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1)  discussions on the criteria of truth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2)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 of criterion of truth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  1978 debate on truth criterion
真理标准讨论
1.
The 1978 debate on truth criterion in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CCP\'s) newspapers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n introspection of the ideology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a movement of emancipation of the mind and its early trend toward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as well.
研究发现党报开展真理标准讨论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或若干个时间点,与之相伴随的是大量相关文章在党报的刊发。
4)  criterion for testing truth
真理标准问题
5)  the movement of discussing the criteria of truth
真理标准讨论运动
1.
A significant event in China s contemporary history, the movement of discussing the criteria of truth has aroused attentions and efforts from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scholars.
真理标准讨论运动作为当代中国史上的一个亮点 ,引起相当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6)  problem discussion
问题讨论
1.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PRC,a"problem discussion"column was started by the magazine China s Youth to carry out the ideal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建国初《中国青年》杂志通过开展"问题讨论"来进行理想教育。
补充资料:真理标准
      检验和判定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尺度、准绳,是真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没有正确的真理标准便不可能区分真理与谬误。
  
  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的几种基本观点  怀疑论者对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对它的认识持否定的怀疑态度,他们否认有可能认识世界从而获得真理,因此也就取消了真理标准的问题。例如,古希腊的高尔吉亚曾提出3个命题:①什么也不存在;②即使存在着什么,也是不可认识的;③即使是可以认识的,也不可能把认识了的传给别人。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周则用"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相对主义观点,否定真理标准的确定性。
  
  哲学史上多数哲学家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人可以认识真理,主张存在着检验真理的标准。但是对于这个标准是什么,却说法不一。唯心主义哲学家反对反映论,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主张在主观的范围之内寻找真理标准,用精神去检验认识。其中有的以主观心理状态、感觉、观念为标准,如王阳明把所谓与"良知"相等同的"天理"作为标准,G.巴克莱把"集体的知"说成是"实在性的证据",逻辑实证主义者则主张"经验的实证原则";有的则完全从功利主义出发,把知识是否满足自己需要作为真理标准,如实用主义者主张"有用即是真理",不管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的从逻辑主义出发,认为只要逻辑上严密、清晰,排除了逻辑矛盾的就是真理,但是他们不能指出作为逻辑推理出发点的原理和推理方法本身的真理性如何加以检验,而把它们当作是先验的、先天自明的;还有真理标准的"约定论"观点,即主张作为逻辑体系推论前提的最简单明白的原理,其真理性是人们的信念所约定的,因此无需检验。在G.W.F.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中,真理是认识同"绝对精神"的"同一",这种"同一"要通过人的合目的的活动即实践来检验。这是在唯心主义范围内对于真理标准所能提出的最深刻见解。但是他所说的实践,还不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不过是绝对精神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
  
  唯物主义者一般都承认真理的客观性(见客观真理),以是否符合客观现实作为区别认识的真理性的依据。但这只是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真理的问题,还未进一步说明检验认识之是否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标准是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解决真理标准问题以前,唯物主义者关于这个问题曾有过一些有价值的见解。例如,D.狄德罗认为,只有把理论同外界事物联系起来对照考察才能明确它们的真假,只有实验才是检验的标准。L.费尔巴哈则说:"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他们都具有以实践为真理标准的思想萌芽。但是由于缺乏对实践及其本质的科学了解,他们的观点仍未能真正超出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直观性和历史唯心主义的范围,总体上仍是把真理标准归结于感性直观或客观事物本身。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确立,同时也正确地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认为人类的全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想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使主观认识客观化,从而使思维真正与客观现实紧密联系起来,能够加以比较;只有实践获得了预见的成果,才能证明人们的思维与它所反映的事物的客观本性相符合。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方式能够对"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现实"这一问题给予根本可靠的回答。实践作为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在其中的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实践的指导思想,又是理解和表达实践成果的必要条件。但是逻辑证明并不能脱离或代替实践。逻辑本身是实践亿万次重复的结果,逻辑方法和作为逻辑推论前提的判断,其真理性也要靠实践来确证。因此,实践高于逻辑证明,归根结柢只有实践才是真理的唯一标准。辩证唯物主义强调,逻辑分析的每一步都要用事实,即通过实践来检验。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唯有实践才是真理的标准,舍此无他;实践最终能够检验出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从而确保人对世界的认识的可靠性和不断发展。这是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无可否认的根本性质,即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同时,实践又是具体地历史地发展着的,每一特定条件下的实践都会有自己的社会历史局限性。因而,实践对认识的每一次具体的检验又都具有局部的、未能最终完成的性质,这就是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矛盾,是在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地解决的,这也决定和推动真理不断从相对走向绝对(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列宁关于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辩证统一的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这种意义:"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列宁选集》等 2卷,第142页)。
  
  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有着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现实意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