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经济诈骗犯罪
1)  crime of economic fraud
经济诈骗犯罪
2)  fraudulent crime
诈骗犯罪
1.
Some Suggestions on Fraudulent Crime;
关于诈骗犯罪的几点思考
3)  economic fraudulent crimes
经济诈欺犯罪
1.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 fraudulent crimes in China, the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Canadian criminal laws of economic fraud in five aspects: the legal forms, the subjective elements (mens rea),the objective elements(actus reus), the device of sentences and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s and legal reactions toward economic fraudulent crimes.
基于我国经济诈欺犯罪的现状 ,从经济诈欺刑事立法的形式、该类犯罪的主观要素、客观方面要素、刑罚设置以及两国刑事法学界和司法界对该种犯罪不同反应的观念形成等五个方面 ,对中加经济诈欺刑事立法作以比较研究和相关评介。
4)  economy cheating
经济诈骗
1.
Points out economy cheating is result of change of social morals causing by commodity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has the direct relations with the lack of social control and faint guarantee ability to economy life that government and law should have.
以《杜骗新书》中的有关史料为主要线索,对晚明民间经济生活中的零售业诈骗现象和运输业诈骗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经济诈骗是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的社会风气变化的结果,与政府和法律的社会控制力的不足及对经济生活保障能力的微弱有直接关系。
5)  the offenses of the credit card deceives
信用卡诈骗犯罪
1.
The property affirming to the offenses of the credit card deceives;
信用卡诈骗犯罪定性研究
6)  financial fraud crime
金融诈骗犯罪
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unifica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y, financial fraud crime shows the traits of intellectualiz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金融诈骗犯罪对我国金融体制的危害日趋严重。
补充资料:法人经济犯罪


法人经济犯罪


  法人经济犯罪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问题,英美法系国家认为法少、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但由于法人自身的特点,对其无法适用自由刑和生命刑,在处罚上一般都用罚金来代替。大陆法系国家则格守“法人无犯罪能力”、“社团不能犯罪”的传统观念,都不设法人可罚性的规定。日本近年来在一些行政法中,都有一些对法人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按照中国的传统观点,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而法人只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不能作为犯罪立体承担刑事责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法人犯罪活动突出,严重危害国计民生,中国立法机关已逐渐采纳法人犯罪的观点,在刑事立法上已有所体现。1987年1月22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犯走私罪的,由司法机关对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该单位判处罚金,判处没收走私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和违法所得。”这一规定,是中国在法律上确认法人犯罪并采用双罚制原则的第一个刑事立法例。此后,1988年《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1988年《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和1989年《关于当前处理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投机倒把犯罪案件的规定》,相继规定了法人犯罪的有关处罚办法。 综合各种有关规定,所谓法人犯罪,指为法人谋取不法经济利益,经过法人机关决策、授意或者批准,由法人代表人或者其他人员从事的危害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情节严重的行为。这说明:犯罪主体是法人;犯罪客体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犯罪的主观要件是为法人谋利益的故意行为;犯罪的客观要件是经过法人机关决策、授意或者批准并由法定代表或其他人员施行的、危害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情节严重的行为。法人具有犯罪能力,能够进行犯罪活动,是因它具有行为能力,它的行为能力又是由于它的独立的意志能力所致它的这种犯罪能力既不能离开自然/、而独立行为.又不等于自然人的行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由集体实施的犯罪能力。如同它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一样,它也能承担刑事法律责任。所以,对法人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既符合犯罪构成理论,也符合刑罚的目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