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女子国民捐运动
1)  the donation movement of woman's citizen
女子国民捐运动
2)  women citizen
女子国民
3)  National Movement
国民运动
1.
Analysis of Chen Duxiu s national movement theory;
陈独秀“国民运动至上论”思想探析
4)  national female middle-and long-distance runners
国家女子中长跑运动员
5)  Chinese women soccer player
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员
6)  money-raising campaign
募捐运动
补充资料:捐输、捐纳、捐例
捐输、捐纳、捐例

    中国清代商民向朝廷报效银两,或为获得官衔输纳银两,或对地方修建文庙等公益事项捐献财物,及朝廷所定的相关章程。
    捐输  清中叶以前,遇有国家庆典、筹集军饷、皇帝巡幸、工程建设等浩繁开支,准许巨商富民捐款报效,曾举办临时性捐输。其后,捐输定为常例,在国家正项财政收入中,列有捐输名目。
    捐纳  政府实行的捐官制度。以捐纳一定数额的银两获得授予的官衔(虚衔或实职)。康熙十三年(1674)因平定三藩之乱,实行捐纳以补军费不足,至十六年,收入银 200余万两,捐纳知县500余人。雍正时因西北用兵 ,耗饷甚多,财政拮据,开捐纳以弥补,除道府不准捐纳,以下各官皆可捐纳,并扩大到武职。乾隆帝即位时,与准噶尔议和后大军渐撤,军费锐减,下诏停止捐纳。到乾隆后期,各省或停或复不一。其时文官可捐至道府、郎中,武官可捐至游击。鸦片战争后,清廷财政支出激增,战乱、灾荒频仍,于是广开捐例,京官郎中以下,外官道台以下均可捐纳。
    捐例  又称事例。政府所订捐官章程,分暂时事例和现行常例两种。顺治时招民授职,捐银约七八千两,亦有至万金者,但仍行考试,文理通顺者为知县,不通者改授守备。此捐例之始。康雍时期,只捐虚衔,不能作实官。虚衔之外,还有封典,使祖父母、父母也可以由此穿戴品官的服饰。清代后期,将捐款列为正项财政收入,虚衔之外可以捐实官。捐什么官,要多少银子,皆明订章程。
   清代官员出身,经科举考试的谓之科班,是为正途;经财物捐纳的谓之捐班,视为异途。在官场中,前者较受人尊重,后者往往为人轻视。清统治者为捐纳制度虚伪掩饰,故《大清会典》不载。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