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重农国策
1)  the national policy of agriculture priority
重农国策
2)  emphasis on agriculture policies
重农政策
1.
So,Hai Rui’s emphasis on agriculture policies is of grea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他采取的劝课农桑、保障农民耕地、保护农业劳动力、兴修水利等重农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  an important policy of the state
重大国策
1.
Therefore,this paper expounds that it is an important policy of the state to promote employment,and we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practise the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and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issue of employment.
通过分析促进就业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的本质的关系,指出了就业问题是人民群众、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稳定迫切要求解决的重大问题,阐明了促进就业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大国策的正确性,提出了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促进就业的积极对策和措施。
4)  Chinese agricultural policy
我国农业政策
5)  agricultural policy of France
法国农业政策
6)  the rural policy in China
中国农村政策
补充资料:重农派
      美国现代南方作家组成的一个松散的文化团体,又称"逃亡者派"。
  
  1915年,一些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镇范德比尔特大学有关的文化人常常聚会讨论文学及哲学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集会曾一度中断,1919年重又恢复。范德比尔特大学教师、诗人约翰·克罗·兰塞姆成为这一活动的实际领导者,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有才华的年轻人,如诗人罗伯特·潘·华伦、阿伦·泰特、唐纳德·戴维森以及小说家安德鲁·纳尔逊·莱特尔、诗人莫里尔·莫尔等。1922至1925年,他们出版了有影响的小型文艺杂志《逃亡者》,它所发表的重要的文章后来收辑成为《逃亡者文选》(1928)。"逃亡者派"一词即由此而来。
  
  "逃亡者"们提倡维护南方传统的文学地方主义,成为"南方文艺复兴"的一支中坚力量。1930年,以"逃亡者派"为主体的12个南方作家,其中有兰塞姆、华伦、泰特以及诗人约翰·弗莱彻、剧作家斯塔克·扬格等人,撰写的专题论文集《我要表明我的态度》出版。这部被看作"重农派"宣言的著作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些文章的主旨都是以南方农业社会为尺度来评价、批判现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他们认为人是一种局限性极大的、难免造成过失的生物,强调人对上帝和大自然的依赖,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历史传统的重要性。他们从以实现"完整的人"为目标的人道主义理想出发,力图说明旧南方庄园制农业社会是能够使人全面地、健康地发展的"有机的"社会;而北方的现代工业社会则是"刺激与萧条"交替出现的"弱肉强食的投机园地",它是造成可怕的混乱和非人化现象的根源。
  
  《我要表明我的态度》一书并非政治纲领或经济学论著,而是文学家对人的本质和对合理的社会形态的思索和探讨。他们笔下的旧南方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学想象,是与资本主义现实相对立的虚构的牧歌世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因而带有保守的色彩。继《我要表明我的态度》之后,阿伦·泰特等人编辑出版了"重农派"的第二部论文集《谁占有美国?》(1936)。
  
  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重农思想对美国南方知识分子影响极大。这种思想不仅贯穿在兰塞姆、戴维森、泰特、华伦等人的作品中,在威廉·福克纳、卡罗琳·戈登、莱特尔以至尤多拉·韦尔蒂等人的小说中也有鲜明的体现,一时形成了一股很有声势的文化潮流,以致有"重农运动"之称。
  
  1935年,华伦与克林斯·布鲁克斯共同创办了《南方评论》,1939年兰塞姆创办了《肯庸评论》,这些杂志便成为"重农派"作家重要的活动阵地。美国现代重要的文艺批评流派"新批评派"就是围绕着这些刊物形成的。"新批评派"中的不少成员也都是"重农派"的核心人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