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illage building structure
村居结构
2) Folk house structure
民居结构
3) population structure
居群结构
1.
Preliminary study on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平榛居群结构与遗传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2.
The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Magnolia Sieboldii including population structure,the insects,pollination by manpower,as well as the ways of dispersal of seed and fruit has been observ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分析了小花木兰居群的繁殖生物学,对其居群结构、访花昆虫、人工授粉、繁殖体及其散布情况进行了研究。
3.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Cycas debaoensis Y.
Chen)的居群结构调查情况,并与百色地区林业局1998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4) inhabitancy configuration
居住结构
1.
Developing Modern society citizen club——On the relationship of inhabitancy configuration change and improvement of civil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发展现代社会公民俱乐部——论居住结构变化与公民民主意识的提高
5) residential structure
居民结构
1.
The population size and residential structure of the market towns in the Taihu Lake Valley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南宋太湖流域市镇的人口规模与居民结构
补充资料:村居苦寒
【诗文】: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注释】:
①大寒岁:数九隆冬,天寒地冻。②褐裘:以褐色面料做的皮衣。 ③被:绸被。④无垅亩勤:不干农活。这几句是说,在这数九隆冬、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农民尤其辛苦。这时的我,住在温暖的房子里,深掩着门,寒风无法吹进,坐着的时候穿着裘皮衣,睡下盖着绸子被,坐卧都很暖和。既无饥冻之苦,又不下地干活,和那些严冬之下仍在辛苦干活的农人比较,我实在惭愧,我这算是什么样的人呢?在古代,一个封建士大夫阶级的知识分子,如此同情农民的疾苦,在好几篇诗作中,屡屡自剖自责,实难能可贵。--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http://tshjj.yeah.net/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白居易因母亲逝世,离开官场,回家居丧,退居于下邽渭村(今陕西渭南县境)老家。退居期间,他身体多病,生活困窘,曾得到元稹等友人的大力接济。这首诗,就作于这一期间的元和“八年十二月”。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当系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这首诗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他们是多么痛苦呵!后一部分写自己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象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
除对比之外,这首诗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体现了白诗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艺术风格。
(贾文昭)
【出处】:
全唐诗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注释】:
①大寒岁:数九隆冬,天寒地冻。②褐裘:以褐色面料做的皮衣。 ③被:绸被。④无垅亩勤:不干农活。这几句是说,在这数九隆冬、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农民尤其辛苦。这时的我,住在温暖的房子里,深掩着门,寒风无法吹进,坐着的时候穿着裘皮衣,睡下盖着绸子被,坐卧都很暖和。既无饥冻之苦,又不下地干活,和那些严冬之下仍在辛苦干活的农人比较,我实在惭愧,我这算是什么样的人呢?在古代,一个封建士大夫阶级的知识分子,如此同情农民的疾苦,在好几篇诗作中,屡屡自剖自责,实难能可贵。--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http://tshjj.yeah.net/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白居易因母亲逝世,离开官场,回家居丧,退居于下邽渭村(今陕西渭南县境)老家。退居期间,他身体多病,生活困窘,曾得到元稹等友人的大力接济。这首诗,就作于这一期间的元和“八年十二月”。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当系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这首诗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他们是多么痛苦呵!后一部分写自己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象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
除对比之外,这首诗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体现了白诗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艺术风格。
(贾文昭)
【出处】:
全唐诗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