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准形态词
1)  sub-aspect marker
准形态词
1.
By distinguishing two forms instancy aspect expressed by "yi+V" structure: yi+V as and not as a sentence ender, this paper points out yi can be considered as a sub-aspect marker, which, can co-occur in one verbal phrase with le(了) , zhe(着)or guo(过 ) , th.
“一”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种极重要而常见的用法,即置于谓词性成分前,标示动作、行为、状态的“瞬时量”,表瞬时实现,是瞬时体的标记;瞬时体典型的语法形式是可结句的[一V],不可结句的[一V]是非典型形式;瞬时体并存于词法和句法层面,“一”是个“准形态词”;作为瞬时体的标记,“一”可以和典型的体标记“了”、“着”、“过”共现。
2)  configuration noun
形态名词
1.
Secon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nfiguration noun”, we put forward a new species of semantic direction “semantic special dict.
第二,根据“形态名词”的特点,提出语义指向新品种“语义特指”,包括:语义斜指法,语义内指法,语义偏指法,语义深指法和语义外指法。
3)  vocabulary form
词汇形态
1.
Through historical combination on Chinese word of foreign origin and studies on the spreading way and vocabulary form of Chinese word of foreign origin,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special language phenomenon.
通过汉语外来词的历史梳理,探讨汉语外来词的传播方式及词汇形态,以便更好地认识这类特殊的语言现象。
4)  verbal form
动词形态
1.
The usage translation of verbal form in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英语文体中动词形态的用法及翻译
5)  adjective sub-affix
形容词性准词缀
6)  morphology criterion
形态标准
补充资料:准契约的准据法
      准契约为契约以外的债务关系,即没有双方当事人的同意,由于一方的行为或事实依法律规定所产生的债务关系。就大多数国家而言,准契约包括无因管理及不当得利,其准据法没有区别;有的法律将两者分别加以规定,其准据法也有所不同。
  
  事实发生地法  依大多数国家法律的规定,准契约的准据法为事实发生地法。其理由在于准契约既然由于一方的行为或事实所产生,无因管理行为的实施地、不当得利的给付地就是这种法律关系的所在地,当然是最自然的连结因素(见连结根据),这是一个客观的,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因素,也是实际上最方便的因素,因为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有正当原因和是否发生债务关系,只能根据这个地方的法律的规定。
  
  支配原来法律关系的法律  如果无因管理或不当得利不是由一个独立的行为或事实所构成,而是由原先存在的法律关系所产生,例如由于代理人的越权或代理关系消灭后所产生的无因管理,由于买卖合同无效或被取消而产生的不当得利,这时就应适用原来支配代理关系及买卖合同的法律来处理这种无因管理及不当得利,即适用支配其所由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而不适用事实发生地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事实发生地只是一个偶然的连结因素,而原先的法律关系是决定性的因素。1940年的蒙得维的亚《国际民法条约》第43条末句,和《布斯塔曼特法典》第222条,都采取这个主张。
  
  其他法律  由于侵权行为和准契约都由当事人双方中的一方造成,二者虽有违法与不违法之分,但有的国家对二者不加区别,二者的准据法也没有区别。例如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前加编第25条规定,以侵权行为的准据法为准契约的准据法。在分别规定无因管理及不当得利的法律中,例如《布斯塔曼特法典》,则规定无因管理依事实发生地法,而不当得利首先依各当事人的共同属人法,无共同属人法时才依给付地法。这种见解受19世纪后期欧洲大陆法系影响,是扩大属人法的适用范围的反映。
  
  判断无因管理财产行为所产生的物权效果,以及财产权是否已经取得或消灭,适用财产所在地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