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寻乌调查》
1)  "The Investigation of XunWu"
《寻乌调查》
1.
Since "The Investigation of XunWu"reflected the courtryside s society of the central SuQu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land revolutionary ,It preserves many rich social,political and economic data of that time which has the great research value to Hakka s soci.
《寻乌调查》集中体现了他所倡导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重要思想,是我党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
2)  seek [英][si:k]  [美][sik]
探寻,调查
3)  Xunwu
寻乌
1.
Comprehensive division indexes were chosen according to climatic conditions for Navel orange growth and landform conditions in Xunwu.
根据脐橙生长发育的气象条件和寻乌县的地形条件,确定了寻乌县脐橙种植综合区划指标。
4)  seek [英][si:k]  [美][sik]
寻找,探求,调查
5)  Xunwu county
寻乌县
1.
Water environment of Xunwu county influences directly the water-consumpting quality of the middle reaches and the lower reaches fields of Dongjiang River and Hongkong for daily life.
寻乌县位于珠江主要支流东江的发源地,其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东江中、下游流域及香港地区生活用水质量。
6)  Xunwu earthquake
寻乌地震
1.
Abnormal characteristic of seismicity before the Xunwu earthquake in 1987 and some discussions;
1987年寻乌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及其相关讨论
2.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two sets of different source data are selected and two different time functions-gray prediction models are built, and then the gray topology analysis method are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n the Xunwu earthquake with MS55 on August 2,1987.
应用灰色拓扑方法对1987年8月2日的寻乌5 5级地震进行分析,按地震地质背景选取两组不同的源数据,建立了两个不同的时间函数即灰色预测模型,两组计算结果均预测1982年2月25日龙南地震后5 765~5 785年将再次发生中强地震,实际上间隔了5 430年发生了寻乌地震,相差小于0 36年。
补充资料:《寻乌调查》
      毛泽东1930年 5月所作的江西省寻乌县的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当时中国共产党已在江西、福建的边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为了认清中国农村和小城市的经济状况,开展土地革命,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作了这个调查。
  
  《调查》共有五章。前三章为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运输和商业状况,后两章是土地关系和土地革命情况。
  
  《调查》详细叙述了寻乌的水陆运输、商品集散和流向,以及20多个行业的状况。
  
  关于农村的土地关系和阶级关系,毛泽东指出,占全县人口百分之几的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地主中有大中小地主和"公共地主"之分。大地主和中地主是全县的权力中心。富农则有出租部分土地的"半地主性的富农"和专门靠高利贷剥削的富农。地主富农对农民的剥削形式,是地租和高利贷。地租一般占收获量的50~60%,还有各种形式的附加剥削。农民经常是刚收获交完租就没有饭吃了。高利贷剥削更加严重,是富农及殷实中、小地主剥削贫农的一种最毒辣的方法。在地租、高利贷的剥削下,贫农往往不得不卖儿卖女。此外,农民还要忍受各种形式的捐税剥削。
  
  《调查》叙述了土地革命中的分配土地,主要采取按人口平分方法。并注意到贫农提出的"平分土地"和"彻底废债"的口号,也是针对富农的。毛泽东说,弄清了富农问题,才提出了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在消灭地主阶级的土地革命中,对富农的土地要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否则就不能满足中农、特别是贫雇农对土地的需要。此外,《调查》也为土地革命初期制定中国共产党对待商业资产阶级和争取城市贫民群众的策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