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柳宗元诗歌
1)  Liu Zong-yuan s
柳宗元诗歌
1.
The original probeds the loneliness that express from the Liu Zong-yuan s poetry through the unquiet society,politics of aspira tions,homesick to keep in mind these three sides,and forces to explain the method utilized of Liu Zong-yuan in order to remove.
本文从社会动乱、政治失意、思乡怀人三个方面探讨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孤独,并力图阐明柳宗元为了消除孤独而运用的意象消解法和禅理消解法,从而揭示柳宗元诗歌的思想内蕴。
2)  LIU Zong-yuan's poems
柳宗元诗
3)  On Liu Zongyuan Poetry Style
柳宗元诗歌风格论
4)  On LiuZongYuan s Poetic Works
柳宗元诗研究
5)  Overseas studies of the poetry of Liu Zongyuan
柳宗元诗文在国外
6)  LIU Zong-yuan
柳宗元
1.
The Position of Liu Zong-yuan in the Research History of Yanzi s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柳宗元在《晏子春秋》研究史上的地位
2.
Liu Zong-yuan s Spectacular Travel Notes——Broad View and Far-reaching Mood of Liu Zong-yuan s Landscape Travel Notes;
柳文如山——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旷如”与“奥如”说
补充资料:柳宗元居士(773~819年)
【柳宗元居士(773~819年)】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子厚家世清华,少时聪敏绝众,博通能文。弱冠之年登进士第,又举博学宏词科,贞元末年,官至监察御史(考察、弹劾官吏,纠视刑狱)。顺宗即位时,因参与王叔文、韦执谊发起的政治改革,事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州守的佐官),继迁柳州刺史(执掌一州军政之职)直到去世。
  柳宗元自幼好佛,对佛教经典深有钻研。他自述,“自幼好佛,(一作“学佛”),求其道积三十年。”(《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在如何学佛的问题上,他反对空悟,主张读经,在《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一诗中,叙述了自己的读经活动,“汲中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一作“遣”)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竹深。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一作“语”),悟悦心自足。”在这首诗中,他叙述了自己诵读佛经的具体过程和内心感受。他一再强调对佛教的信奉和理解要从诵读佛经入手,“不于其书而读之,则无以得其言,言且不可得,况其意乎?”(《送巽上人赴中丞叔召序》)之所以要求读经,从读经入手,这是与当时的佛教自身情形有关。禅宗发展到了唐中期,其“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的口号已出现了一些弊端,一些禅僧整日不学无术,招摇撞骗,柳宗元曾描述了这一现象,他说:“而今之学禅者,有流荡舛误,迭相师用,妄取空语,而脱略方便,颠倒事实,以陷乎己,而又陷乎人。”(《送琛上人南游序》)对此表示忧虑和气愤。他还写了一篇《东海若》的寓言故事,讽刺了这些假佛徒。
  在佛、儒、道三教的关系上,柳宗元主张融合一致。他的朋友韩愈曾写信给他,劝他不要接近佛徒,不要相信佛教。宗元回答说:“浮屠之教,往往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送僧浩初序》)针对韩愈的反佛,柳宗元认为他并没有真正深入佛教,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他说:“退之所罪之,其迹也”,“退之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说明了佛教也有与儒家一样的合理内核。他还说,韩愈虽然好儒,但并不及扬雄,而在扬雄那里,却吸收了庄、墨、申、韩子的很多东西,难道浮图者反不及庄、墨、申、韩子之怪僻险贼吗?柳宗元在对韩愈的批评中为佛教作了辩护,同时坚持了他的三教一致的观点。
  柳宗元贬谪柳州后,政事之余,经常寄居佛寺,与诸禅僧相从游,他和许多僧人都有交往,如重巽和尚、浩初和尚、石门长老等,他的许多诗作都是和僧人酬唱应对而作的。当时南方诸高僧大德的碑铭,多出其手,包括六祖大师慧能和尚的碑铭。居柳州三年,治理有方,教化大行,深受柳民爱戴。死后,柳民为其立庙以表怀念。(见《居士传》传十九《柳宗元传》)
  (史向前 编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