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太始四年
1)  93BC
太始四年
1.
Wang Guo-wei and professor Xu Shuo-fang think the letter must be written in the 93BC, but Zhao Yi in Qing Dynast and professor Cheng Jin-zao considered it written in the 91BC.
《报任安书》的写作年代历来有汉武帝太始四年和征和二年两说。
2)  2nd year of the Taishi reign
太始二年
3)  initial sun
初始太阳
4)  quadrennium [英][kwɔ'dreniəm]  [美][kwɑd'rɛnɪəm]
四年
5)  tectonic acceleration
起始年代
6)  starting age
初始年龄
补充资料:太沧法师(1894~1968年)
【太沧法师(1894~1968年)】
  江苏镇江的金山江天寺,俗称“金山寺”,千百年来,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何以故呢?原来民间的通俗故事《白蛇传》,透过“水漫金山寺”等戏文的传播,千百年来,使金山寺的名称深入民间,并附会上许多神话的传说。事实上,金山寺本来是历史名刹,它建于六朝梁武帝时代,初名泽心寺,因梁武帝曾在此建水陆道场,故改名游龙寺。唐宣宗大中年间,宰相裴休信佛,送子出家,法名法海,人称裴头陀。据说裴头陀无意中在江边挖大一批黄金,送交地方官李琦,李琦上报朝廷,朝命把黄金作为重修游龙寺之用,并赐名金山寺。清季康熙帝南巡时,曾游金山寺,改名“江天禅寺”,并御书匾额,悬挂寺门。但人们叫习惯了,仍称为金山寺。
  金山寺本来是在长江中游一个岛屿上,后来因为南岸流沙淤积,到清季同治初年,就与南岸陆地相连了。金山寺建于六十公尺高的陡峭岩山上,从山脚到山顶,一幢幢殿宇厅堂,亭台楼阁,栉比鳞次,把山包围起来,远眺金山寺,金碧辉煌,当地人有“金山寺裹山”的说法。金山寺有寮房三、四百间,明清之际,全盛时常住众千余,入民国后犹维持三、四百人。这座千年古刹,历代高僧辈出,如脍炙人口的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佛印就是金山寺的高僧之一。民国时代的太沧老和尚,是播迁台湾时的最后一任住持。
  太沧老和尚俗家姓张,江苏省东台县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岁次乙未的中秋节。父名张宝田,母亲周氏,家道殷实,以好善称著乡里。太沧八岁就外传,受传统儒家教育,清季末年,废除科举,设立学校,他转入新制小学肄业。宣统二年(一九一〇年),入东台县的旧制中学堂。在校肄业期间,赶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时局不安。东台县中学因受时局影响而关闭,太沧亦因而失学。辛亥革命成功,满清覆灭,民国肇建,青年人从军风潮颇盛,太沧是年十八岁,他曾到南京去考过军事学校,卒因眼疾关系未能录取。过了年余,由他姨丈的介绍,到如皋县东门外的菩提禅院,依于海澄和尚座下剃度出家,法名太沧。时为一九一四年,太沧年二十岁。
  太沧在禅院内依师学习佛门仪轨,读诵经论,他国学基础颇佳,加以天质颖悟,翌年即能背诵全部《法华经》。海澄和尚对他有心栽培,请村中褚秀才为他讲授经史及老庄之学。一九一七年,于镇江金山江天寺受具足戒。继而留在江天寺参学,坐了一年禅堂,之后担任执事,历任汤药、衣钵,以任事尽心,颇得方丈青权老人青睐。一九二一年升知客。十一年辞职离山,出外行脚参访。初到扬州天宁寺,听慧西法师讲《华严经》,又从摩尘法师学《法华经》及《天台四教义》。为时未久,闻知安庆迎江寺创办了一所“安徽僧学校”,由毕业于上海华严大学的常惺法师任校长,蕙庭、觉三为助教。太沧负笈安庆,依常惺法师受学。安徽僧学校之创办,与太虚大师有间接关系。一九一九年,太虚大师在北京讲《维摩诘经》,一位马冀平先生听讲,因为生信,皈依了三宝。一九二二年马冀平出任安徽财政厅长,乃与迎江寺住持竺庵和尚,发起成立僧学校培育僧材,始有安徽僧学堂的成立。太沧是年抵安庆入学,依常惺法师学宋译《楞伽经》及五教仪;听慧三法师讲《解深密经》;听度厄法师讲《楞严经》。
  一九二四年金山江天寺传戒,召太沧回寺在戒坛任执事。太沧退学回山销假,仍任知客。翌年任副寺,典库房。在这段时间中,有金山活佛之称的妙善禅师,也在江天寺挂单,太沧和他打过很长时间的交道。据太沧老和尚晚年语人说,民国初年他到江天寺坐禅堂时,妙善已到了江天寺,住在藏经楼上的闲寮房中自修。此时还没有人称他为活佛,但他的灵异事迹,早已众所共知了。一九一九年,内蒙古的章嘉活佛从南普陀山回到上海,要到镇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