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胡塞尔现象学
1)  the phenomenology of Husserl
胡塞尔现象学
1.
As a cognitive tool in this paper, a new understanding of “Er-shih-ssu shih-p in” is explored through the phenomenology of Husserl.
文章把胡塞尔现象学作为认识工具来重新理解《二十四诗品》。
2)  Phenomenology of Husserl
胡塞尔的现象学
3)  Husserl's Philosophy
胡塞尔哲学
4)  Husserl's aesthetics
胡塞尔美学
5)  Husserl
胡塞尔
1.
On Kant,Husserl and Wittgenstein s Approaches to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Geometric Figure;
论康德、胡塞尔与维特根斯坦关于几何图形的哲学思考
2.
Investigation of Husserl s Criticism of Mordern Science;
胡塞尔科学批判思想探析
3.
On Husserl s Critique of the Theory of Image as Sense;
论胡塞尔对意义的图像论的批驳
6)  Edmund Husserl
胡塞尔
1.
Traditional Puzzle of Epistemology and the Answer of Edmund Husserl;
传统认识之谜与胡塞尔的解答
2.
The Logic Evolvement of Edmund Husserl's Evident Knowledge Idea
胡塞尔关于知识明证性思想的逻辑演进
3.
In academic circles,Maurice Merleau-Ponty,considered to be most closed to Edmund Husserl,has been regarded as a mid-period metaphysician.
彭迪与胡塞尔最接近,视他为中期形而上学家。
补充资料:胡塞尔,E.
      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生于现属捷克斯洛伐克的普罗斯涅兹城,系犹太族后裔。他早先攻读数学、物理,1881年获博士学位,1883年起在维也纳追随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F.布伦塔诺(1838~1917)钻研哲学,先后在德国哈雷、哥丁根和弗赖堡大学任教,1938年病逝于弗赖堡。胡塞尔的大量著作有些发表于生前,有些出版于死后,有些仍在整理编辑中。重要的著作有:《算术哲学》(1891)、《逻辑研究》(1900~1901)、《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1910)、《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1913)、《形式的和先验的逻辑》(1929)、《笛卡尔沉思》(1950)、《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1954)、《第一哲学》(1959)等。
  
  胡塞尔哲学思想的发展可分为 3个时期:前现象学时期(1900年以前)、现象学前期(1901~1913)和现象学后期(1913年以后)。前两个时期主要是批评19世纪各种经验论的心理主义,发展布伦塔诺的意识意向性学说,建立了从个人特殊经验向经验的本质结构还原的"描述现象学"。他提出了一套描述现象学方法,即通过直接、细微的内省分析,以澄清含混的经验,从而获得各种不同的具体经验间的不变部分,即"现象"或"现象本质"。这一方法又被称作本质还原法。胡塞尔倡导的早期现象学运动,主张在各人文学科内运用现象描述或本质还原法,从中获取较直接、较真确的知识。胡塞尔试图借助描述现象学的悬置 (epoché )原则,将一切有关客观与主观事物实在性的问题都存而不论,并把一切存在判断"加上括号"排除于考虑之外。他以为这一哲学立场既可避免当时自然科学中的经验论的"自然主义",又可避免当时德国"精神科学"中的历史相对主义,从而在哲学研究中奠定具有普遍确定性的认识基础。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意识本身,尤其是意向性活动或意向关系。意向关系既包括意向作用(noesis),又包括意向对象 (noema)。他认为,意向对象不是客观实体,意向作用也不是经验性活动,它们分别是聚结于意向关系体内的特定方面。他主要研究对象在意识中的显现方式,即对象的"透视性形变"、显现时的清晰度,以及意向关系体的统一化作用。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最终演变为更彻底的主观先验唯心主义。目标是使现象学还原深化为"纯粹意识" 或 "纯自我",以便使知识的"客观性"或确定性建立在纯主观性的基础上。经过这一还原,一切经验性内容都将被排除,只留下"纯粹意识"或"先验意识",包括所谓先验自我、意向作用和意向对象。他认为,先验自我是意识和意向结构的最深核心,同时也是推动心理活动和引发知识结构的总根源。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所关注的中心课题是先验意识的构成作用及主体在其特殊视界内经验到的"生活世界"。他指出,从个人生活世界向人类共同世界的过渡,是通过所谓"主体间关系体"来完成的。胡塞尔因其在现象学中的先验唯心主义与彻底主观主义的立场、观点,使他在现象学学派内部不断受到批评。但他提出的一些分析方法,在20世纪初以来的西方哲学与人文科学中一直具有重要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