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的粮食危机
1)  food crisis in China
中国的粮食危机
2)  food crisis
粮食危机
1.
Problems faced by China s fertilizer industry in global food crisi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m;
全球粮食危机中化肥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
In the 21th century,the unprecedented food crisis is confronted by the world,how to guarantee china food security has been the hot spots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进入21世纪,世界面临史无前例的粮食危机,如何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3.
China devoted in solves the whole world food crisis causes the majority of countries and the global populace eliminates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China,set up the positive image and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中国解决好自身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就已是对世界的一种贡献,而致力于解决全球粮食危机更是使得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大部分国家和全球民众消除误解,更加了解开放的中国,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和国际影响。
3)  grain crisis
粮食危机
1.
The grain crisis and its causes in KMT rule area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粮食危机及其原因
2.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Policy for Unified Purchase and Sale of Grai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rain crisis in 1953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neral line for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与1953年粮食危机的出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有密切的关联。
4)  food policy in China
中国的粮食政策
5)  China foodstuff
中国粮食
6)  Food Crisis Theory
粮食危机论
1.
Food Crisis Theory: Refraction the Economists’Different Thoughts;
粮食危机论:折射经济学家的思维分歧
补充资料:中国粮食作物地理
      中国粮食作物种类多、分布广、地域差异大。生产水平不平衡而发展潜力大。中国栽培较普遍的粮食作物共有20余种,其中有些还有春播、夏播、秋种和冬种之分,而每种作物又有不同的品种,世界各种主要粮食作物几乎都见于中国。中国是世界重要产粮国之一,1990年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22.8%,稻谷、甘薯产量均占世界第1位,小麦和玉米、谷子居第2位,大豆和高粱居第3位。
  
  中国粮食作物面积占全部耕地的76.5%,产值约占种植业的70%,粮食使用劳力和投资亦均占种植业的70%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1990年比1949年粮食总产增长了3.9倍,比同期世界粮食年产量递增为快,但产量不稳定。
  
  中国粮食作物的地区分布及其特点 除少数纯牧区县外,中国各县均有粮食栽培,但地区分布很不平衡,粮食组合又各具特色。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乌审旗一线以东及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5%和96%;西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不足全国的5%,粮食产量仅及全国的4%。不同的粮食作物分布相对集中:①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稻谷生产为主,同冬作(小麦、油菜、蚕豆、豌豆、绿肥)进行复种轮作,实行一年两熟或三熟制,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195%。 ②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生产为主,在其偏南的冬麦区主要和夏作(玉米、谷子、大豆、绿肥)轮作,实行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 150%,在其偏北的春麦区主要同糜子、谷子、马铃薯、玉米、豌豆等轮作,以一年一熟为主,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115%。③东北3省大部分地区以玉米、大豆、高粱、谷子为主和小麦轮作,基本上实行一年一熟,粮食耕地复种指数低于100%。 ④西部青藏高寒山区以青稞、豌豆、春麦为主,实行轮歇轮作,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95%。
  
  199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346.5万公顷,每公顷平均单产3.93吨,属世界中等水平。由于洼涝、盐碱、风沙、干旱、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等原因,全国约有1/3的粮食耕地每公顷仅产1.5吨左右,主要分布于黄淮海平原洼涝地区、 黄土高原、 东北地区山林区、半农半牧区、青藏高寒区及西北内陆干旱区。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 以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等为主,其中又以稻谷、小麦、玉米分布最广,产量最多,三者合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6%以上。
  
  ①稻。中国是世界种稻最早、 产稻谷最多的国家。稻谷在各种粮食作物中平均单产最高,占粮食播种总面积的29%、总产量的42.4%。全国90%以上的稻谷集中于淮河、秦岭以南的南方地区。按自然条件和稻谷栽培制度及品种类型又分为:a.华南双季稻籼稻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福建闽江、晋江和九龙江下游河谷盆地,广西浔江、郁江、贺江、桂江流域和柳江下游及台湾西部平原,稻谷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80%以上,多实行双季稻与冬小麦、冬甘薯或油菜、冬绿肥一年三熟轮作。 在海南岛东部万宁、 陵水、崖县和北部儋县是三季连作稻地区。此外,局部地区尚有再生稻、混作稻和旱稻栽培。b.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区。主要分布在南岭以北,秦岭、 淮河以南的 12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地区,稻谷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 2/3,是中国最大的稻谷集中产区。20世纪50年代前以单季籼稻为主,50年代发展稻麦两熟,60年代发展双季稻,70年代大量发展双季稻三熟制。1980年以后双季稻面积缩减,一季中稻面积回升。c.云贵高原稻谷区。稻谷分布垂直变化明显,由海拨1200米的河谷两季稻到2000多米的一季粳稻均有,为中国重要的糯稻产区。b.四川盆地丘陵稻谷区。以单季中稻为主,面积和产量均占稻谷的70%;分布上限可达2400~2500米,为全国水稻分布的海拔高度较大地区之一。双季稻面积不大。稻谷在北方地区种植少,且零星分散,近几年有所发展,以东北三省稍多,面积约占北方稻区的40%。
  
  
  ②小麦。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的26.7%和23%,广布全国,以黄淮海平原及长江流域最多,可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以冬小麦为主,其面积和产量均占小麦80%以上。全国有14省、市、区种植春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占全国春小麦面积的 85%以上。冬小麦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冬麦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冬小麦的 70%左右,大都和玉米、甘薯、高粱、谷子、大豆等轮作,多实行二年三熟,部分一年一熟或一年二熟。折多山以东、淮河秦岭以南属南方冬麦区,大部地区实行麦稻两熟制或麦稻稻、麦豆稻、稻麦肥等三熟制。但长江以南、湖南以东各省区小麦种植很少,如江西、广东和广西。
  
  
  ③玉米。玉米在粮食作物构成中仅次于稻、麦,而居杂粮之首,1990年玉米播种面积2140.1万公顷,产量9681.9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1.69%,主要集中栽培区是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经辽南、冀北、晋东南、陕南、鄂北、豫西、四川盆地四周及黔、桂西部至滇西南,面积占全国玉米面积的80%左右,其中东北多于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以一熟春播玉米为主。黄淮海平原和西南山地为春播、夏播玉米混合区。华北地区二年三熟制多采用春播玉米晚熟种,一年二熟制则用夏播玉米早熟种。云贵川三省从海拔300~2500米均有分布,在1000米以上多为一熟春播晚熟种。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各省区为春播、夏播、秋播玉米混合区。
  
  
  ④高粱、谷子、大豆。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辽、吉、黑 3省和华北各省区高粱面积和产量约分别占全国的78%和86%,是洼涝盐碱地区的主要作物。谷子耐旱性强,全国95%的谷子面积集中分布于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松辽平原和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东北和西北以春谷为主,华北夏谷居多。大豆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的沈阳-哈尔滨-克山铁路两侧平原地带,松花江下游,黄淮海平原的鲁西南、豫东、冀东北及晋西北和苏皖两省淮北地区,大豆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6%和80%。
  
  ⑤薯类作物。以甘薯为主,约占薯类面积的80%,次为马铃薯和少量木薯。1990年全国薯类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总计的8%和6.1%。甘薯除青藏高原外,各地均有,以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和四川盆地最多。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以夏秋薯为主,华南沿海以秋冬薯为主,内蒙古东部及东北三省以春薯为主。马铃薯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各地。木薯集中分布在南岭以南的两广、滇南。
  
  商品粮产区 中国生产水平较高的余粮区,主要分布在:①中国南方各大江河湖泊冲积平原、三角洲和湖盆平原,如江淮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江苏苏北平原等地区。②东北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③安徽皖北平原,内蒙古后套,宁夏引黄灌区和河西走廊地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