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城市作用力
1)  the functional force of city
城市作用力
1.
On the functional force of c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城市作用力与区域经济发展
2)  Urban Credit Cooperatives
城市信用合作社
1.
The article briefly reviews the history of Urban Credit Cooperatives (UCCs) in China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improper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market entry for UCCs is the main reason of causing systemic risk for them.
本文简要回顾了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从市场准入组建单位制这一先天制度缺陷的角度分析了城市信用合作社的风险成因。
3)  city work
城市工作
1.
,as well as the report on the taking-over and management written by ZengSan,are earlier systematic reports on city work transmitted to the whole party,which formed the basic structure of our party s city work on the whole.
解放战争后期,随着我党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陈云写下了一些有关接收和管理城市的文章,它们和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发出的接收石家庄的工作报告的电报,以及曾山同志接收济南的经验报告一起,是我党历史上较早向全党转发的成系统的城市工作报告,并大体上形成了我党城市工作的基本架构。
2.
MAO Ze - dong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guiding thoughts and general and specific policies for the city work before and after the founding of CPR.
毛泽东对建国前后的城市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的思想、方针和政策。
3.
WANG Jia-xiang pondered the Party s policy of city work in the Northeast.
王稼祥在负责东北城市工作期间 ,对党的城市工作政策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4)  City cooperation
城市合作
5)  city water consumption
城市用水
1.
Comparison of city water consumption short-term forecasting methods;
城市用水量短期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2.
There are a lot of methods in city water consumption short-term forecasting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ountry.
国内外用于城市用水量短期预测的方法有很多 ,这些方法在模型的建立、求解及预测精度、速度、适用条件等方面均存在着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
6)  urban land use
城市用地
1.
The method of urban land us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from QUICKBIRD image;
QUICKBIRD影像用于城市用地信息提取方法
2.
Study of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Rapid Transit System and Urban Land Use;
快速公交与城市用地互动关系的探索和研究
3.
The urban land use is categorized as high_rise building, multi_story .
以兰州市为例 ,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为开发平台 ,建立了城市地质环境基础数据库 ,将城市用地类型分为高层建筑用地、多层建筑用地、低层建筑用地、垃圾填埋用地及自然保护用地 ,系统分析了各类用地与地质环境协调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模型 ,对不同的用地类型进行了评价 。
补充资料:我国城市的发展及其地位和作用

建国四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城市有了很大的发展。
1.经济和社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我国的城市包括设市城市和建制镇。解放初期,我国城市人口只有5765万,占全国总人口的lO.6%。
1988年末,城市人口增至2008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8.48%。设市城市,解放初期只有136个,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5个(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1988年末已达434个,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28个(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武汉、哈尔滨、长春、大连、鞍山、抚顺、济南、青岛、南京、成都、重庆、西安、兰州、杭州、长沙、南昌、石家庄、唐山、昆明、齐齐哈尔、郑州、太原、乌鲁木齐)。建制镇的发展,经过较为曲折的历程。1953年共有建制镇54抛个。1956年根据国务院的有关决定,调整为3672个。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建制镇日趋萧条,至1978年只有2000余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不断深入,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乡镇企业迅速兴起,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在中央有关积极发展小城市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的建制镇发展很快,至1988年已达11481个。小城市的蓬勃发展,对促进广大农村剩余劳力的合理转化,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城市创造和集聚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城市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60%以上,绝大部分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都集中在城市。城市是国家或一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流通和国内外交往的中心,城市巨大的辐射和吸引力,带动着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
2.建国四十年来,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500多亿元,建成一大批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供水、排水、煤气、热力、道路、桥梁、公交、园林、环卫和城市防灾等设施;城市住宅建设投资达2500亿元,竣工面积17.7亿平方米,其中仅1979年至1988年投资就达2169亿元,竣工面积12.4亿平方米,1988年全国人均居住面积达6.3平方米。城市各项设施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城市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了社会安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建国四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愈来愈重视城市建设。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城市政府应该集中力量做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改变过去“市长管生产、厂长管社会”的状况。城市政府职能的重大转变,体现了改革、开放的要求。把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城市作为城市政府的首要职责,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和综合功能,带动城乡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