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月17日,凌晨五点三十分,天色还未放亮,依然漆黑一片,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隆冬又给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平添了几分凛冽和肃杀之气。就当人们还在暖和的被窝里酣睡之时,俄罗斯空军的一批战斗机悄悄起飞了,它们利用夜幕的掩护,避开了车臣叛军的地空导弹和高射机枪的威胁,直扑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市中心叛军盘踞的据点进行轰炸;与此同时,俄军的远程火炮也向同一个方向发出了怒吼,炮弹在夜空划出一道道耀眼的红光,震破了黎明前的沉寂。
这是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向格罗兹尼发起总攻前的炮火准备。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之一,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族。车臣虽然只是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也必须经过这里,一旦阻塞,俄罗斯的经济损失将相当严重。因此,长期以来,俄国一直把牢牢地控制住车臣作为它的重要国策。
偏偏车臣人以骁勇善战闻名。十九世纪,沙皇俄国经过五十多年的高加索战争,才将车臣征服,于1859年将它并入沙俄的版图。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在1922年成立了车臣自治州。
1934年,车臣与它西边的邻居印古什自治州合并,加入苏联;1936年12月改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1944年,斯大林以车臣人与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理由,把车臣人强行赶出家园,迁往西伯利亚,给车臣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直到1957年,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才得以恢复。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车臣的分离主义势力趁着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顾不到边远地区之际,开始谋求独立。这年的10月,在阿富汗战争中曾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退役将军杜达耶夫,当上车臣共和国的总统。他一上台就公开宣布车臣独立,并建立了车臣的第一支正规部队国民卫队,人数最多时达到六万人。
眼看着车臣变成公然与中央政府唱对台戏的独立王国,成了俄罗斯联邦的心腹大患,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讨伐桀骜不驯的分裂势力。一开始,俄军把车臣叛军当成乌合之众,根本不放在眼里,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夸下海口:“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即可拿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
但是,万万没有料到,俄军会在小小的车臣损兵折将,碰了一鼻子灰。俄罗斯动用了四万人的陆军、空军、内务部队和特种兵,出动数百辆坦克、装甲车以及大炮、飞机、导弹等现代化武器,足足打了二十个月,虽然重创了车臣武装,杜达耶夫本人也被精确制导的导弹击中丧命,但俄军却付出了几千名官兵牺牲的惨痛代价,外加两万多平民丧生,到头来只得停战求和,黯然撤军。
相对于战场上的失利,第一次车臣战争后,俄罗斯在政治与战略上的损失更大。杜达耶夫之后的车臣当局,一方面利用和平协议不断地向联邦政府索要财政资助和能源,一方面纵容非法武装频频骚扰毗邻地区,制造各种恐怖事件,并且勾结国外宗教极端势力插手介入,在分裂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为了彻底解决车臣问题,在担任总理不久的普京的精心策划下,1999年8月,俄罗斯抓住车臣叛军入侵临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这根导火索,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普京充分展示了他果敢坚毅的硬汉形象。叶利钦总统辞职,任命他为代总统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2000年的元旦期间,前往前线视察。3月20日,他亲自乘坐苏-27战斗机飞过车臣战区。他下令,哪里有叛匪就在哪里消灭他,如果在厕所里发现匪徒,就直接把他塞进茅坑里。
俄军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失利的教训,一改上次冒进深入的打法,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配合空降兵、特种兵的奇袭、突击、围剿等战术,不断地歼灭和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