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ast Asian Identity
东亚认同
1.
Along with the growth of internal cooperation, the East Asian identity blossom again after the East Asian crisis.
东亚国家主要可以从增强相互依存的强度、培养共同命运的意识、增强同质性以及进行自我约束等方面为东亚认同的构建做出努力,其中尤其需要加强的是东亚机制的建设,同时大国在其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2) Analysis on East Asian Identity
东亚地区认同分析
3) ASEAN Identity
东盟认同
4) sub collective identity
亚集体认同
1.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dominant community and the sub collective identity is a widespread problem.
这种主导共同体与亚集体认同矛盾的现象在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构建中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如何在宪政建设中解决这个问题对加拿大联邦制的前景至关重要 ,而且对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将来的宪政建设也有很大的启示作
5) East Asian Community
东亚共同体
1.
Second Joint Statement on East Asia Cooperation and East Asian Community Building;
《第二份东亚合作联合声明》与东亚共同体建设
2.
Asianistic Thinking and the Current Establishment of the East Asian Community-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s its Axis;
亚洲主义思维与现今的东亚共同体建设——以中日关系为轴心
3.
How does East Asian Community "Literatur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全球地域化”语境下东亚共同体如何“文学”?
6) East Asia Community
东亚共同体
1.
Construction of East Asia Community and the Role of China;
“东亚共同体”的构建与中国的作用
2.
East Asia Community:Regional and National Perspectives;
“东亚共同体”:地区与国家的观点
补充资料:角色认同说
角色认同说
role identificational theory
角色认同说(role identificational theory)解释性别角色的获得和两性心理行为特征的形成的一种性别差异心理学理论,渊源于精神分析学派,以后也为其他学派所借用。精神分析学家十分强调认同在男女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认同是保持心理平衡的防御机制。男女儿童为消除恋母、恋父情结,把自己放置于同性父母以及其他同性成人的地位,从而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和特定的心理行为特征。当儿童的性心理发展到阳具欲期,才开始形成性别差异。男孩产生的是恋母情结,但由于阉割恐惧,他抑制自己对母亲的性欲冲动,转向与父亲相认同,以达到替代性满足,结果内化了由父亲所代表的社会规范和继承了由父亲所代表的男性权力与品质。女孩由于阳物妒羡产生的是恋父情结,但这种愿望既得不到真正的满足,又得不到彻底的解脱,其性别角色认同获得的是依附、被动、自卑、嫉妒、受虐等女性特征。弗洛伊德解释两性差异形成的阳物中心论观点受到了后人的批评,但其关于性别角色认同的思想则为后来的学者所探讨。社会学习理论在解释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进程时,也强调了模仿、认同的作用。 (茜冬杏撰高玉样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