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构想问题
1)  Meditate questions
构想问题
2)  major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主要问题与构想
3)  thought problems
思想问题
1.
The thought problems among today s poverty stricken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auses of such problems are analysed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对目前高校中出现的特困生思想问题进行了概括 ,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提出了做好特困生思想工作的几点建议。
4)  ideological problems
思想问题
1.
On the Enlargement of Gap between Richness and Poverty and People s Ideological Problems;
贫富差距扩大与人们的思想问题分析
2.
The major ideological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analyzed,including the weakening of ideals and beliefs,lack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and ideological and emotional instability.
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主要走向,如理想信念弱化、缺乏社会责任感、思想情绪不稳定等,指出造成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网络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冲击,提出"标本兼治"的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问题的新思路。
3.
The thesis analyses some ideological problems and their harms in the mergence-and-system -chang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makes a discussion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it in those schools.
文章分析了合并与改制高校存在的几种思想问题及其危害,论述了加强合并与改制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合并与改制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5)  think over a problem
想问题
6)  reverse problem conjecture
逆问题猜想
1.
Aiming at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knowledge discovery research,"reverse problem conjecture" and "magnet effect conjecture" are proposed.
针对目前知识发现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知识发现"逆问题猜想"和知识发现"磁铁效应猜想"。
补充资料:《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毛泽东论述经济和财政的关系,以及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著作。1942年12月,毛泽东以《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为题,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一个长篇报告。本文是报告中的第一个问题,原题是《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在编入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改为今题。
  
  
  当时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在财政上遇到极大困难。由于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进攻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军队、机关干部和学校人员,缺少最必需的生活用品。毛泽东为了给解决财政困难指明前途,作了这篇报告。
  
  本文论述了十个问题。文中着重阐明了经济和财政的关系;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应遵循的原则和应发展的各项生产事业。
  
  发展经济,才能解决财政困难 毛泽东指出,为了解决当时的财政困难,有些同志企图缩小必不可少的开支。他们不理解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有许多同志片面地看重了财政,不懂得整个经济工作的重要性。财政工作固然很重要,但决定财政的却是经济。为了发展经济,在陕甘宁边区建立和发展了公营经济。边区政府办了许多自给工业;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发展了以自给为目标的农业和工业;几万机关和学校人员,发展了同样的自给性经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也都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帮助群众发展经济  毛泽东指出,人民群众为了抗日和建国的需要,多负担一些经费是应该的,也得到了人民的谅解。但必须使人民的经济有所增长,使人民的生产有所发展,也就是对人民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盐业和商业,要采取帮助其发展的适当步骤和办法,帮助人民发展经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人民的收入,使人民所得大于所失。
  
  在公私关系上,毛泽东认为,应是"公私兼顾"或"军民兼顾"。向人民征收抗日经费,既不能不顾战争的需要,片面强调政府应施"仁政";又不能不顾人民的困难,竭泽而渔。
  
  精兵简政 在陕甘宁边区的高级干部会议后,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都实行了"精兵简政"。按照"精兵简政"工作的要求必须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项目的。精简,就是减去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统一,就是建立统一的、指挥如意的、使政策和制度能够贯彻到底的工作系统;效能,就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就是节省一切不必要的支出。在经济和财政工作中,还要求克服官僚主义,反对贪污现象。
  
  在本文所阐述的理论指导下,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生产事业得到了发展,克服了当时在财政经济上遇到的严重困难,提高了军队、机关、团体、学校人员和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从物质上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