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Qu Sao
屈骚
1.
Qu Sao s Theme of "Unrecognized Scholar":Interpretation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Han Dynasty;
“士不遇”的屈骚解读及其在汉代的现实意义
2.
Stylistic Inherit and Development of Mimic Sao-style Works in the Han Dynasty of Qu Sao
汉代拟骚诗在文体层面对屈骚的继承与新变
3) An Analysis of QU Yuan s Resentment Mood Showed in His Poems
屈原骚怨心境剖析
4) ARCHETYPAL SUBJECT OF LISAO IS SPIRIT SEEKING
《离骚》主题探原
5) Qu Yuan's writing style
屈骚传统
6) Criticism of Qu Yuan and his work Li Sao
屈骚批评
1.
In the Han Dynasty,Criticism of Qu Yuan and his work Li Sao appeared as a special and unique content in Theory of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两汉时段,出现一个独特的理论内容———屈骚批评,即诸多学者对屈原及其《离骚》创作,各抒己见,发表评论,做出思想和学术意义上的价值评判,客观上呈现出批评与反批评的论辩态势,形成了较早的学术探讨热点。
补充资料:《离骚》
《离骚》 《楚辞》篇名。中国战国时楚人屈原作。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