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立陶宛
1)  Lithuania [英][,liθju'einiə]  [美][,lɪθjʊ'enɪə]
立陶宛
1.
On Comparing Administrative Justice Practice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the Lithuania;
俄联邦与立陶宛行政司法实践若干问题之比较
2)  Lithuanian [英][,liθju'einiən]  [美][,lɪθjʊ'enɪən]
立陶宛语
3)  Lithuanian [英][,liθju'einiən]  [美][,lɪθjʊ'enɪən]
立陶宛文
4)  Lithuanians
立陶宛人
5)  The Lithuania team
立陶宛队
6)  lt Lithuania
立陶宛(域名)
补充资料:立陶宛
立陶宛
Lithuania

    欧洲波罗的海东岸的共和国。全称立陶宛共和国。面积6.52万平方千米。人口376.5万(1994)。其中立陶宛人占80.1%,俄罗斯人占8.6%,波兰人占7.7%,其余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犹太人。官方语言为立陶宛语。较多居民信奉天主教,其次是东正教。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国旗 国徽


   
   

首都维尔纽斯市容


   
    地理 北邻拉脱维亚,东与白俄罗斯接界,西南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毗连,西濒波罗的海。全境大部分为平原,地质以灰化土为主。约有3000个湖泊;主要河流为涅曼河。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气候。
   
   

地图:立陶宛


   
    历史 13世纪建立立陶宛大公国。13~15世纪立陶宛人民抗击日耳曼骑士团的侵略。1558~1583年,参加了反对俄国的立窝尼亚战争。根据1569年的卢布林条约,立陶宛与波兰合并为波兰-立陶宛王国。1795~1815年立陶宛并入俄罗斯。立陶宛人民参加了俄国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8年12月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9年2~8月建立了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9年8月底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1940年6月,重建苏维埃政权;7月21日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8月3日加入苏联。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最高苏维埃正式宣布立陶宛独立,改国名为立陶宛共和国。1991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立陶宛独立。1993年2月14日,布拉藻斯卡斯当选为总统。


    政治 立陶宛宪法于1992年11月2日生效。宪法规定:立陶宛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共和国,主权属于人民;国家和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通过全民公决决定。凡年龄在40岁以上、在立陶宛居住不少于3年的公民可以竞选总统。总统由全民通过无记名投票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只能连任2届。总统的主要权力包括:决定对外政策的重大问题,签订国际条约,任命外交代表,任命总理(需经议会通过)和授权组织政府;任免各部部长及国家机构领导人。每年向议会作形势和内外政策报告。宣布议会大选日期,签署和颁布议会通过的法律或否定法律。立陶宛最高苏维埃于1992年7月7日通过对临时基本法的修改,决定将最高苏维埃改称议会。议会为最高立法机关,一院制,每届4年。1993年3月组成的政府,总理A.施莱日亚维丘斯。
    立陶宛主要政党有:①立陶宛劳动民主党。1990年成立。②萨尤季斯联盟。1992年登记注册。③立陶宛基督教民主党。1904年建立,1989年8月重建。
    经济 立陶宛工农业均较发达。工业以电子、电机和无线电器材工业、计算机设备工业、仪表和机床制造等较突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资源较贫乏,仅有泥炭和矿物建筑材料。所需的石油、天然气、棉花和金属等主要由前苏联其他共和国提供,粮食不能自给。生产的产品绝大部分输往前苏联地区。独立后,向西方市场经济过渡。私有化进程全面展开。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2808亿库邦(前货币)。货币单位为里特(1993年发行),汇率为4里特兑1美元(1994年10月14日)。工业方面,生产前苏联90%的电动机床和大部分电子计算机、录音器材、钻头和电焊机,100%的家用电表,70%的电视机元件,30%的拖拉机零件。化肥产量占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第一位,化纤占第二位。工业产品有化肥、纸浆、纸、水泥、自行车、电冰箱、录音机等。在农业中,畜牧业产值占70%。种植业生产谷物、亚麻、甜菜、马铃薯和蔬菜。畜牧业以奶、肉为主,饲养牛和猪。养蜂和养鱼业也较发达。
    交通发达,以铁路为主。铁路全长约2030千米。公路全长约3.9万千米。内河航线约628千米。克莱佩达海港为立陶宛重要港口城市,四季通航。空运航班除与前苏联各国通航外,还有国际航班飞往哥本哈根、法兰克福和柏林。天然气管道从乌克兰通至维尔纽斯、考纳斯等地。
   外贸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出口食品、饮料、烟、纺织品、机床和电子设备、畜牧产品;进口黑色金属、化工制品等。主要贸易伙伴是俄罗斯、乌克兰、德国和波兰。
    文化教育 1989年有学前机构1422所;普通教育学校2147所,中等专业学校65所,高等学校14所。主要高等学校有维尔纽斯大学、维尔纽斯工业大学等。立陶宛现有电台17家、电视台37家。报刊主要有:《立陶宛艾达斯报》、《立陶宛回声报》、《立陶宛早报》、《真理报》等。政府设有立陶宛国家通讯社。
    对外关系 立陶宛独立之初,即将外交重点放在欧洲,主要目标为争取加入欧洲共同体,进而加入北约。出于经济和传统原因,仍与前苏联各共和国保持较多的经济关系。布拉藻斯卡斯执政后,强调奉行东西方平衡的政策,表示要调整同俄罗斯的关系,尤其是改善经济关系。
   立陶宛与中国于1991年9月14日建交后两国友好关系稳步发展。两国已签订了经济贸易合作协定、科技合作协定、领事协定、互免签证议定书,草签了投资保护协定。
   立陶宛非常重视发展同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传统密切关系。三国经常在政治和经济问题上采取一致行动。1990年4月,三国总理签署了经济合作一揽子计划,决定成立波罗的海统一市场。三国还就经济发展战略分工达成协议。三国总统于1990年5月签署了《关于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一致与合作宣言》,恢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波罗的海委员会同盟。同日还签署了《关于参加欧安会的联合声明》。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