到上海一个小时不到,你来看看。”
一些小规模的外商就被守在门口的昆山政府拉走了。
苏州吸引外资总额超过浙江全省,是杭州的6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