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Zhou-Xinfang way
周信芳道路
2) Zhou Xinfɑng
周信芳(1895~1975)
3) quasiperiodic transition
准周期道路
4) road information
道路信息
1.
Firstly, road information is employed to modify the target dynamic models used by filter, including modification of state transi- tion matrix and process noise.
在该算法中,道路信息的利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利用道路对目标运动的约束修正滤波使用的运动模型,包括对状态转移矩阵的实时修正和对过程噪声的修正。
2.
Based on vehicle kinematics model including road curvature input with the aim of minimizing lateral deviation,the road information required for active steering was analyzed.
利用设计的转向控制器进行了恒定道路曲率及基于电子地图数据的实际道路信息输入下的主动转向仿真。
3.
Multi-functional roa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vehicle can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of road roughness,rut,form,and traffic sign exactly and rapidly.
多功能道路信息采集车可高效准确地采集路面不平度、车辙、几何线形、路面图像和前方图像等信息。
5) road signal
道路信号
1.
The research on the road signal denoising method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s;
基于小波变换的道路信号去噪研究
6) dual-channel
双路信道
1.
Design of wireless video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dual-channel;
双路信道无线视频传输系统设计
补充资料:周信芳(1895~1975)
京剧演员,工老生。字士楚,艺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1895年1月14日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清江市)。先辈皆为仕宦。父周慰堂,业余爱好京剧,后正式搭班演青衣,艺名金琴仙。周信芳 6岁时,随父旅居杭州,开始从陈长兴练功学戏。 7岁登台,在《铁莲花》中配演娃娃生。1906年,随王鸿寿(三麻子)赴汉口演出,因取艺名"七龄童"。后流动演出于芜湖及沪宁线一带,改名"七灵童"。1907年至上海,用"麒麟童"艺名。1908年在北京喜连成科班搭班,与梅兰芳、林树森、高百岁同台。继而辗转于烟台、天津、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地演出。1912年返沪,在新新舞台等剧场与谭鑫培、李吉瑞、金秀山、冯子和等同台,深受熏陶,演技渐趋成熟。1915年,进上海丹桂第一台,直至1923年,后期并兼任后台管事。在欧阳予倩、王鸿寿、汪笑侬等人影响下,开始自编新戏。第一出为《英雄血泪图》,搬演水浒传中林冲受迫害的故事。其后又两度赴北京演出,把后来被称为"麒派"代表作之一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介绍给北方观众,他的演技得到北京同行的称赞。1924年回沪,先后在丹桂第一台、更新舞台、大新舞台、天蟾舞台演出,排演连台本戏《汉刘邦》、《天雨花》、《封神榜》,对京剧艺术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其中有些较好的段落,后来成为单独演出的剧目,如《鸿门宴》、《鹿台恨》、《反五关》等。这一时期,他不仅以做功著称,有些戏还灌成唱片,广为流传,表现出他在演唱方面的深厚功力。1927年参加南国社,与田汉等进步的新文艺工作者颇多交往,后来并曾参加话剧《雷雨》的演出,饰周朴园,艺术眼界逐渐开阔,同时广泛涉猎文史书画,艺术造诣更为精进,渐以"麒派"享誉海内。1937年组织移风社,在上海卡尔登大戏院连续演出达 4年之久。抗日战争期间,他在上海积极投身各项救亡活动,负责京剧界的宣传和动员工作。1943年支持京剧界进步组织"艺友座谈会"的活动,并与当时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有联系。1944年接办黄金大戏院,抗日战争胜利后,戏院即作为文艺界进步人士集会的场所。1946年在各种座谈会上得识周恩来、郭沫若、夏衍、蔡楚生等人,对革命形势加深了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参加了反"艺员登记"、抗捐抗税等爱国民主运动,并拒赴电台演唱所谓"戡乱"节目。1948年初,家居研究戏剧理论和古典戏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同梅兰芳、程砚秋、袁雪芬一起应邀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53年冬,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副总团长。1955年及1961年,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等先后联合在京举办"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及"周信芳舞台生活六十年纪念"演出活动,文化部向周信芳颁发奖状。1956年,率上海京剧院访苏演出团赴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城市演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3月8日逝世。
周信芳是一位战斗的表演艺术家。他经历过多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始终坚持进步,勇于向各种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他把戏剧当作战斗的武器,明确认识到只有"把剧中的意志来鼓动观客,那才是戏的真价值"。早在1913年,年仅19岁的周信芳就演出时装新戏《宋教仁》,表现了同情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倾向。袁世凯称帝,他演出《大汉奸》以示抗议。五四运动时,演出《学拳打金刚》,把矛头指向卖国贼。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演出《洪承畴》抨击伪满汉奸。改编《明末遗恨》,借以揭露国民党当局的醉生梦死(剧中对李自成农民革命军的处理有局限性),1933年并将此剧带至天津等北方城市演出,取得良好效果。1937年"七七"事变后,演出《徽钦二帝》,并将《文天祥》、《史可法》的预告张贴舞台两侧,以激励观众的爱国热情。随后又陆续演出了《香妃》、《董小宛》、《亡蜀恨》等具有民族意识的剧目。他的代表剧目如《四进士》、《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清风亭》、《乌龙院》、《打严嵩》以及1949年以后编演的《义责王魁》、《海瑞上疏》等,也大都表现了爱国、正义等积极的主题思想,饱含着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强烈情绪。与此相适应,他的表演艺术,也显示了一种刚健豪放的风格。他在刻画那些爱憎分明、意志坚强、大义凛然的英雄人物时,总是用厚重的笔法,使人物线条清晰、性格突出,感情的发挥酣畅充沛、色彩鲜明。
周信芳是一位锲而不舍的探索者。他既注重传统的继承,又不受陈规旧套的束缚,善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锐意创新,运用唱念做打各种艺术手段,真实地塑造人物,表现了艺术技巧上的博大精深。
周信芳最擅做功,一向被称为"做派老生"。他功底深厚、文武兼备。身段洒脱洗练,处处表现出强烈的节奏,鲜明的轮廓和有力的顿挫。他的表演全身有戏,内外和谐,真实生动,并善用髯口、服饰以及道具等为塑造人物服务。他演《清风亭》的张元秀,当发现老妻被养子逼死时,用颤抖的手势,指天、指心、指屈死的老妻、指禽兽不如的张继保,表达了极度的悲痛和愤慨;在下定决心跟着老妻而死的一刹那,先是敏捷利落地将一把银须倏地往口内一含,随即撞柱而死,动人心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周信芳的唱功基本上宗法孙菊仙和汪桂芬,以酣畅朴直、苍劲浑厚见长。嗓音虽不太好,但衷气足,有丹田音,送得远,并以气势取胜。他反对片面追求唱腔的花巧,主张通过唱腔表达感情,唱出人物的声口。他考究四声阴阳、五音四呼,吐字行腔讲究字重腔轻,不以腔害字,因此,他的唱接近口语,具有纯朴的美。他有时在行腔中不把腔唱全,而让胡琴垫过,但感情气势依然连贯,形成犹如书法艺术上的"笔断意不断"的特色;有时吸收旦脚的唱法,以润饰唱腔的柔和、抒情成分;有时又融入花脸的"炸音",以加强语调和气势;还借鉴徽剧、汉剧、昆曲、梆子等剧种的唱腔,以丰富他的唱腔色彩。所以他的演唱于古朴中又见别致。
周信芳的念白韵味醇厚,饱满有力。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有度有节,又多变化。或起伏跌宕,或平稳顺畅,或断断续续,或一气呵成,都能恰当而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语气和感情。《四进士》、《清风亭》等戏里有名的长段白口,都感人至深。他还善于在韵白中适当地运用口语,在对白中插进语助词,使人听来既铿锵悦耳,又亲切生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周信芳在表演中,十分注意唱念与动作的有机结合。如演《徐策跑城》,载歌载舞,唱白相间,浑然一体,把须发如银的老相国喜悦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周信芳在打击乐的运用以及在服装、化妆等方面,都在革新和创造,以其鲜明的特色汇成麒派统一的艺术风格。
周信芳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活中,运用精湛的表演技巧,塑造了宋士杰、徐策、萧何、宋江、邹应龙、张广才、张元秀等众多的生气勃勃、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麒派"不仅是京剧老生的重要流派,而且对其他行当、其他戏曲剧种的表演艺术,也有较大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信芳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摄制戏曲影片有《宋士杰》和《周信芳舞台艺术》(包括《徐策跑城》、《下书杀惜》)。他的论著汇编为《周信芳戏剧散论》。常演剧目编为《周信芳演出剧本选集》、《周信芳演出剧本新编》。另有艺术经验记录《周信芳舞台艺术》。传人有高百岁、陈鹤峰等。子少麟,亦工老生。
周信芳是一位战斗的表演艺术家。他经历过多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始终坚持进步,勇于向各种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他把戏剧当作战斗的武器,明确认识到只有"把剧中的意志来鼓动观客,那才是戏的真价值"。早在1913年,年仅19岁的周信芳就演出时装新戏《宋教仁》,表现了同情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倾向。袁世凯称帝,他演出《大汉奸》以示抗议。五四运动时,演出《学拳打金刚》,把矛头指向卖国贼。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演出《洪承畴》抨击伪满汉奸。改编《明末遗恨》,借以揭露国民党当局的醉生梦死(剧中对李自成农民革命军的处理有局限性),1933年并将此剧带至天津等北方城市演出,取得良好效果。1937年"七七"事变后,演出《徽钦二帝》,并将《文天祥》、《史可法》的预告张贴舞台两侧,以激励观众的爱国热情。随后又陆续演出了《香妃》、《董小宛》、《亡蜀恨》等具有民族意识的剧目。他的代表剧目如《四进士》、《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清风亭》、《乌龙院》、《打严嵩》以及1949年以后编演的《义责王魁》、《海瑞上疏》等,也大都表现了爱国、正义等积极的主题思想,饱含着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强烈情绪。与此相适应,他的表演艺术,也显示了一种刚健豪放的风格。他在刻画那些爱憎分明、意志坚强、大义凛然的英雄人物时,总是用厚重的笔法,使人物线条清晰、性格突出,感情的发挥酣畅充沛、色彩鲜明。
周信芳是一位锲而不舍的探索者。他既注重传统的继承,又不受陈规旧套的束缚,善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锐意创新,运用唱念做打各种艺术手段,真实地塑造人物,表现了艺术技巧上的博大精深。
周信芳最擅做功,一向被称为"做派老生"。他功底深厚、文武兼备。身段洒脱洗练,处处表现出强烈的节奏,鲜明的轮廓和有力的顿挫。他的表演全身有戏,内外和谐,真实生动,并善用髯口、服饰以及道具等为塑造人物服务。他演《清风亭》的张元秀,当发现老妻被养子逼死时,用颤抖的手势,指天、指心、指屈死的老妻、指禽兽不如的张继保,表达了极度的悲痛和愤慨;在下定决心跟着老妻而死的一刹那,先是敏捷利落地将一把银须倏地往口内一含,随即撞柱而死,动人心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周信芳的唱功基本上宗法孙菊仙和汪桂芬,以酣畅朴直、苍劲浑厚见长。嗓音虽不太好,但衷气足,有丹田音,送得远,并以气势取胜。他反对片面追求唱腔的花巧,主张通过唱腔表达感情,唱出人物的声口。他考究四声阴阳、五音四呼,吐字行腔讲究字重腔轻,不以腔害字,因此,他的唱接近口语,具有纯朴的美。他有时在行腔中不把腔唱全,而让胡琴垫过,但感情气势依然连贯,形成犹如书法艺术上的"笔断意不断"的特色;有时吸收旦脚的唱法,以润饰唱腔的柔和、抒情成分;有时又融入花脸的"炸音",以加强语调和气势;还借鉴徽剧、汉剧、昆曲、梆子等剧种的唱腔,以丰富他的唱腔色彩。所以他的演唱于古朴中又见别致。
周信芳的念白韵味醇厚,饱满有力。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有度有节,又多变化。或起伏跌宕,或平稳顺畅,或断断续续,或一气呵成,都能恰当而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语气和感情。《四进士》、《清风亭》等戏里有名的长段白口,都感人至深。他还善于在韵白中适当地运用口语,在对白中插进语助词,使人听来既铿锵悦耳,又亲切生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周信芳在表演中,十分注意唱念与动作的有机结合。如演《徐策跑城》,载歌载舞,唱白相间,浑然一体,把须发如银的老相国喜悦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周信芳在打击乐的运用以及在服装、化妆等方面,都在革新和创造,以其鲜明的特色汇成麒派统一的艺术风格。
周信芳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活中,运用精湛的表演技巧,塑造了宋士杰、徐策、萧何、宋江、邹应龙、张广才、张元秀等众多的生气勃勃、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麒派"不仅是京剧老生的重要流派,而且对其他行当、其他戏曲剧种的表演艺术,也有较大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信芳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摄制戏曲影片有《宋士杰》和《周信芳舞台艺术》(包括《徐策跑城》、《下书杀惜》)。他的论著汇编为《周信芳戏剧散论》。常演剧目编为《周信芳演出剧本选集》、《周信芳演出剧本新编》。另有艺术经验记录《周信芳舞台艺术》。传人有高百岁、陈鹤峰等。子少麟,亦工老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