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老街简介
大溪因位处北横公路起点及邻近石门水库,成为交通转运站,近来观光业的发达,大溪老街的重整,使得旧日歷史的美貌嫣然再现。大溪老街主要范围涵盖和平路、中山路、中央路三条歷史街屋,是由店面形成的商街,建筑型式和臺湾早期的传统商家店街并无二致,都是面宽窄、纵深长的深长形连栋店面住宅的街屋型式;大溪老街至日据时代的1919年左右,因日本总督府执行等同现代都市计划,将和平路、中山路等街道依规划好的建筑缐拆除部份建筑,那时大溪老街平常住家主要以红砖牌楼立面搭配红砖屋,商家则以石材精雕欧洲风格的拱门樑柱和繁复华丽的浮雕图案,呈现出以巴洛克风情为主的立面牌楼;但是大溪老街牌楼的立面虽为巴洛克风情,造型却採用大量弧缐,牌楼中央最高的突点-『山墙』,有山尖形、半圆形、圆弧形等变化,顶端的『收头』则有动物、植物、几何图形各种样式,十分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尽管河运没落,繁华变迁,这三条老街却能保留原貌,并结合大溪其他文化与歷史的魅力,让大溪镇重回过去的风华。大溪位于台湾桃园县东南方,居复兴山地与桃园台地之交,大汉溪自山中流出后在此转向北行,并在两岸丘陵间切割出层层的台地。旧名“大姑陷”,原为凯达格兰平埔族聚居地,后因“陷”字不吉而更名为大姑崁,清同治5年(1866年),当地士绅李腾芳中举后,改名为大科崁,光复后定名为大溪。位于大汉溪畔的大溪,清朝时得利于大汉溪河运兴盛,发展为繁荣市镇。形成今日所谓的“老街区”。
市区里古老的巷道、朴质的旧建筑,以及隐身于街衢巷弄间的传统行业,仍见证昔日繁华的市街景象,往来匆匆行旅之间,不妨在此稍停脚步,为旅途增添几许古老的知性与感性。
和平路老街
和平路老街紧临大溪旧码头,自清朝以来即为大溪繁华市街所在,洋行、茶馆林立。和平路老街长400余公尺,短短的街道上,除了传统木器行外,还有名闻遐迩的黄日香豆干及打铁、打石等传统行业,历史老店与巴洛克式华丽建筑相互辉映,成为大溪最珍贵的文化资产。
老街街貌成型于日据时期。和平路两旁街道全被改为“大正式”牌楼,筑起了具有巴洛克风格的洗石子立面,以鸟兽花草等立体浮雕为饰,中央冠上商店字号,而象征平安的花卉、如意,代表招财的蟾蜍,具吉祥意象的麒麟、祥狮,。含丰收意涵的四季水果,以及有辟邪作用的龙马背太极、骆驼载书、龟鱼游水……等,都是立面上常见的图样。而每当夜幕低垂,在昏黄的灯光烘托下,老街更散发有如旧照片般的悠悠古意。
普济堂
创建于光绪12年(1886年),主祀关圣帝君,庙内仍保留了建庙以来的大小额匾,其中唐山大师林起凤雕刻的佛像最为珍贵。每年农历6月24日关帝君圣诞,各村里大办庆典活动及流水席,热闹非常,即俗称的“大溪大拜拜”。
打铁店
中央路与普济路中聚集着4、5家打铁,制作各种刀具、锄头,在过去农业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店内所陈列的鼓风炉、锤打机及刀具,数十年来未曾改变,是大溪怀旧之旅的重要印象。
中山路老街
日据时期,这里是富商及文人雅士居住高级住宅区,其最大特色是单号为富豪住屋,双号则是仓库及受雇工人住所。经时代变迁,街屋多已倾颓,但立面仍保存完整,其中画家李铁州的兰室、乌衣巷名人后裔的乌衣旧族、煤矿巨子简阿牛采圆隆式屋顶及罗马柱廊的建成商行,最引人瞩目。此外,行风画室每逢假日皆开放参观。画室并提供各项文史、旅游资讯,是探访中山路老街时的第一站。
松茂茶栈
立面上鲜活的瑞狮、鲤跃龙门、狮子望月等动物雕塑,栩栩如生,并饰以象征平安的如意、花卉静物,两旁对联以黑色陶片粘贴成,充满了中国风味。
荣泰
梁柱上五彩缤纷的彩色磁砖,上有象征辟邪止煞的李铁柺端坐葫芦瓶图案;略带圆拱形的立面山墙上,有吉祥意涵的龙凤呈祥、四季水果、松树长青等剪粘图样,立体而生动,是老街中唯一的彩色立面。
吉利石店
大汉溪的石头向为大溪庙宇建筑及丧葬墓碑所需的石材来源;高硬度的石头造就出手艺精湛的打石师傅来,除了高超的雕刻技艺外,更须具备书法、绘画基础,吉利石店是老街上仅存的打石店,至今仍传承这项传统技艺,更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